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王李彬
《周书》记载,周成王在王都丰邑督导整顿“官君子”时,训诫各级治事官员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并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大家。大意是讲,巨大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有宏大的志向;丰功伟业的实现,在于勤奋不懈的努力。勤奋的核心要义,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做事尽心竭力、克勤克俭。正所谓,“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不惰,即为勤奋、勤劳、勤勉、勤恳。这些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备受推崇。悬梁刺股、带经而锄、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无不折射出故事主人公勤奋刻苦的奋斗历程,也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奋斗的精神财富。“君子终日乾乾”。真正勤奋之人,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纷扰不烦的耐心、贞固不变的气质。他们深知一曝十寒、一作十休的危害,也明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道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努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历史上许多成就一番功业者,无一不是“惟日孜孜,无敢逸豫”,都有过“三更灯火五更鸡”那样的勤奋经历。“书圣”王羲之,自幼研习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心摹手追,自成一家。“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王羲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靠的就是他永不懈怠的勤奋描摹和练习。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的成功之道,生动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业精于勤荒于嬉。与“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嬉”,是懒惰和懈怠,由此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荒废,乃至失败。“百事由懒做不成,临老噬脐悲已晚。士而懒,终身布衣不能换;农而懒,食不充肠衣不暖;工而懒,积聚万贯成星散。”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写道:“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对于仲永的通达聪慧,其父并没有教育他勤奋学习、再接再厉,而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久而久之,在仲永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过了七年之后,更是“泯然众人矣”。可见,即使天资聪颖、先天条件过人,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努力,一样会沉沦、平庸。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历史会记住每一个勤奋拼搏的身影,每个时代图景铺展的背后都离不开无数勤奋之人的付出。无论做什么工作、干什么事情,也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始终保持勤奋刻苦、勇于拼搏的态度和劲头,付出“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努力和坚守,终将成就不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