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楼砸死父亲女孩疑抵触练琴#

这篇文章本来在草稿箱里躺了好几天了,一直在想要不要发。

今天突然在新闻上看到了女孩跳楼的事情。据说孩子是因为不愿意练琴,不喜欢钢琴,而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放弃,双方就这么较上劲了……孩子从高楼上跳下来,正好砸到了楼下的父亲,父女双双毙命。

也许当初孩子想放弃学琴的时候,如果家长一转念,治不好事就会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了。

没有哪个当家长的没有跟孩子较过劲。

也没有哪个家长敢说我跟孩子较劲,事后从来没后悔过。

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遇到不少的沟沟坎坎,诸如生病之类的,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个时刻:孩子只要把这个坎儿过去,以后再也不跟你较劲了。

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又习惯了平常的日子,忘记曾经的伤痛,曾经的心焦,较劲又开始了……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那只能说明我们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跟孩子较劲,不可避免,但是在我们是心灵深处确确实实还是不想和孩子这么较劲的。毕竟大人孩子都不高兴,充满负面情绪,而且孩子绝对是我们亲生的呀,谁不心疼呢?

因此上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和孩子的正面冲突,少跟孩子较劲,也许是我们为人父母所要做的一种修炼。

实际上有时候较不较劲,真的是就在转念之间。

对待孩子一次次的妥协(需要的就是一转念)(1)

事情发生在上个星期,如果是关注新西兰局势的人应该知道现在奥克兰是进入了三级警戒状态。

星期二的晚上,正在陪儿子练钢琴。一个曲子还没练好,又拿起另一个曲子。

“这个弹这样就行了?”

“啊?!”

最烦人的就是这“啊”,什么意思!?

已经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火在慢慢点燃,怎么就不听呢?练好一个再练下一个,不能哪个都半半拉拉的呀……

这时候手机响了,怪怪的声音。

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政府群发的预警信息,由于在奥克兰的家庭当中出现了新的新冠肺炎病例,政府决定从次日开始,奥克兰进入三级紧急状态,学校停课,不得擅自出入奥克兰地区,其他的地区进入二级预警状态。

what?!

“你自己练吧!”事发突然,需要消化一下。

……

孩子自己练琴,弹得不错,练完自己要弹的,回过头又练了刚刚还不是很熟练的曲子。

对待孩子一次次的妥协(需要的就是一转念)(2)

被人裹挟难免焦虑

总的来讲,我可是个佛系的妈妈。目前唯一坚持的课外班就是钢琴课。要说钢琴可是当初儿子自己要学的,再有就是本身老师还是有要求的,但是最近疏于练习,老师很不满意,明确列出下次检查的内容。不能总是挨批评吧!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才使得每一次坐在钢琴前面,不论是孩子还是妈妈都马上进入紧张的状态。

人往往是这样,无论是如何的佛系,都会无可避免的受着外界因素的影响。极少有人能够达到风动而心不动的境界。

比如说在朋友圈上,在日常的交流当中,看到人家的孩子怎么样了,总是会本能的想到自家的孩子,如果说谁说一点都不会有所触动,那绝对不是真话。

所以我觉得人不被外界的条件裹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既然知道如此,就要自己有意识的知道自己情绪的波动,心情的焦虑是由何而来?要有意识的去调整。

比如说作为钢琴老师,会对学生提出要求,当然这是他作为老师的责任,还有另外的一点就是老师会把他的教学看着非常重要。而这个时候家长就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老师的想法所牵绊,一定要意识到弹琴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要有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要设立自己和孩子的共同目标,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做。

而朋友圈里充斥着“别人家的孩子”,就连我都一样在朋友圈里晒的绝对是孩子最为可爱,最为让父母值得骄傲的时刻。如果说拿自家孩子的常态和人家这种高光时刻对比,对孩子来讲,这对是不公平的。

对待孩子一次次的妥协(需要的就是一转念)(3)

转念一想,就不必和孩子较劲了

实际上家长都知道,有时候跟孩子较劲,真的是没有太大的必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哪有这么多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说出个子午寅卯来。

当然多数的父母在现实当中都会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孩子,因为自己懂得比孩子多,是在给孩子提供指导。

但是正面的指导和跟孩子较劲真的是有区别的,首先上是一个情绪上的问题,再有就是一定要判断清楚,有必要和没必要。

也许这个判断有必要和没必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很难把握的一点。实际上往往是转一个念头问自己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也许就不那么纠结了。

最为简洁的方法就是在平常自己平静的日子里列出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东西,比如:孩子的健康,亲子关系等等……

当下一次又非常纠结,要不要跟孩子较劲的时候就问问自己,如果现在孩子生病了,如果这个事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了,我还会不会做?

就像我突然发觉,又一轮新的疫情开始了。无论从大环境还是从自身的安全角度衡量,都是大事,弹不弹钢琴,练得好与不好,真的是小小不言,还要纠结什么,为什么还要因为这么点小事跟孩子较劲呢?

对待孩子一次次的妥协(需要的就是一转念)(4)

不较劲不是没原则

当然这里说的跟孩子不较劲,并不是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没有原则。

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在是非的问题上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这里所讲的是非原则性的问题,孩子有情绪上冲突的时候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比如说孩子们在做事的时候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前后顺序,有自己的安排。也许家长并不认可孩子的安排,认为孩子的效率不高,认为孩子的安排不科学。但是这又有什么呢,只要孩子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做好了就足够了,如果说家长跟孩子较劲,即便你的安排再科学孩子不认可,在完成的过程当中磨磨蹭蹭,反而到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呢。

对待孩子一次次的妥协(需要的就是一转念)(5)

放手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放手了,不去较劲了,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显而易见的是避免冲突,大人孩子都免气生。如果说遇到一个脾气平和的孩子还好,如果说孩子也是暴脾气,家长和孩子互相的较劲谁也不让步。一天到晚家里鸡飞狗跳的,确实不是和睦家庭应有的样子。话又说回来了,一个好较劲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脾气平和的孩子不是。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想法受到尊重,也可以有效的锻炼更加的主观能动性。

看看就像那天,本来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自己没有心思去管孩子了,自然而然的放手了,结果孩子练琴比哪天都认真,而且罕见的练完把书收拾的好好的。

很多时候,做个好家长,做个让孩子喜欢的家长,不难,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别较劲!

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个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新西兰注册教师,生活在南半球的北京人。两个娃,一个在读大学,一个在读小学。带娃之外的工作是在幼儿园做老师,所以孩子是生活的全部。育儿、教育是我关心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