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继平

济南老话:“摁下葫芦瓢起来”——“三两一葫芦、四两一葫芦”,是说话行事出尔反尔、无常多变的形象说法

刚解决了一件麻烦事,另一件棘手事又出现了,俗语叫作“摁下葫芦瓢起来”。说瓢得先谈葫芦,因为葫芦和瓢的关系太密切了。

老话窝里斗(济南老话摁下葫芦瓢起来)(1)

古人早就发现,以掏瓤去籽的空干葫芦盛东西,具有防潮、轻便、不易破损、便于携带等优点。所以,自古以来,葫芦里不是装着酒,就是装着药。八仙之一铁李拐(又称李铁拐或铁拐李)就常背着个药葫芦,周游江湖。不过他葫芦里的药,不是卖了挣钱的,他要普救众生。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就从葫芦里倒出几粒药丸,吃了管好。铁李拐还发明了狗皮膏药,旧时街上耍把式卖狗皮膏药的就奉他为祖师爷。

过去,行医卖药的代名词是“悬壶”。有本书中画插图,画了一个郎中扛着一根杆子,杆子顶端挂着一把水壶。误矣!其实,“悬壶”悬的是葫芦。这个“壶”和《诗经》中“八月断壶”的壶是一个“壶”,也作“壶卢”,是唐代以前的写法,唐以后就叫了葫芦。“悬壶”典出《后汉书·神仙列传》,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来一读。自那“壶公”成为神仙代名词,后来人们把行医卖药称也作“悬壶”,因此有了“悬壶济世”一说。

老话窝里斗(济南老话摁下葫芦瓢起来)(2)

除“摁下葫芦瓢起来”外,与葫芦有关的俗语还有不少。常用的一是“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用来形容有些神秘的不知会出什么主意的人。再一个是“三两一葫芦、四两一葫芦”,是说话行事出尔反尔、无常多变的形象说法。

(来源:别说学堂)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