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三书已合为一书。#历史#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1)

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译】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率领将领们进兵汉中。分别派遣将军吴兰、雷铜等人进入武都,但都被曹公的部队所破。先主在阳平关驻军,跟夏侯渊、张郃等人相抗。建安二十四年(219)春,先主从阳平往南渡过沔水,沿着山势逐渐前进,在定军山、兴势山安营扎寨。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夺地盘,先主命黄忠依据山势高敲响战鼓发起攻击,大败夏侯渊的军队,斩杀了夏侯渊以及曹公所委派的益州刺史赵颙等人。曹公从长安率兵南征,先主遥遥预测说:“曹公即使前来,也无能为力,我一定能占据汉川。”等到曹公到来,先主收兵占据天险之地,最终也没有和曹军交战,但曹军进攻多月也没有能攻克,而逃跑的士兵日渐增多。到了夏天,曹公果然率军返回,先主就占据了汉中,先主派刘封、孟达、李平等人在上庸攻打申耽。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2)

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之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於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遂於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於先主。

【译】到了秋天,下属们拥立先主为汉中王,向汉献帝上表说:“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兼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如下:过去唐尧贤明至圣,但却有四凶横行,周成王仁德贤明,但却有四国作乱,高后临朝听政,但吕氏窃取权柄,汉昭帝年幼登基,但却有上官杰密谋造反。他们都是凭借世代的恩宠,篡夺国家的权力,穷凶极恶,导致涉江山社稷几乎危亡。不是大舜、周公、朱虚侯刘章、博陆侯霍光这样的人就不能对这一些恶人流放、讨伐、擒获,平定国家动乱。现在陛下以圣人之姿,统领万邦,但却遇到国家厄运之时,董卓首先发难,祸乱京都地区,曹操起祸,窃取天子威势,皇后、太子被鸩毒杀害,祸乱天下,毁坏百姓财物,令陛下长久蒙受厄运,处境艰难,困居在穷困的县城之内。国家宗庙无人祭祀,朝廷法令无法实行,天下百姓不能承受皇恩,奸邪恶人想要窃取国家皇权,左将军兼任司隶校尉,豫州、荆州、益州三州牧,宜城亭侯刘备承受朝廷俸禄,志在为朝廷尽心尽力,为国家献身。他看破曹贼的预兆,奋然出兵,与车骑将军董承共同谋划诛杀曹操,将要安定国家,稳定京城。但刚好董城行事不够缜密,令曹操得以苟全,继续作恶,残害天下。臣等经常担心王室有阎乐杀害秦二世,霍光废掉孺子婴这样的祸患,日夜忧心惊恐。过去《虞书》中记载,要厚待自己的亲族,周朝以夏、商二代为借鉴,分封同姓诸侯国,《诗经》中也记录其中的义理,历时长久。汉代兴盛之初,分裂疆土,分封王氏子弟,所以能够挫败吕氏的祸乱,而成就太宗的基业。臣等认为刘备乃是皇室后裔,汉家重臣,心怀国家,志在平定祸乱。自从曹操在汉中被攻破,天下的英雄都望风依附他,但他的尊号没有显达,也没有赏赐九锡之礼,所以不能镇守社稷,立下万世的功德。臣等奉命在外,但朝廷的命令和礼节都被阻隔。过去河西太守梁统等人正值汉室中兴之时,因山河阻隔,所以地位和权利相当,不能互相统帅,都共同推举窦融为元帅,最后能建立功业,平定了隗嚣的叛乱。现在社稷的危难比陇、蜀割据时期要严重,曹操在外吞并天下,对内残害朝臣,朝廷已经非常危急,但是抵御曹操的联盟,还没有建立,实在令人寒心。臣们依依照我朝法典,加封刘备为汉中王,任命为大司马,统率六军,纠结同盟扫尽逆贼。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等郡所辖建立封国,官府的设置依照汉初诸侯王的典例。这种是权宜之计,只是想要对国家有利,专断行事也是可以的。等到功完成,臣等也会承担假托诏命的罪名,即使死也没有怨恨。”于是就在沔阳设立坛场,军民百姓列队相向,百官陪侍,将奏章宣读完毕,随即进献王冠给先主。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3)

先主上言汉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於外,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寮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寔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寮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臣忧责碎首之负。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於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擒于禁於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

【译】先主上表汉献帝说:“臣以在朝臣中充数的才能,担任上将的重任,督领三军,奉命在外行事,但没有能扫除祸患,匡扶朝政,长久让陛下的圣明教化处于衰微之中,天下动荡还没有迎来康泰,臣经常忧心,辗转反侧,痛心疾首。过去董卓作为肇始祸端,从那之后逆贼横行,残害天下。仰赖陛下崇高的德行和威势,人和上天共同响应,忠勇之人奋起讨贼,或上天降下刑罚,乱臣贼子被一并扫除,像冰雪渐渐消融。只有曹操一直没有被铲除,篡夺国家权柄,随心祸乱天下。臣过去与车骑将军董承计划征讨曹操,但行事不够缜密,董承被陷害,臣也四处流离,没有立足之处,忠义之心难以实现。就使得曹操穷凶极恶,杀害皇后,毒杀皇子,臣虽然联合同盟,旨在奋力出击,但因为秉性懦弱缺乏威势,以至多年都没有成效,臣常常担心自己早逝,辜负皇恩,梦中经常叹息,昼夜也不得安宁。现在同僚们认为过去在《虞书》中有说要厚待亲族,用贤明之士来辅佐,从五帝以来,对此增加损益,但这个道理一直都没有更改。周朝以殷、二代为借鉴,分封姬姓诸侯国,后来也确实得到了晋、郑两姓诸侯国的辅佐。汉高祖创立汉朝,尊崇王室子弟,分封诸侯九国,最终依赖于此诛杀了吕氏,以安定天下。现在曹操厌恶仇视正直忠良之士,但他的部众很多,包藏祸心,谋朝篡位的意图已经很明显。现在王室衰微,皇族中无人处于高位,现在同僚们参照古例,以权宜之计上表,希望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臣俯首自省,蒙受国家深恩,担负一方重任,为国效力,但还没有成效,现在自己的收获已经过了头,不一不应该在忝列高位,而招致更多的非议。但大臣们逼迫臣称王,臣自己考虑到贼人没有消除,国难没有平定,宗庙倾覆,社稷倾颓,这是臣忧心责备赴汤蹈火的责任。如果顺时变通来平定国家安定朝纲,即使赴汤蹈火我也不会推辞,又怎么敢考虑到不逾越常规,以至将来后悔呢。就暂且顺从大家的意见,接受印玺,以推崇国威。臣想到自己的尊号,地位高贵,恩宠深厚,只想着报效朝廷,低头心中深感责任重大,惶恐不安,如临万丈深渊。想尽力尽忠于朝廷,努力统领六军,率领天下的忠义之士,顺应天意,讨伐逆贼,以安定国家,以回报陛下恩德的万分之一,现在恭敬的拜上奏章,借驿使交还原来授予在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于是先主就返回将成都作为治所。提拔魏延为都督,镇守汉中。当时关羽攻打曹公的将领曹仁,在樊城生擒了于禁。不久孙权又袭击了关羽,夺取了荆州。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4)

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是后在所并言众瑞,日月相属,故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言:“臣闻河图、洛书,五经谶、纬,孔子所甄,验应自远。谨案洛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曰:'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曰:'帝三建九会备。'臣父群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璿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於此州,以致中兴。时许帝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岁星,见在胃昴毕;昴毕为天纲,经曰'帝星处之,众邪消亡'。圣讳豫睹,推揆期验,符合数至,若此非一。臣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译】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尊号魏文帝,改年号为黄初。有人传闻说汉献帝被杀害先祖就身穿丧服向蜀地发丧,并追尊他的谥号为孝愍皇帝。这之后各地纷纷上报出现祥瑞之兆,每天每月接连不断,原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奏说:“臣听说《河图》、《洛书》,五经谶、纬,经孔子阐释之后,得以流传后世。查找《洛书甄曜度》中说:‘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中说:‘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中说:‘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说:‘帝三建九会备。’臣的父亲陈群还没去世时,说西南方向多次出现黄气,升起数丈高,出现了很多年年,还经常有美云祥风,从北斗的第一颗到第四颗星下来回应,这是奇异的祥瑞之兆。再加上建安二十二年中,多次有气像旗帜一样,从西面往东面经从天正中经过,《河图》上说‘这个方向一定会有天子出现’。再加上这一年是金星、火星、土星经常和木星相追,近年汉代兴盛之初,这五颗星跟岁星一起出现,木星主管义,汉的方位在西,在义的上方,所以汉的历法经常以木星来比喻人主。应当会有圣明的君主从这个州兴起,以使得国家中兴。当时许帝还在,所以臣下不敢胡言。不久火星又追随木星,出现在昴星和毕星,昴星毕星象征天理,经书上说‘帝星所处的地方,所有的邪气都会消亡’。圣明的人可以预料,可以推测应验的时期,符合的情况多次出现,并且像这样的不是只有一处。曾听说圣明的君王在天时之前行事,天命也不会违背他的意思,在天时之后行事则是顺应天意,所以能顺应天命,跟神灵契合。希望大王能顺应天意民心,迅速登基,以平定天下。”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5)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馀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於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於汉中也。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图、书先著,以为徵验。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并进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脩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译】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奏说:“曹丕弑君夺位,毁灭汉室,夺国家政权,劫持迫害忠良之士,残酷无道。人神共愤,大家都思念刘氏恩典。现在国家尚无天子,百姓人心惶惶,没有可以仰望的人,朝臣们先后上书的有八百多人,都纷纷报告符合祥瑞的征兆,图和谶也都应验了。其中有黄龙在武阳赤水出现,盘旋久日才离开。《孝经》中援引神契说‘德行至深,影响到深渊,就会有黄龙出现’,龙是君王的象征。《易经》乾卦九五中说‘飞龙在天’,大王应当像龙一样飞升,登上帝位。又有之前关羽围困樊城、襄阳,襄阳百姓张嘉、王休献上玉玺,玉玺放在汉水之中,沉入深渊,出现了光芒,光芒直通上天。汉代是高祖兴起平定天下时候定的国号,大王您沿袭先帝的踪迹,也从汉中兴起。现在天子的玉玺神光出现,玉玺出现在襄阳,汉水之末,表明大王将要传承高祖之后,将天子之位授予大王,祥瑞也出现这样的征兆,不是人力可以导致的。过去周朝有乌鱼的祥瑞,人人都说可以休战。高祖、世祖承受天命,河图、洛书先出现,都认为这是应验的征兆。现在上天昭示祥瑞,天下的儒士人才纷纷进献《河图》、《洛书》的秘密,以及孔子所阐释的谶和记,都认为其中的征兆全都出现。大王是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裔,嫡系庶出,百代相传,天地降福,雄资英发,英明神武,仁德积累,爱戴百姓,喜好贤才,所以天下归心。考究《灵图》,阐发谶、纬,神明显示的名号非常明显,您应该马上登上帝位,继承高祖、世祖创下的基业,延续宗庙祭祀,这是天下的大幸。臣等和博士许慈、议郎孟光拟定登基礼仪,选择良辰吉日,为您奉上尊号。”于是先主在成都武担山南即位登基。祭告天地的表文为:“建安二十六年(221)四月初六,皇帝刘备恭谨奉献黑牛祭品,告示天地神灵:汉朝得到天下,世代延续。过去王莽篡位,光武皇帝勃然震怒将其诛灭,使汉家社稷重得安定。现在曹操倚仗武力行凶天下,杀害皇后太子,罪恶滔天,罔顾天理。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他的凶残暴虐,篡夺皇位,群臣将士认为社稷即将颠覆,应该由刘备加以修复,承接高祖、世祖的基业,替天行道。刘备自知德行浅薄,忝居帝位,就征询国民以及外邦部落首领,都认为‘天命不能不回应,祖宗基业不能长久搁置,天下不能没有君主’。全国仰望的人在于我刘备一人,刘备畏惧天命,又担心汉朝的国祚将要中断,就恭敬的选择良辰吉日,跟百官登上祭坛,领受皇帝印绶,举行祭祀天地之礼,将登基之事告之神明,希望神明赐福于汉朝,使天下永远安定。”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6)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谿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司徒许靖卒。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译】章武元年(221)夏四月,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汉高祖以下的列祖列宗。五月,册立吴氏为皇后,儿子刘禅为太子。六月,封儿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车骑将军张飞被手下人杀害。当初,先主对孙权袭击关羽的事非常愤怒,将要东征,七月,他就率领各军征讨东吴。孙权派使者送来书信求和,先主盛怒,没有答应,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驻扎在巫县、秭归一带,蜀将吴班、冯习从巫县攻破李异等人,驻扎在秭归,武陵郡五溪蛮部落派使者前来请求出兵。章武二年(222)春正月,先主率军返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领水军驻扎夷陵,沿长江东西两岸安营扎寨。二月,先主亲自率军从秭归进军,沿着山路翻山越岭,到了夷道猇亭驻扎,从佷山开通到武陵的道路,派遣待中马良前去安抚五谿蛮各部,各部都相继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领江北各军,与吴军在夷陵道相抗,夏六月,有黄气在距离秭归十多里的地方出现,有几十丈宽。过了十多天,陆议在猇亭攻破先主的军队,将军冯习、张南等都阵亡。先主从猇亭返回秭归,收集离散的士兵,丢下船只,从陆路返回渔父,改渔父县为永安。吴国派遣将军李异、刘阿等尾追先主部队,吴军驻守在南山。秋八月,先主撤兵返回巫县。司徒许靖去世。当时先主下诏令丞相诸葛亮在成都修建冬、夏两个祭坛。孙权听说先主驻扎在白帝城,心中担忧,就派遣使者求和。先主答应了,派太中大夫宗玮恢复使命。冬十二月,汉嘉郡太守黄元得知先主病重,就起兵据守。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7)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曶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亮上言於后主曰:“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译】章武三年(223)春二月,丞相诸葛亮从成都赶到永安。三月,黄元出兵攻打临邛县。先主派遣将军陈竈征讨黄元,黄元战败,沿着长江逃跑,被他的部下抓获,捆绑后押送到成都斩杀。先主病重,将后主和江山托付给诸葛亮,让尚书令李严从旁协助。夏四月二十四日,先主在永安宫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诸葛亮向后主上奏说:“已故皇帝施加仁德,恩泽无边,但上天不怜悯,导致重病不起,于本月二十四日突然离世,群臣后妃痛哭不已,就像父母去世。观看先主遗诏,朝政都由太子处理;群臣哀悼,满三天后可以脱下丧服,在下葬之日再按照礼节服丧;各郡太守、郡国国相、都尉、县令县长,三日后脱下丧服。臣受到先主亲自告诫,畏惧先主神灵,不敢违背遗命。臣请求昭告天下,奉行遗命。”五月,先主的棺椁从永安运回成都,谥号为昭烈皇帝。秋八月,安葬在惠陵。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8)

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译】评曰:先主意志坚定,宽厚仁德,知人善任,礼待下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还有英雄的气量。至于他将国家政事及太子托付给诸葛亮,而心中没有疑虑,这是君臣都是大公无私的人,是古往今来的榜样。在权谋机变方面,比不上魏武帝曹操,所以基业也比较小。但百折不挠,始终不肯屈居人下,不是为了追求利益,只是为了避开灾祸罢了。

刘备历史故事全集(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一百讲)(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