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老师和家长关系其实挺微妙,他们既是同一角色又存在差异,他们既有相同的目的(孩子发展)又意见相左,对于这个现象产生的结果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导致:


第一:所在立场角色不同。虽然有些老师身为父母,但是此刻他们是教育系统的一员,她们既要对孩子们负责,对学校负责,又要对自己教师这个角色负责。常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她们作为这个角色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对父母在给老师提建议时,她们的出发点可能只是为了片面的一件事或者只是为了自己孩子。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考虑差距。父母可能考虑很单一(单一事情,自己孩子,自己时间),但是老师要考虑的则是建议是否适应所有家长或学生,是否学校允许等等。

老师对孩子的建议家长怎么回复(你的家长提的建议)(1)

第二:对于孩子投入情感不同。家长不用说肯定是亲情,而老师与学生是师生情。所以在提建议时,可能家长考虑的是孩子安全,生活,身心等,而老师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业,能力,素质发展等。这就是现在出现两种社会现象的原因:第一种“作业我不懂,你问老师”,“为什么要我陪孩子做作业,你们干嘛呢”孩子教育全权委托老师的;另外一种“你怎么教的学生,还不如我家请的兼职老师”对老师能力怀疑的。

第三:多种角色穿插,导致时间空间不允许。因为老师工作很多,所以有些建议或意见没有时间去处理,没有地方去实现。例如上面提到的作业问题,老师除了教学、备课;还有各种学校活动、会议;自己的家庭......她们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又是职工,有些建议怎么去接受?

老师对孩子的建议家长怎么回复(你的家长提的建议)(2)

第四:父母实质要的不是接受,而是落实!很多父母提的建议都是希望落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的,所以不能完成的建议,老师接受也没有用。

那如何拉近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更好的服务和教育我们的孩子?


首先,达到目的一致。一切从孩子出发,只要是为了孩子,父母老师之间就应该多沟通,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其次,学会角色转换。在学校解决学生问题,那我们的角色都是老师,就应该按照老师和学校的规则进行问题的处理和改进。同理,在家谈论孩子问题时,则要以家长的角色进行交谈,其实这一点是最难把握的。

最后,整体教育环境的改进。要想老师在孩子身上多下功夫,教育体制和管理中就应少做文字工作,动不动就是汇报、就是写各种材料,而是让老师把有限精力用在学生身上。同时,要建立比较好的老师管理机制,例如老师任聘考核机制、老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的窗口、家长学校沟通平台等。在网络某些平台中,有人提到老师不听建议还报复,应该是个别现象,如果是这种老师教育部门就应该将其直接剔除教育系统。

老师对孩子的建议家长怎么回复(你的家长提的建议)(3)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互理解,因为我们都有多重身份,时间精力有限,如果换位思考,有一天您成了老师,会做的更好吗?父母提的建议会全部接受吗?这是一个双向的事情,相信不管怎样都是为了孩子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