本周是第34个中国水周,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向旅客揭秘多处“水景”,体现在“绿色机场”建设上的精打细算。

机场河是虹桥机场红线内河道,全长5.8公里,跨越长宁、闵行两区,承担虹桥机场防汛排涝等重要功能,但曾为劣V类水体黑臭河。自2016年起,虹桥机场牵头空港社区成员单位协同治水,梳理出200余处沿河排口、69处雨污混接,通过控源截污、疏浚清淤、北引南渔浦支流河道、南引飞行区调蓄雨水等综合举措,机场河水质逐步恢复至IV类标准。虹桥机场还在河道两侧驳岸架设生物净化台,河水定期抽到净化台顶部,经植物墙过滤杂质后再流入河道,驳岸美化了,水质净化了,水中溶解氧也增加了。如今,河道两岸亲水平台枫杨摇摆,河道绿水荡漾,成周围居民每天打卡地。

上海虹桥机场观景(虹桥浦东两大绿色机场)(1)

虹桥机场蓄水池

第二处景点是虹桥机场飞行区南北两端的巨大三角形蓄水池,抵港旅客多能看见。水池原为汛期排涝调水所设,但考虑到虹桥机场雨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基本稳定在地表IV类水标准,机场又给两大水池叠加雨水回用功能。这两大水池的蓄水总量达31.8万立方米,一部分被输送到机场河最上游,形成机场河生态补水循环水流,另一部分经管道和水质处理流程,用于虹桥机场东区的市政杂用、绿化浇灌、马路冲洗等,每年可节水约2万立方米。

浦东机场目前区域内河道断面都已实现消除劣V类水体目标,年度综合水质达到III类水体标准。去年以来,在飞行区等以往处于繁忙状态、作业不便的区域河道,浦东机场累计清淤超过4万立方米。浦东机场还完成了机场中水泵站向2号能源中心供应冷却塔补水的前期准备,今后由雨水收集净化而来的中水可替代自来水,为能源中心提供冷却水,这一中水替代方案每年可节约供水成本75万元。

作者:李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