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算得上是康熙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个。但是康熙最终严厉打击并抛弃了他。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每个父亲都会喜欢自己的儿子优秀。古代的皇帝,也都是喜欢自己儿子优秀的。就算有“嫡长子制”的传位规则,但如果他认为他的儿子中还有更优秀的,他也可能改变“嫡长子制”,把皇位传给更优秀的儿子。毕竟要想江山千秋万代传下去,立一个能干的、优秀的儿子,肯定是最恰当的。

该让哪个儿子继位 皇帝都希望优秀儿子继位(1)

(胤禩剧照)

那么,康熙也是一个父亲,而且是出了名的舔犊情深,为什么就不传位给优秀的胤禩呢?

说胤禩优秀,这是时人的一致公认。在康熙废太子,接着准备再立太子的时候,朝中大臣们一致推荐胤禩,就是一个证明。而且康熙自己最早也是这么认为的。除了觉得胤禩书法不是太好外,其它都是非常上乘的。而且,在最早分封的贝勒中,胤禩是最年轻的一个。要知道,对出身要求极高,出身不好,连孩子都没资格养的清朝皇室中,像胤禩这种“辛者库贱妇所出”的孩子,能得到那样的封赏,还能说胤禩不优秀吗?

有人说,康熙之所以不喜欢胤禩,是因为康熙误解了胤禩。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康熙对胤禩确实有很多误解。

第一次误解,是大阿哥带来的。

大阿哥胤禔在和二阿哥胤礽争夺储位失败以后,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立马转为支持和他关系最好的胤禩。他在康熙面前说,相面大师张明德说胤禩面有异相,将来必定大贵。因此他推荐胤禩为太子。与此同时,他还自告奋勇对康熙说,胤礽想对你老人家不利,让我去把他给杀掉。

可以说,胤禔完全是一个猪队友,他推荐胤禩,在康熙那里完全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么,这是胤禔自作主张推荐胤禩,还是胤禩让他推荐的呢?我觉得根据胤禩的性格,他不可能那样做,很有可能是胤禔自作主张。

而且后来还调查到,胤禔还曾魇镇胤礽,甚至派张明德刺杀胤礽。可见,胤禔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胤禩只不过被他当成了一个借口而已。

该让哪个儿子继位 皇帝都希望优秀儿子继位(2)

(胤禔剧照)

第二次误解,是众大臣带来的。

康熙在废了太子,打算重新立太子的时候,他心目中的人选,还是胤礽。他只是希望这话由大臣们提出来,不由自己说出来。但是大臣们却误解了康熙的意思。以为康熙真是要选择儿子中最优秀的人,因此一致推荐胤禩。

这个结果,显然和康熙心中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已经让康熙不高兴了,而大家一致推荐胤禩,让康熙误解为,这是胤禩在背后怂恿大家的结果。

第三次误解,是海东青带来的。

胤禩送了两只海东青给康熙,结果由于路途遥远,送到的时候,那海东青变得半死不活了。这让康熙非常生气,认为胤禩是在咒他,因此对胤禩更加厌恶。

该让哪个儿子继位 皇帝都希望优秀儿子继位(3)

(康熙剧照)

​其实,说康熙不喜欢胤禩,是众多机缘巧合误解的结果,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对。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次误解,康熙后来是查出来原来是大阿哥胤禔在搞怪的,怪不得胤禩。第二次误解,如果一人推荐胤禩倒也罢了,所有人推荐胤禩,还能说胤禩不对吗?第三次误解,明显是康熙故意曲解胤禩。谁会送半死不活的海东青给皇帝呢?就算胤禩“揉奸成性”,要咒康熙,不知道使用“魇镇”吗?用得着这样?再说了,路途遥远,本来是天上之物,被关在笼子里,变成那样,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谓“礼轻情意重”,康熙正该感动才对嘛,为何反而怀疑?

所以,实际上,三次误解,康熙都是“有意”误解的。他这样做,就是要断绝胤禩的“想法”,坚决不把皇位传给胤禩。

那么,康熙为什么不传给最优秀的胤禩呢?

我认为,是因为康熙当时已经看见了朝野上下,那些皇族及权贵们,已经瓜分了国家的利益。这样下去,对大清王朝肯定是不利的。他要找的继承人,是与这些权贵们关系比较淡薄的。这样的继承人上台后,才会狠下手,打击这些既得利益者。而胤禩与大家关系那么好,显然是不适合来做这件事的。

由此可见,康熙当时想要的,不是“贤王”,而是“狠王”。

(参考资料:《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