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和纳溪旅游,表示感谢。

四川名胜多,巴蜀多仙山,自古以来造物主就特别眷顾这片土地。三国蜀国名相诸葛亮曾经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帮助刘备成就一方霸业。古话更是曾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这也是对巴蜀的特殊性一个古早的定义。

而诗仙李白一首《蜀道难》,虽然写得这个地方让人心生畏,但是实际上这种宣传,给四川带来一种山险水恶的感觉,除了那些好奇者,大多数对四川望而却步。

纳溪古楼山特色(泸州纳溪鼓楼山)(1)

好在,真实的四川并非如此,险峻的山脉哪里都有,不过四川的确占了一个仙气。先不说峨眉、青城,川南这边虽然感觉名气弱了一些,也值得大家一游。

看到这里,应该会知道沽酒客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又要推荐泸州的一座山,这座山在泸州纳溪区,它的名字叫鼓楼山。

但是由于它地处泸州市纳溪区东部边缘,在龙车镇和合江县尧坝镇境内,所以鼓楼山既可以说是纳溪的风景,也可以说是合江的山貌。

纳溪古楼山特色(泸州纳溪鼓楼山)(2)

关于鼓楼山,它最近出名被一些好古的泸州人提及的是,它曾经剿匪记。

其实鼓楼山远不止我们了解的这些。首先它的跨界比较大,可以把泸州的泸县、纳溪区、合江县、叙永县,贵州省赤水市五县市包含进来,因为都属于交界处。

这座山,方圆百里左右,层峦叠嶂。在鼓楼山流传一首本土民谣是这样说的:“鼓楼山,宽又宽,五道寨子三道关,一条大路中间走,铁匠打了万斤铁,石匠凿断几匹山,都为鼓楼长治与久安。”

纳溪古楼山特色(泸州纳溪鼓楼山)(3)

鼓楼山间当年只有一条险要小道,供更夫巡山“打更”之用,又叫“打更道”。“打更道”连通整个鼓楼山,形成了“三关五寨”。寨寨雄峻,关关惊魂。这座山属于丹霞地貌的感觉,泸州人又说是斑鸠砂地,虽然也树木众多,但是不适合农耕,土地算不得肥沃。但是险峻的地方,既可以抵挡匪寇,也能成为落草的聚集地,易守难攻嘛。

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初期,这里盘踞了一帮末日匪徒。别看这群强弩之末,还给我军造成了不少的障碍,当然为有牺牲多壮志,最终还是把他们剿灭了,还了一方安宁。

纳溪古楼山特色(泸州纳溪鼓楼山)(4)

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鼓楼山上一处独特的景观,石笋。这个石笋既像笋子,又像男根。端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活生生从地下生长出来一样。

其实,丹霞地貌形成主要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纳溪古楼山特色(泸州纳溪鼓楼山)(5)

而形成石笋的模样,也是它一大特色。山间那冲天而立的“石笋”,它也成了鼓楼山的标志。前往鼓楼山,远远便能看见一块高大的石块屹立在鼓楼山边,外形有些像竹笋叫“石笋”。不知道有没有人敢去攀岩,这倒是很刺激,但是不鼓励。

石笋,坐落在距龙车镇利合场千米左右的鼓楼山腰,拔地而起,翘首蓝天,巍然屹立,像巨人一样屹立在鼓楼山腰,颇为壮观。石笋,高约50米,与鼓楼山间隔2—6米,有一巨石横至其间,传说是戳天之笋尖被雷击,掉下在这里,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女娲补天以后,这根石笋越长越高,即将超过鼓楼山,升入天上,女娲娘娘补天将被穿通,是玉皇大帝派雷公把这根笋尖击掉,从此这根石笋再也没有朝天上长。

纳溪古楼山特色(泸州纳溪鼓楼山)(6)

打掉了它的头,就无法再继续崛起了。这是脑洞大开的想法。

还有个传说,这个被打掉头以后,形成一个窝凼凼,凼凼里积满的不是雨水,而是一窝银子,一早一晚闪烁光芒,非常神奇。也不知道是哪个贪心的‘瘟三’,胆子大心子黑,爬上去把银子拿走了。从此‘窝凼凼’不再发光,这里也黯然失色。

即便如此,石笋的神奇色彩还在,本土有好事者说:过去阴阳先生到此观摩风水,说这个石笋的根基部有十八根颇为别致的圆柱形股子石紧密相碰,形成一个天然平台支撑石笋,这个阴阳先生称之为“胎元”。

纳溪古楼山特色(泸州纳溪鼓楼山)(7)

他还说:你们这个石笋跟泸州紧密相连,泸州城俯瞰就是一艘筏子,石笋就是天赐的拴船杆,千万不能破坏了,不然这座城都要跑散哦。

这当然不可信,民俗文化里有趣怪异,其实另一个角度也是让我们要把地方人文风貌保护好,不能肆意破坏。

鼓楼山并没有进行正式的文旅开发,也许有人有想法,但是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是很有价值的。不过任何东西不要操之过急,关于鼓楼山其他的内容,后期沽酒客还会奉上,多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