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杂谈】动画的分段该怎么称呼?

一分钟看懂小动画(介绍几个常见却不常用的)(1)

最近有点尴尬,新番虽然有几部好看的,但都是些简单直白的内容,探讨的余地不大。平时写点日本网友吐槽,想带大伙乐呵乐呵,就被说是“破事水”;写点核心内容,又完全没有互动度。所以这期我想简单做点名词解释,也方便以后的沟通。

从最常见的,动画的分段称呼说起吧。TV动画中间都是要插入广告的,OP和ED之后,还要插入赞助商的一些信息,这就意味着动画会被分为好几段。

习惯上我们称片头曲之前的正片为“AVANT”,片头曲之后的正片为A part。

一分钟看懂小动画(介绍几个常见却不常用的)(2)

一分钟看懂小动画(介绍几个常见却不常用的)(3)

一分钟看懂小动画(介绍几个常见却不常用的)(4)

在第一部分正片结束后会插广告,用来间隔广告与正片的小片段称为“eye catch”。广告后的称为B part,大家常说的“ED后有正片”,指的是还有另外的C part。

一分钟看懂小动画(介绍几个常见却不常用的)(5)

当然这只是普通的TV动画的区分方式,剧场版动画可以由多个AVANT和多个Part组成,分part的时长也并不固定,以方便制作人员沟通为主。

一分钟看懂小动画(介绍几个常见却不常用的)(6)

有时候,动画全部结束之后,会有一张插图,这个插图被称为endcard,也叫“ED卡”。专门找动画制作人员以外的插画师来画endcard的做法,是从SHAFT开始流行起来的,这个做法现在已经被广泛模仿了。有时候是加一张ED卡是为了展示赞助商,有时候会有声优在这部分做下集预告,有时候也只是单纯起个欣赏作用。

一分钟看懂小动画(介绍几个常见却不常用的)(7)

另外,我感觉这个endcard,在微调整集的总时长上也会起一定的作用,ed卡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弹性,防止总时长多几秒或者少几秒。不过这个假设倒是没有动画制作人员出来证实过。

总之,一部动画从头到尾的顺序就可以简单概括成:AVANT→OP→A part→eye catch→广告→第二个eye catch→B part→ED→C part→end card。当然有时候可能没有OP、ED或者是其他啥的,大家能区分开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