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相扑术语汇总あ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日本相扑历史及规则?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相扑历史及规则(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

日本相扑历史及规则

10相扑术语汇总

あ行

明荷(Akeni)行李箱

  大相扑关取力士与行司使用的和式行李箱。用斑竹制成并覆以多重坚牢的和纸,塗漆加固。大小为:纵45cm、横80cm、高30cm。重约10kg。现由京都市的渡边商店承制。

頭をつける(Atama o tsukeru)额顶

  以自己的前额顶住对手的胸部。

泉川 (Izumigawa)泉川

相扑技之一,指以双手夹住对手之胳膊锁住对手动作的体势,相当于现今相扑82手中的反关节推出。

一代年寄 (Ichidaitoshiyori)一代年寄

所谓一代年寄,指现役时功绩显著的横纲在引退时,由日本相扑协会理事会承认的限于该横纲一代的特殊年寄名迹,名称沿用引退时的四股名。取得后可以留在协会里从事作为亲方的活动,直到定年退职为止。

一門(Ichimon)一门

大相扑中存在的基于人脈的派阀系统。相扑是一种传统文化艺能,与其他一般东洋传统文化艺能同样,所有从事者(力士、年寄、行司、呼出、床山)以及所有相扑部屋均属于某个一门。不过,在制度上也允许无所属。

在历史上,一门曾经作为实体而存在。随着日本相扑协会的改革,一门的势力逐步衰退,但是日本相扑协会的人事、特别是理事的选出仍按一门框架确定。

痛み分け(Itamiwake)痛分

取组中一方或双方力士由于负伤、疾病恶化,无法继续取组时可宣告痛分。星取表上以“△”表示。现在,仅幕下以下的取组中偶尔有之,幕内几乎没有痛分出现。

往なす(Inasu)闪避

  当对手冲入发起猛烈进攻时,不作正面防守,而使自己的身体略往左右后退避,从而削弱对手的攻击力。

引退相撲(Intai sumo) 引退相扑

  力士现役引退、年寄袭名后举行的演出活动。本是为让引退力士筹措新生活用经费而自主举办的相扑演出。

  原则上关取30场所以上在位的力士可以在两国国技馆举办引退相扑,通常在力士引退后半年左右举行。按惯例,关取力士出席引退相扑演出,不收取费用。引退相扑举办前,主办力士应在力士会上致辞。

上手(Uwate)/下手(shitate)

  上手指从对手的插臂上方抓取腰带,自己的胳臂高于对手的胳臂。貴之浪和魁皇均擅长抓取右上手。下手则反之,是交手时从对手的胳臂下面用插臂抓取腰带。琴光喜和時津海擅长右下手,海鹏擅长左下手。

押し相撲 (Oshizumo)推击相扑

不形成插臂体势,以手推击对手身体,以“推出界”“推倒地”决胜负的相扑。

押っつけ(Ottsuke)插臂反挟

  利用自己的左(右)手从手掌到臂肘,从下到上扭转推击对手的右(左)插臂,或者抓住对手臂肘向上扭转。从而使对手的插臂无法自由施展。自己企图抓取对手上手腰带时,或者不让对手插臂时是十分有效的技术。武双山、栃東和安芸乃島的插臂反挟非常厉害。

大銀杏 (Oichiyo)大银杏

  大相扑十两以上力士(关取)可以梳理的发型。发髻前端形如一片硕大的银杏叶故得名。幕下以下的力士在与十两取组、弓取式、巡业时的初切、以及举行断发式等场合也可以梳理。关取力士也只有在正式场合梳理大银杏,在稽古等普通场合也跟下级力士一样梳丁髻

大関 (Ozeki)大关

  源于“大关取”,过去是力士的最高位,现在是仅次于“横纲”的地位。本来所谓“三役(力士)”指“大关、关胁、小结”,大关是三役的最上位,制度上的特权也多,故多与关胁、小结区別对待。

  大关晋升不同于横纲晋升,不存在明文化的基准,但按媒体报道,近年来大关晋升的基准大致为“3场所连续处于关胁、小结地位,且通算成绩33胜以上”。但日本相扑协会本身否定该大致基准的存在。

親方 (Oyakata)亲方

亲方是年寄的敬称。(参见“年寄”)

恩返し(Ongaeshi)报恩

大相扑中的报恩是指战胜曾经照顾过自己的前辈力士。多数是用于入门时照顾过自己的,或者年轻时陪自己稽古的力士。

か行

腕を返す(Kaina o kaesu)插臂翻转

  不以插臂抓腰带,以手指甲朝向对手后背张开臂肘。如此则对手企图抓取上手腰带,碍于张开的臂肘也无法得逞。

搗ち上げ(Kachiage)曲臂上推

  立合瞬间,使自己的利腕弯曲成直角往前冲出,以整个身体激烈撞击对手的胸部或下颚,使对手的身体垂直起立而发生摇晃,趁机抓取对手腰带等。本质上属于推击之技,横纲北之湖、朝青龙擅长此技。

勝ち越し(Kachikoshi) 胜越

  胜越指胜数多于负数。关取的情形下,1场所15日,8胜以上为胜越;幕下以下一场所7日比赛,4胜以上为胜越。胜数减去负数称为胜点,按胜点确定力士褒奖金(给金)的升格。所以也把确定胜越的那场相扑称为“给金相扑”。

角界 (Kakukai)角界

  相扑界也称角界,指与相扑有关的社会领域。狭义地指日本相扑协会的体制。日本相扑协会是文部科学省管辖下的财团法人,包含年寄、年寄所育成的力士、各部屋所属的行司与呼出、床山、若者头、世话人。广义地指由狭义的角界与相扑茶屋、好角家(相扑爱好着)、一般相扑粉丝、大相扑和国技馆有关从业人员等所构成的公众社会。

角番(Kadoban)角番

  大关在本场所负越则下一场所被称为“角番”。如该大关角在番场所胜越,则称为“角番脱出”。如果负越,则下一场所陷落至关胁,然而“如在关胁陷落后翌场所取得取租日数(15日)三分之二以上胜星(10胜),则作为特例可以复归大关”,此所谓“特例复归条件(救济措施)”。否则就“完全大关陷落”。

かわいがり (Kawaigari) 做规矩

  原指对弱小者的疼爱,但是有时也颇有讽刺意味,用于对下级后辈反而更加严厉的场合。特别是在相扑界作为一种行业隠语,具有严加管教等意味。也有以“疼爱”为名行使暴力导致伤害,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事件,被视为一大问题。

がぶり寄り(Gaburiyori) 深度紧逼

  抓住对手腰带拉向己方,腰部上下摇动,在土俵上推逼对手。推逼时对手的腰上浮,自身的腰低于对手的形态尤为理想。以前双叶山的紧逼堪称绝品,此后成了荒势和琴风的代名词。最近作为大关琴奨菊的得意技广为人知。

閂(Kannuki)  闩

  从两上手抱住对手双插臂的胳膊,锁住对手的臂肘。以前贵之浪擅长运用此招,原因是贵之浪具有拔群的怀深和超强的足腰。

勧進相撲 (Kanjinsumo) 劝进相扑

  相扑作为演出组织化始于江户时代(17世纪)。开始是作为寺社募集建立或修筑所需资金而进行的演出,故称之为“劝进相扑”。1624年,明石志贺之助于四谷盐町长禅寺笹寺)举行的为最早。

敢闘賞 (Kantosho) 敢斗奖

  三奖(殊勋奖、敢斗奖、技能奖)之一,被授予充满敢斗精神展开相扑的力士。“敢斗精神”之定义很广泛,通常被授予取得仅次于殊勋奖、技能奖之好成绩的力士(例如关胁以下之优胜或等同于优胜或仅次于优胜)、新进力士,也有作为对资深力士的奨励而授予者。敢斗奖受奖最多者:贵斗力忠茂受奖10回。

技能賞 (Ginosho) 技能奖 

  被授予发挥了优异技能的力士。也可能授予决胜招丰富且紧逼、推、摔、立合等基本型扎实的力士。技能奖受奖最多者为鹤岭昭男,共10回。

決まり手 (Kimarite)决胜招

  所谓决胜招,就是决定胜败时的技。

  用语言表示相扑之技的尝试,始于战国时代(16世纪后半)。相传直到元禄年间(1688~1704年)规定了摔、勾、反、扭四十八招。1957年日本相扑协会确定了决胜招70招与非技2种。2000年对决胜招添加了技12招、非技3种,现在有技82招、非技5种。其中既有紧逼出界、推出界、掌击肩背倒等经常出现的决胜招,也有以反为中心难得一见的决胜招,还有撞木反身倒之类1957年70手制定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决胜招。

木村家(Kimurake) 木村家

  木村家是大相扑的行司家之一。关于木村家之创建,据传始于宽永(1624年-1644年)年间,松代藩真田信之的家臣中立羽左卫门清重担任行司。至2014年10月,现役行司45人中,木村姓34人,式守姓11人。姓并非由部屋或一门决定,而大抵是由师匠承袭的姓所决定。

木村庄之助(Kimura Shonosuke) 木村庄之助

  木村庄之助是大相扑的立行司的名称,也是行司的最高位(相当于相扑番付之东正横纲)。2015年3月场所第37代引退后尚无袭名者。

木村玉之助 (Kimura Tamanosuke)

  木村玉之助是大相扑历史上的立行司(1951年止)、副立行司(1951年至1960年)。1960年1月场所副立行司被废除,前年(1959年)11月场所13代定年退职,此后无人袭名玉之助,事实上已绝代。

行司(Gyoji) 行司

  行司指在相扑中负责判断取组胜负的人,相当于其他竞技中的裁判或主审。针对行司的判定,胜负审判等持有异议时,转入协商。虽说行司相当于其他竞技中的裁判或主审,但其实不过是临时决定取组胜败者,并不看犯规(反則,Hansoku)等情节,最终决定权在于胜负审判。

金星 (Kinboshi) 金星

  金星指大相扑中平幕力士与横纲取组获胜的情况。获得金星则力士褒奖金的支给标准额增加10圆,相当于胜越20点,折合现金4万圆。

禁じ手 (Kinjite) 禁则

  禁则指体育竞技中为确保安全、公平而设定的禁止事项。相扑中把抓发髻、抓腰带前袋、拳殴等作为禁则,如有发生则作为犯规告负。在相扑的地方巡业中,用所谓初切向观众具体介绍禁则犯规。

蔵前国技館 (Kuramae Kokugikan) 藏前国技馆

  藏前国技馆是1954年9月场所至1984年9月场所30年间,在东京举行大相扑本场所的地点。外观为纯和风、具有独特的氛围。遗迹地现在是东京都下水道局的处理场与“藏前水之馆”,可供一般大众参观。

軍配(Gunbai) 军配

  军配在古代是武将用以作战指挥的团扇形道具,现在作为相扑行司指示相扑胜负的道具而广为人知。

稽古(Keiko) 稽古

  在演艺界、体育界使用的术语,主要具有练习的含义。稽古一词源于《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在大相扑中,稽古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申し合い(Mshiai) 淘汰稽古

  大相扑中最常见的稽古,2实力同等的力士在土俵中决胜负,由胜方指定下一挑战对手,即所谓淘汰战。

•三番稽古(Sanbankeiko)

  2人之间持续进行的稽古。所谓“三番”其实回数不定,只要条件许可重复几十回也无妨。通常是在友好的力士之间进行。

•ぶつかり稽古(Butsukarikeiko) 冲撞稽古

  通常是最后进行的稽古。受撞方立于土俵中央付近,等待对手进攻。多数场合是上位力士立于受撞方,横纲大关的场合常由特定力士担任冲撞对手。有时部屋亲方也会系上腰带接受冲撞。

•見取稽古(Mitorikeiko) 观看稽古

  在淘汰稽古中老是告负轮不到上台的力士就只得在土俵下观看了,许多人认为观看也是稽古,故称观看稽古。

•山稽古(Yamakeiko)土俵外稽古

  由于稽古土俵不足等原因,在土俵场以外进行稽古。所谓“山”只是名称而已,具体并无限制。

化粧廻し(Keshomawashi) 化妆围腰

  化妆围腰是大相扑的关取力士在入土俵时系的仪式用围腰。長8m、宽68cm,在很长的博多织的布匹先端带有豪华的刺绣和帘穗,是一种相当昂贵的围腰。

懸賞(Kensho) 悬赏

  悬赏是由赞助企业、团体提供给大相扑取组获胜力士的金钱。自2014年5月场所起,幕内力士1回取组1份为6万2000圆。悬赏金6万2000圆中,5300圆作为日本相扑协会的事务经费,2万6700圆作为预提所得税由日本相扑协会代为扣除,胜方力士当场获取现金每份3万圆。人气力士一次取组往往能获得多份悬赏,2015年1月场所千秋乐,白鹏翔取得第33次优胜时获得多达60份悬赏,创悬赏最高记录。

公傷制度(Koshoseido) 公伤制度

  大相扑中,于本场所的取组中负伤途中休场时,维持与休场场所相同番付地位的制度。1972年导入,2003年废止。

腰を落とす(Koshi o otosu) 收腰

  弯曲膝盖,使腰的位置下移。

これより三役 (Koreyorisanyaku) 最后3对取组

  指千秋乐最后三对取组前进行的特别仪式。等待参加取组的6名力士分东西登上土俵表演齐踩四股(揃い踏み,Soroifumi)。东西各有3力士登上土俵,分别代表小结、关胁、大关三役,东方前2人后1人,西方前1人后2人,以扇形面对正面一起踩四股。最后3组相扑称为役相扑,代表小结的取组中胜方力士获授矢,代表关胁的取组中胜方力士获授弦,代表大关的取组中胜方力士获授弓。

さ行

下がり(Sagari) 穗子

  一种夹在腰带前面下垂的饰物。关取用者以与腰带的材料相同的丝线制成,用海藻浆固。标准为19根。依体格大小根数可有増减,但必为奇数。幕下以下为以棉线制成的绳纽,根数较少,垂于腰带前面。

差し手を返すsashite o kaesu)

  同“腕を返す(Kaina o kaesu)插臂翻转”。

插臂反制(差し手を殺す,sashite o korosu)

  封杀对手的插臂,使之无法奏效。浅拉上手,或运用強力插臂反挟。

三賞(Sansho) 三奖

  为刺激相扑人气恢复,1947年11月场所起开始实施,授予横纲、大关以外成绩优秀的幕内力士殊勋奖、敢斗奖、技能奖,总称为三奖。

三段目(Sandanme) 三段目

  三段目指大相扑中仅次于幕内、十两、幕下的番付。定额为东西各100人共计200人。序二段以下力士如连续获得全胜或接近全胜之优秀成绩,从前相扑起最快3场所即可晋升至三段目。

 

三役(Sanyaku) 三役

  指大相扑的幕内力士中,大关、关胁、小结三者,但大关具特殊地位,故三役多指关胁、小结。

志賀清林(Shiganoseirin)

奈良时代的力士兼行司。相扑之吉田司家与各行司家相传的《相扑传书》《相扑讲本》《相扑式》中有记载。据记述,奈良时代726年(神龟3年),由近江国至朝廷任职,曾就制定相扑之技四十八手与礼法以及相扑禁手之事奏报圣武天皇。

式守伊之助(Shikimori Inosuke) 式守伊之助

  式守伊之助是大相扑中立行司的名称,相当于仅次于木村庄之助的2号地位(相当于相扑番付之西正横纲)。

式守家(Shikimorike)式守家

  式守家是大相扑的行司家之一。关于式守家之创建,据传始于明和4年(1767年)初代式守伊之助产生,为式守姓最初的行司。安永3年(1774年)10月,获得仅次于木村庄之助的地位。至2014年10月,现役行司45人中,木村姓34人,式守姓11人。姓并非由部屋或一门决定,而大抵是由师匠承袭的姓所决定。

四股(Shiko) 四股

 

  相扑的重要基本动作。力士登上土俵后,以此作为准备运动。这也是强化腰、膝、脚掌等的稽古方法。首先两足左右拉开,交替高抬左右脚,用力踩踏地面。据说踩踏地面可以驱除邪灵,带来农作物的丰收。

四股名(Shikona) 四股名

  四股名指相扑力士的名称,类似于演艺界的艺名。词源为醜名,这里“醜”并非“丑陋”,而是“强壮”的意思。从江户时代开始写为“四股名”。

蛇の目の砂(Janomenosuna) 蛇眼之砂

  指以前采用二重土俵的时代,在内外二俵之间撒的沙土,1931年4月起,二重土俵的内圆消除,变为直径4.55米的一重土俵,此后在俵的外側撒沙土。

注連縄(Shimenawa) 注连绳

  是一种将纸剪成系字形悬挂在草绳上形成的神道祭具,在神社周围张挂起消灾避祸的作用。在大相扑中,横纲力士入土俵时也在围腰上悬挂注连绳。

十枚目(Jyumaime) 十枚目

  大相扑的番付之一,低于幕内,高于幕下。通常称为“十两”,十枚目是正式名称。

十両(Jyuryo) 十两

  大相扑的番付之一,低于幕内,高于幕下。通常称为“十两”,正式名称为十枚目。

殊勲賞(Syukunsho) 殊勋奖

  三奖之一,被授予优胜力士或战胜横纲的力士。若优胜力士为14胜1败,则唯一一位战胜优胜力士的也可能被授予殊勋奖。殊勋奖最多受奖者为朝潮太郎、魁皇博之 10回。

手刀(Syuto, Tegatana) 手刀

  手刀是日本人在混杂处相遇时的一种略式礼仪,通常是用右手在身前小幅上下数次。此动作被称为“切手刀”( 手刀を切る)。在大相扑中,幕内力士在获胜领受悬赏金时切手刀之习惯据说起源于1930-40年代,由原大关名寄岩静男所倡导。在有幕内悬赏金的相扑中获胜力士在接受悬赏金时需切手刀。做法是面向军配依左、右、中顺序切手刀,左为神产巢日神(かみむすびのかみ,Kamimusubinokami)、右为高御产巢日神(たかみむすびのかみ,Takamimusubinokami)、中为天御中主神(あまのみなかぬしのかみ,Amanominakanushinokami),向守护五谷丰登的三神表示感谢。

巡業(Jyungyo) 巡业

  巡业指在各地举行的巡回演出,在日本国内举行的巡业称为地方巡业。4月的春巡业在关东、8月的夏巡业在东北・北海道、10月的秋巡业在中部・近畿至四国、12月的冬巡业在九州巡回举行。演出内容除了公开稽古和取组,还有相扑甚句、梳发髻、横纲系纲表演、相扑禁手演示“初切”等,本场所看不到的演出。

準年寄(Jyuntoshiyori) 准年寄

  1998年日本相扑协会针对具有年寄名跡取得资格但尚未能取得、又想作为亲方留在协会里的原关取采取的救济措施。2006年废止。在该制度下成为准年寄者计21名,其中期满时未能取得或借用年寄名跡而退职原力士仅时津洋与琴龙2名。

勝負審判(Shobushinpan) 胜负审判

  胜负审判指大相扑中有别于行司进行相扑胜负判定的职责。按日本相扑协会相扑规则定义为审判委员。

初切(Shokiri) 初切

  初切指以幽默方式介绍相扑禁手(犯规)的演出。自江户时代起就有在相扑取组前介绍决胜招四十八手与禁手的传统,现今仅在大相扑巡业等非正式场合表演。通常是由幕下以下力士二人与行司登上土俵,以对战形式介绍相扑禁手。例如踢倒对手、将力水吹到对手身上,还有模仿职业摔跤等其他格斗技的动作。

序二段(Jyonidan) 序二段

  序二段是大相扑的番付上的地位之一,指序之口之上、三段目之下的地位。与三段目以上不同,定额未规定,近年来大体上东西各为100至150名。

序ノ口(Jyonokuchi) 序之口

  序之口是大相扑番付中最下位的等级。在番付表中用最小的字书写,故也被称为“虫眼镜”(注:即放大镜)。定额未规定。

新弟子検査(Shindeshikensa) 新弟子检查

  指有志于大相扑力士者接受的检查。如合格则被日本相扑协会承认为正式力士。检查在毎本场所前进行。受检资格为(1)初中毕业以上(2)年龄不满23岁。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内脏检查。体格为身高167cm以上,体重67kg以上(但3月场所作为特例对初中毕业者放宽至身高165cm以上,体重65kg以上)。

相撲教習所(Sumokyosyujyo) 相扑教习所

  相扑教习所是日本相扑协会培养刚入门的力士的教育设施,在此对刚入门的大相扑力士进行相扑实技及以及相扑的历史、一般常识、书法、相扑甚句等教育,为期半年。实技由负责教习的亲方和幕下力士任教,其他知识由有关专家任教。外国人力士也在此学习日本语。此教习所也是相扑文化传承普及的设施。东京本场所前在此举行横纲审议委员会稽古总见。

相撲甚句(SumoJinku) 相扑甚句

  相扑甚句是一种起源于江户年间的民谣,是在大相扑巡业等场合表演的七五调的合唱曲。歌词通常为7、7、7、5形式。演出时在土俵上由力士5〜7人排成一圈站立。圈中央有1人独唱。周围的力士边用手打着拍子边喊着“Dosukoi、hoi、a〜dosukoidosukoi”。著名的有“名花之歌(花づくし,Hanazukushi)”、“名山之歌(山づくし,Yamazukushi)” 、“出世镜”。

相撲博物館(Sumohakubutsukan) 相扑博物馆

  相扑博物馆是由日本想扑协会运营的设施,主要从事相扑的研究、相扑资料的展览、整理、保管以及出版物的发行,设置于国技馆。馆长通常由退休的前横纲担任,运营委员从理事选任。

相撲部屋(Sumobeya) 相扑部屋

  相扑部屋指培育大相扑力士的机构,也指力士所属各团体及其建筑物。在相扑界简称部屋。2016年10月23日现在有43个部屋。

摺り足(Suriashi) 擦足

  力士在土俵上以足掌紧贴地面的行走方式。

上覧相撲(Jyoranzumo) 上览相扑

  上览相扑指旧时供将军观看的相扑表演,特指在作为演出的募捐相扑成立后的江户时代,11代将军德川家齐和12代德川家庆的时代,在江户城吹上举行的7次相扑演出。

 

関取(Sekitori) 关取

  关取指大相扑中番付为幕内、十两的力士。关取一名来源于“自报姓名即可通过关所”。力士一旦晋升十两即被认可为正式的力士。关取力士可以从协会领取月和各种补贴,力士褒奖金也大幅增加。

関脇(Sekiwake) 关胁

  关胁指大相扑中在大关之下、小结之上的等级。

世話人(Sewanin) 世话人

  世话人指大相扑中从从事相扑竞技用具之运搬、保管等管理事务,以及在部屋与相扑场、巡业等场合负责杂务的人员。就任者通常是未取得年寄名迹的引退力士中强烈希望服务于角界者,特别是从初土俵以来持续近20年之久力士生活的人物。

千秋楽(Senshyuraku) 千秋乐

  千秋乐是在数日间举行的演出活动中指“最终日”的行业用语。本来是江户时代歌舞伎与大相扑中的用语,现在被广泛用于演剧与一般表演。千秋乐的语源来自于古代演奏雅乐时1日最后的节目必然是演奏“千秋乐”。

蹲踞(Sonkyo) 蹲踞

  相扑中的蹲踞指对战前以脚尖着地、臀部坐在脚跟上、收低腰部、打开膝盖、挺起上半身的状态。

た行

手操る(Taguru) 捯

  抓住对手手臂捯向自己身边使对手体势崩溃。

大横綱(Daiyokozuna) 大横纲

  指大相扑横纲中史上罕见地活跃者。大横纲并非番付等级,并无明确的选定机构和基准,但要求幕内最高优胜回数或连胜记录、胜率等极高,再者其土俵内外的态度与品格也往往是评价的对象。一般认为昭和的大横纲有双叶山、大鹏、北之湖、千代之富士,平成的大横纲有贵乃花、白鹏。

立合い(Tachiai) 立合

  立合指相扑时两力士由蹲踞姿势起立交手开始取组的瞬间动作。原意指力士之间使呼吸同步。不经由裁判等第三者,通过竞技者双方一致开始竞技,在对战形式的竞技体育中是一种及其罕见的形态

立行司(Tatsugyoji) 立行司

  立行司是大相扑行司中的最高位階,相当于行司的横纲。现由木村庄之助和式守伊之助二人组成。在1960年停年制实施以前,立行司也可以成为年寄(其余绪有木濑 (木村濑平) 、式秀 (式守秀五郎)等年寄名跡) 。立行司现在仍被称为亲方。

太刀持(Tachimochi) 持刀

  大相扑横纲入土俵时作为横纲的先导角色,有持刀与拂露。持刀指手持大刀跟随在后的力士。此习俗来源于旧时武家,在主君身边常有武士手持大刀在一旁伺候。现在横纲入土俵时使用的是表演用的竹制刀。

たにまち(Tanimachi) 谷町

  谷町在相扑界指后援客、后援团体、赞助者。此名词大致来源于旧时在谷町一带集中了许多相扑赞助商。现在此名词也广泛用于相扑界以外,如野球界、职业摔跤界等竞技体育,以及以歌舞伎界与演歌界为中心的艺能界。

俵(Tawara) 俵

  俵指以稻草编成的圆柱形袋。旧时普遍用于包装米谷和芋类等农产物,以便发货、保管、运输。

力紙(Chikaragami) 力纸

  力纸指相扑时供力士擦拭身体的和制白纸。

力水(Chikaramizu) 力水

  力水是大相扑中的仪式之一,力士在登上土俵时接受另一力士递过来的清水,用于在登上神圣的土俵时洁净身体。原则上仅使用于十两以上的取组。

ちゃんこ鍋(Chankonabe) 力士火锅

  指大相扑力士食用的一种独特的火锅料理。明治后期以前,力士的用餐实行分食制,明治42年旧两国国技馆落成时,因名横纲常陆山之人气出羽海部屋入门者激增,常陆山便想出了用一口大锅围坐而食的形式。此后,在相扑界火锅料理便固定了下来。

突き相撲(Tsukizumo) 推击相扑

  指通过推击对手胸部或颜面使对手身体上浮退出土俵的相扑战技。具体运用上常见“掌推”(突っ張り,Tsuppari)与“掌击”(張り手,Harite)两种。

付人(Tsukebito) 付人

  所谓付人,一般是指在实行徒弟制度的组织中,附属于高位阶者负责其杂务者。在大相扑中指照顾关取日常生活的下位力士。通常每位关取配有多位幕下以下力士作为付人。随着关取力士位阶上升付人人数也渐次增加,横纲往往有10多位付人。

露払(Tsuyuharai) 拂露

  大相扑横纲入土俵时作为横纲的先导角色,有持刀与拂露。拂露之习俗也来源旧时武家,夜间或清早出行时,为避免露水弄湿衣服,令先导者以手足拂除草木上的露水或雨水。

鉄砲(Teppo) 铁砲

  相扑的锻炼方法之一,指对木柱等进行撞击。

天覧相撲(Tenranzumo) 天览相扑

  所谓天览相扑指天皇出席观看大相扑。古代由于禁止女性观看相扑,皇后不陪同出席。现在一般由天皇与皇后2人一起出席观战。

当麻蹴速(Taimanokehaya) 当麻蹴速

  当麻蹴速是传说中活跃于垂仁天皇时代的力士。据《日本书纪》,大和国当麻邑(今奈良县葛城市当麻)有一力士愿求一不问生死决一胜负者,故垂仁天皇召来出云国勇士野见宿祢,令以相扑对战。蹴速腰被踩断而死,其土地被没收赐予野见宿祢。与野见宿祢同被视为相扑之神而纪念。

床山(Tokoyama) 床山

  受日本相扑协会雇用,与力士、行司、呼出同样从属于各相扑部屋,为大相扑力士梳头发。雇用资格为已完成义务教育的19周岁以内的男子,退休为65周岁。

年寄(Toshiyori) 年寄

  年寄是公益财团法人日本相扑协会的成员,敬称为“亲方”。现役引退的力士要留在协会,原则上必须成为年寄(也有若者头、世话人等例外。此外,与相扑部屋个别签约的教练和管理员不是协会员)。退休为65岁,但可以返聘至70岁。

年寄名跡(Toshiyorimeiseki) 年寄名迹

  年寄名迹指日本相扑协会“年寄名迹目录”中记载的年寄名的袭名权利,俗称年寄株、亲方株(注:株表示股份)。一旦袭名年寄就成了日本相扑协会的役员,可以创建相扑部屋等。拥有名迹也可以不袭名。

土俵(Dohyo) 土俵

  所谓土俵原指盛满泥土的草袋,用这种草袋制作的相扑竞技场被称为土俵场,简称为土俵。

土俵入り(Dohyoiri) 入土俵

  入土俵指大相扑力士在比赛前在土俵上举行的一种仪式。横纲进行的入土俵称为横纲入土俵。

土俵祭(Dohyomatsuri) 土俵祭

  土俵由呼出于毎场所以手工作业制作,制作完成时举行土俵祭。俗话说“土俵埋金”,这意味着“一旦在土俵上出人头地金钱就来了”,是一种鼓励性质的比喻,实际上是作为献给神灵的贡品,在土俵祭时埋入有吉祥意义的栗子、海带、大米、鱿鱼、盐、香榧子等。

止め名(Tomena) 停用名

  停用名指大相扑中不得再次使用的四股名,包括现在作为年寄名迹者,以及相扑史上取得显著功勋者如谷风、雷电、常陆山、太刀山、栃木山、玉锦、双叶山、大鹏、北之湖、贵乃花、千代之富士等。

巴戦(Tomoesen) 巴战

  巴战是大相扑中优胜决定战的一种方式,是本场所比赛战绩相同的力士有3人时为确定优胜者的决赛。连续2胜的力士为优胜。

取組(Torikumi) 取组

  取组指相扑中的对战。

取り直し(Torinaosi) 重赛

  重赛指相扑取组中不分胜负时的重新比赛。该制度在大阪相扑中自1925年(大正14年)6月场所导入,大获好评,故东京相扑也从1926年(大正15年)1月场所起采用。此前为“引分”、“ 预”、“无胜负”或“痛分”。

な行

中入(Nakairi) 中入

  中入指大相扑取组途中的休息,插入于十两与幕内取组之间。十两最后取组前由行司宣告“この一番にて中入”(注:此取组后为休息)。中入时进行幕内关取入土俵,以及横纲入土俵,随后由立行司宣布翌日的取组。

二枚鑑札(Nimaikansatsu) 双重许可

  二枚鉴札指大相扑中现役力士或行司兼任年寄。明治时代力士与年寄必须分别从警察当局取得营业许可,兼任者必须同时具备力士用与年寄用两种许可。1958年起行司的年寄兼任被废止,力士的双重许可实质上也被废止。

喉輪(Nodowa) 喉轮

  以开掌推击对手的喉部。

根岸流(Negishiryu) 根岸流

  根岸流是一种所谓相扑字的江户文字,据说由江户时代的相扑会所的番付宗师三河屋根岸治右卫门兼吉所创始。根岸流现今由行司传承,在番付表以及相扑场与巡业地的通告等处可以见到该书体。作为行司的修行内容之一,就包括此相扑字的修习。

は行

筈押し(Hazuoshi) 开掌推

  竖起拇指,以开掌推击对手腋下或腹部等部位。

八艘飛び(hassotobi) 八艘跳

  立合时,快速跳开使自己从对手视界消失的変化技。来源于平安末期赖义经在

壇之浦之战中从一船跃至一船躲开来敌的典故。

張り手(Harite) 掌击

  以手掌击打对手颜面。

花道(Hanamichi) 花道

  花道原指歌舞伎剧场中由舞台通向观众席的延伸,在大相扑中指力士走上土俵或者回休息室时使用的通路。

花相撲(Hanazumo) 花相扑

  花相扑指巡业、锦标相扑、友谊相扑、奉纳相扑、引退相扑等,胜败不影响番付和给金的相扑演出。除了取组,通常还有初切、相扑甚句、横纲系纲、歌谣等表演。

跳ね太鼓(Hanedaiko) 散场鼓

  散场时呼出登上高塔櫓敲击的太鼓,除千秋乐以外,宣告当天取组结束,明天演出仍敬请光临。

張出(Haridashi) 张出

  指旧时大相扑的番付表中,当横纲有3人以上存在时,在规定位置外刊载的横纲。其地位低于在规定位置刊载的“正横纲”。自1994年名古屋场所起废止。

番付(Banzuke)

  番付指大相扑的力士顺位表。正式名称为“番付表”。

  不战胜指大相扑中因对手休场或引退等无法取组时获得的胜星。对手为不战败。在星取表上一般以白四角(□,不战败为■)表示。

ぶちかまし(Buchikamashi) 头攻

  低头瞄准对手胸部,以头部猛烈撞击。

ぶつかり稽古(Butsukarikeiko) 冲撞稽古

  冲撞稽古是由受撞方与撞击方进行的相扑稽古。受撞方通常是比撞击方有力的力士。受撞方展开双足收低腰身,展开双手右足向前,接受对手冲撞。若左足向前则心脏所在左胸挺出有安全问题。即使对于关取来说这也是十分严酷的稽古。据说丰真将曾与缀山亲方(原寺尾)进行冲撞稽古,寺尾断了三根肋骨。

懐が深い(Futokoro ga fukai) 怀深

  以双臂与胸膛形成宽广空间,不让对手抓取腰带。

触れ太鼓(Furedaiko)

  相扑演出初日的前日,由呼出分成数组,敲着太鼓在街上巡游,宣告演出即将开始以及初日的出场阵容。

部屋(Heya)部屋

  相扑部屋指培育大相扑力士的机构,力士所属各团体、或其建筑物,简称部屋。2017年2月3日现在有44个部屋。

星取表(Hoshitorihyo) 星取表

  星取表指用黑白记号表示比赛胜负的表。胜用白(○)、负用黑(●)表示,分别称为白星、黑星。

褒賞金(Hoshokin) 褒奖金

  力士褒奖金是每次本场所支付给大相扑关取力士的褒奖金,是带有成绩薪水性质的金钱支付。力士褒奖金的支付标准额也称所持给金。通过前相扑进入序之口时得3圆给金。本场所取组结果胜越时每胜1点加50钱。关于力士褒奖金,按地位定有最低支付标准额,晋升时未达最低额时补足差额。降格时减去晋升当时的差额増加额。此外,薪水通过银行转账,褒奖金为现金。

本場所(Honbasho) 本场所

  本场所指日本相扑协会定期举办的大相扑演出,由各段位力士以优胜为目标进行取组。对于力士来说具有技能审查的性质,根据本场所的结果进行番付与力士褒奖金的升降。

ま行

 

前頭(Maegashira) 前头

  前头是大相扑力士的一种等级。在幕内力士中,除横纲与三役(大关、关胁、小结)外,称为前头,也称为平幕(Hiramaku)。

前相撲(Maezumo) 前相扑

 所谓前相扑就是大相扑中由番付外力士进行的相扑。番付外力士参加前相扑后,于下一场所被列入序之口。

前捌き(Maesabaki)前哨处理

  立合时为了运用自己擅长的插臂,推开或避开对手的插臂。

巻き替える(Makikaeru) 换手

  将抓住腰带的手由上手换为下手。琴锦擅长此技。

幕内(Makuuchi) 幕内

  幕内是大相扑番付中的一种等级。在江户时代,将军相扑上览之际,有数名优秀力士可以享受进入幔幕之待遇,故得名。前头、三役与横纲统称为幕内力士。

幕下(Makushita) 幕下

  幕下是大相扑番付中十两之下、三段目之上的等级。旧时被记于幕内的下段,故有此名。

幕下付出(Makushitatsukedashi) 幕下附出

  幕下附出是大相扑中针对在学生或业余相扑时代取得优秀成绩的力士的优遇制度。附出的力士不载入该场所的番付表,在幕下参加相扑,按该场所的成绩决定下一场所的地位并正式载入番付表。

負け越し(Makekoshi) 负越

  负越是指体育比赛中告负的次数多于取胜的次数。由于本场所为15天赛制,关取力士进行15场比赛,8负即为负越。幕下以下力士进行7场比赛,4负即为负越。

枡席(Masuseki) 升席

  升席是日本的传统观众席。用木结构将观众席隔成可以坐数人的四方形隔间,称为“一升”向观众提供。

股割り(Matawari) 劈叉

  劈叉是在相扑稽古中,为使开脚姿势做到位而进行的柔软运动。在相扑中被定位为以柔软股关节、防止受伤为目的而进行的准备运动。现在被许多人视为“大相扑稽古中最严酷”,尤其被新弟子视为畏途。

廻し(Mawashi) 围腰

  围腰是相扑竞技中使用的用具。围在相扑竞技者腰部,起到保护腰腹部的作用。

水入り(Mizuiri) 暂停

  指大相扑(十两以上取组)中,经长时间取组,由于疲劳等原因陷入无法进展状态时,由行司或审判委员判断暂时中断取组的情形。

物言い(Monoii) 异议

  指大相扑中胜负审判或待上场力士对行司作出的判定提出异议。

もろ差し(Morozashi) 双插臂

  不抓腰带,以双臂插入对手两腋下的状态。把左右两臂均为下手的插臂紧抱体势称为双插臂。

や行

弓取式 (Yumitorishiki) 弓舞式

  弓舞式指大相扑本场所中全部取组结束后,由擅长弓舞的年轻力士代替最后取组胜者在土俵上受弓,表演胜者之舞。此表演在全取组结束后敲散场鼓前进行。

横綱(Yokozuna) 横纲

  横纲是大相扑力士中段位(番付)最高者的称号。该名称来源于只有横纲力士才能在腰间系用的白麻制纲绳。横纲没有降级,直至现役引退。因此,要求晋升横纲的力士具有与该地位相称的品格与抜群的力量。

横綱審議委員会(Yokozunashingiiinkai) 横纲审议委员会

  这是1950年设置的日本相扑协会的咨询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于横纲晋升之际,接受理事长的咨询,对力士是否具有与横纲相符的品格与力量进行审议,决定是否推荐。由热爱相扑的各界有识之士构成,现任委员长为石桥义夫(共立女子学园理事长)。作为横纲晋升条件,基本为“大关2场所连续优胜、或者取得与此相当的成绩”。委员可以参加每年三次东京场所前的稽古总见、本场所的观战,毎场所后千秋乐翌日有一例会。横纲休场过多、成绩不佳等场合,委员可以发言进行激励、警告直至提出引退劝告。不过,横审究为咨询机构,横纲晋升决定权在于相扑协会的番付编成会议与理事会。委员定额为15人,任期至多为5期10年。

横綱土俵入り(Yokozunadohyoiri) 横纲入土俵

  横纲入土俵指大相扑横纲在本场所幕内取组前或巡业等场合进行的入土俵。

  横纲入土俵中横纲腰系纯白的纲,由拂露与持刀力士陪同,在土俵上演出踩四股、抬臂(せり上がり,Seriagari)等动作。横纲入土俵有“云龙型”和“不知火型”2种型,据说起源于云龙久吉与不知火光右卫门的入土俵,纲的系法与抬体方式有所差异。

吉田司家(Yoshidatsukasake) 吉田司家

  相扑行司的宗家。初代为镰仓时代的相扑行司,代代以此名相传。江户时代,身为熊本细川家家臣的吉田追风借1791年(宽政3年)将军上览相扑机会,以相扑宗家身份,号令全国力士、行司,命其严守相扑纪律,授予故实门人与横纲免许之证。1951年(昭和26)后,横纲免许等权限归于日本相扑协会,宗家名存实亡。

寄せ太鼓(Yosedaiko) 集客鼓

 指演艺、相扑等演出开始前为招客敲击的太鼓。

四つ身(Yotsumi) 插臂紧抱

  指相扑时均运用插臂构成的体势。右插臂紧抱指双方均运用右胳臂,左插臂紧抱指双方均运用左胳臂。简称为“四つ”。相扑双方采用插臂紧抱称为“四つ相撲”。

呼出(Yobidashi) 呼出

  呼出指大相扑取组时负责呼叫力士和土俵准备、敲击太鼓、竞技进行等事务的角色。呼出不同于行司,没有代代继承的名迹。

寄り(Yori) 紧逼

  抓取对手力士的腰带推逼对手。不抓腰带时谓之推。抓住腰带、用力拉紧,则对手的腰上浮,此时双方的腰“凑近”,由此得名。

ら行

力士(Rikishi) 力士

  力士指从事相扑的人,严密地说,指从属于相扑部屋、具有四股名、无论番付如何参加大相扑的选手的总称。十两以上力士称为关取,幕下以下力士称为力士养成员。

力士会(Rikishikai) 力士会

  力士会是为改善力士生活从力士立场向日本相扑协会提建议的组织,由十两以上力士构成。于毎场所番付发表翌日举行会议,进行新十两力士介绍、向引退力士赠送纪念品、关取力士身体测定(身長、体重)等。

わ行

若者頭(Wakaimonogashira) 若者头

  若者头指大相扑中对幕下以下力士进行监督、稽古指导的人,其在本场所也担任一些杂务,与力士和行司等同属各相扑部屋。若者头一般是未能取得名迹的退役关取力士,定额为8名。

参考资料:

[1] 日本相撲協会公式サイト,"http://www.sumo.or.jp/"

[2] 相撲評論家之頁",http://tsubotaa.la.coocan.jp/"

[3] Wikipedia日本語版,"https://ja.wikipedia.org/wiki/"

[4] 相撲レファレンス,"http://sumodb.sumogames.de/Default.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