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扑简史

 有别于各种业余性质的相扑比赛,大相扑是指由日本相扑协会主办的相扑赛事,是在日本国内外举行相扑表演中最有名的竞技表演。在东京举办相扑赛事的设施为国技馆。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1)

图2-1江户时代的相扑演出(歌川国芳)

 作为现今日本相扑协会的前身,所谓相扑演出组织,江户时代在江户和大阪分别产生了各自的相扑组织。本章主要叙述江户时代以来的江户相扑的历史。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2)

图2-2享受与佩戴大小刀的武士同等待遇的力士

(歌川国贞:杣花渊右卫门)

2.1江户时代

 作为相扑演出组织的形成,一般认为开始于江户时代初叶(17世纪)。由于与浪人集团的关系太紧密,1648年幕府发出了江户的十字路相扑(民间在路边举行的相扑)禁止令。1684年,在寺社奉行(注:将军直属三大奉行之一,主管宗教事务)的管辖下,以结成职业相扑团体,与确立年寄管理体制为条件,准许进行相扑演出。当时,申请举行演出者有初代雷权太夫(Ikazuchi Gondayu),他也是年寄名迹的创立者。当时演出在江户深川的富冈八幡宫境内举行。由于演出在寺社奉行的管辖下,江户时代的演出都在江户市内的神社和寺院境内举行,1833年后固定于回向院举行。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3)

图2-3回向院-东京都墨田区两国二丁目的净土宗寺院

 据《相扑传书》记载,那时没有土俵,而是由力士和观众围成一道直径约7 - 9m的人墙,即所谓“人方屋”,在人墙里面进行取组(取組,Torikumi,对战之意)。17世纪中期类似格斗技的圈子,在柱子上围上绳索,后来演变成用俵(Tawara)(注:旧时用以装稻米等粮食的圆柱形口袋,通常用稻草编成)围起来的四角形土俵。然后在1670年前后,在土俵四角竖起了裹着代表四种神灵的4色布的柱子,在支持屋顶的方屋下面设置用五斗俵制作的直径为3.94m(13尺)的圆形土俵。从18世纪初叶开始,俵变为2分之1,一半埋入地中,构成一重土俵。加上外圆就成了二重土俵(也称“蛇眼土俵”)。内圆16俵,外圆20俵,所以被称为“36俵”。

 江户之外,这一时期在京都和大阪也出现了相扑的团体。当初凭着朝廷的权威和大商人的财力,拥有众多招牌力士的京都、大阪相扑有着超出江户相扑的繁荣。演出中力士的一览以及确定序列的番付,也是从这时起,不光在相扑场中设置了公告用的木板番付,也开始采用木版印刷的形式,以便在市中广为传播。现存最古的木版印刷番付,江户是1757年的,京都和大阪的遗存则更古老。

 但是江户相扑,于1789年11月,实现了由司家吉田追风发给第二代谷风梶之助、小野川喜三郎横纲(注:大相扑中地位最高的力士)执照。然后在1791年成功举办了征夷大将军德川家齐观战的上览相扑。又由于雷电为右卫门的登场,从这一时期开始江户相扑大为繁荣。不久就形成了“只有在江户登上土俵才是真正的力士”的风潮。

 各团体间的往来比较自由,江户相扑与京都或大阪的合并演出(大场所)也按惯例几乎每年举行。在实力上三者差别不大,开始失去平衡是从幕末到明治的事情。

 1827年,江户幕府承认江户相扑的吉田司家作为“江户相扑方取缔”的地位。

 幕末时举行了“相扑对摔跤”和“相扑对拳击”等异种比赛。另外,就在美国海军马休·佩里(Matthew Perry)提督黑船来航的1853年6月11日,雷权太夫和玉垣额之助等年寄代表以文书向番所提出攘夷协力。另一方面,翌年佩里再来日缔结条约时,江户相扑的力士们轻轻举起了作为答谢礼赠给美国的大米200俵,使美国军人大为惊叹。

 1863年6月3日,在大阪北新地与壬生浪士组(后来的新选组)发生伤亡事件,死亡的大阪相扑力士是中头(注:相当于现今的十两)熊川熊次郎(肥后出身)。作为该事件的和解结果,由京都、大阪两相扑合作举办京都的演出。有的力士后来还成了勤皇志士。

2.2明治·大正时代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4)

图2-4明治中期的相扑演出

 随着明治维新与文明开化,1871年东京府发出所谓“裸体禁止令”,对东京相扑的力士作出罚款、鞭刑处分。“相扑禁止论”一度浮现。这时,喜欢相扑的明治天皇经由伊藤博文等人作出努力,于1884年实现了天览相扑,大相扑获社会公认,从而越过了危机。参加这次天览相扑的力士有记录下58连胜(史上第3)的第15代横纲初代梅谷藤太郎。

 东京相扑协会与大阪相扑协会成立,作为组织的形态确立了下来。为了解决1890年入幕后以39连胜晋升大关的初代小锦八十吉与横纲免许获得者大关初代西海嘉治郎的别扭现象,首次在番付上使用了“横纲”标记。此事虽属偶然,但以此为契机,横纲、大关作为实质地位得以确立下来。

 当时录像已有放映,现存尚有小锦与大炮登场的贵重录像(1900年摄制)。

 20世纪前夜与初叶,由于横纲常陆山谷右卫门与第二代梅谷藤太郎的“梅常陆时代”,东京相扑隆盛起来,东京作为相扑中心的地位得以确定。

 1907年常陆山访美。这是首次向日本国外认真地介绍相扑。

 1909年6月2日,首个常设相扑场两国国技馆落成,相扑被作为国技。入土俵,由东横纲常陆山与西横纲梅谷担任。这时,所谓东西制(后述)的团体优胜制度诞生,开始授与优胜旗。时事新报社(现在的每日新闻社)赠优胜匾额,开始了现在的优胜制度。从这时开始,过去幕内力士不出场的千秋乐(注:指最后一日比赛)中,幕内全体力士出场,具备了名实相符的10日演出的体制。演出日数从1923年5月起增为11日。

 从1910年5月夏场所开始,行司的行头从以往的裃(kamishimo)、袴(hakama)变为烏帽子(eboshi)、直垂(hitatare)。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5)

图2-5早期行司的服装(第9代式守伊之助)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6)

图2-6现代行司的服装(木村庄之助)

 1917年11月29日,两国国技馆因火灾烧毁,有一时期本场所被改在靖国神社境内举行。

 由于相扑作为演出固定化,力士对待遇近代化的要求浮现,出现了几次纷扰事件。大阪相扑方面,1922年发生了所谓龙神事件的纷扰,力士等许多有关人员废业,大阪相扑的实力受损。东京相扑则在1923年发生了所谓三河岛事件的要求改善力士待遇的罢工,横纲大锦卯一郎废业。1923年9月1日关东大震灾,两国国技馆烧毁,仅剩屋柱等。1924年1月春场所,因两国国技馆再建中,借名古屋举行。对此不满的一部分力士,未参加本场所。

 1925年,皇太子(裕仁亲王,后昭和天皇)台览相扑时,以皇太子的赐金制作了摄政宫赐杯,即现在的天皇赐杯。以此为契机,东京、大阪两相扑协会计划合并,举行了技术审查的合并相扑。自1926年1月场所开始至今,对个人优胜者授与赐杯,个人优胜制度得以确立。

2.3昭和时代

 1927年,东京相扑协会与大阪相扑协会解散,发起了大日本相扑协会,此后本场所1月(两国)、3月(关西)、5月(两国)、10月(关西)共计4回:每次举行11天(1929年非10月而是9月)。这一时期,对番付编制进行了一些尝试,1月与3月、5月与10月,分别合在一起进行,关西本场所也不授予优胜匾额。

 这一时期,对胜负规则进行了各种重新规定。从1928年起开始了无线电转播,设置了分隔线(仕切り线,Shikirisen)与准备动作(仕切り,Shikiri)的限制时间。伴随个人优胜制度的确立,不战胜、不战败制度的全面推行,涉及异议(物言い,Monoii)时相扑中保留(预かり,Azukari)的废除,重赛(取直し,Torinaoshi)制度的导入,通过二番后重赛制减少无胜负(引分け,Hikiwake)都在这一时期被实施,相扑作为争胜负的体育比赛的要素更强了。

 1931年4月天览相扑时,去掉了二重土俵的内圆,构成直径4.55m(15尺)的一重土俵。另外,从这时开始,原来在四根柱子下铺上坐垫,坐在土俵上的胜负裁判被移下土俵,变为跟现在相同的5人配置。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7)

图2-7土俵及其配置

 1932年1月发生了春秋园事件,提出了大规模改善待遇的要求,许多力士退出了协会,2月、3月各改为8日间演出。翌年,退出者建立关西角力协会,1933年起关西场所被废止,变为一年举行2次(1月、5月)。

 在创下69连胜的大横纲双叶山的影响下,演出日数从1937年5月场所起改为13日,从1939年5月场所起改为15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逐渐波及相扑界,1944年两国国技馆被大日本帝国陆军接收,从5月场所起本场所举办地移至小石川后乐园球场。因此1月场所难以举办,1944年本场所延至10月举办。1945年5月场所按预定,露天7日间,在神宫外苑相扑场(现明治神宫第二球场)举办,由于空袭等原因,延至6月,在两国国技馆仅招待伤病官兵,露天7日间非公开举办。这是至今唯一一次非公开本场所,也是战争中最后的本场所。此外,去当兵的力士中,也有多名战死或被俘的力士。在东京大空袭中两国国技馆与相扑部屋均被烧毁。

 战后,尽管各部屋星散,举办本场所须取得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许可,但大相扑复兴终于开始。1945年9月定土俵为16尺(约4.84m)略大,烧毁的两国国技馆被部分修复,举办了本场所秋场所(11月:10日间)。由于力士会反对,土俵恢复为原来的4.55m(15尺)。1946年两国国技馆被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接收,改建为纪念馆。作为落成典礼,同年举行了11月场所(13日间)。经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认可,年间举办3次本场所,但不可使用纪念馆,1947年在明治神宫外苑相扑场举行。那是一个露天的相扑场,当年未举行正月场所,此后举行了6月、11月、以及1948年5月场所。同年1948年秋场所(10月:11日间),作为战后首次大阪场所,在大阪市福岛公园内建筑的临时国技馆举办。这时进行了优胜决定战与三赏制度的制定、从东西制到系统别总当たり制(按系统循环赛制,避免同一稽古系统对战的取组编制法,实施至1964年)的变更。

 1949年在日本桥的滨町公园内建造了临时国技馆(木结构),终于举办了1月场所(13日间)。5月场所为战后首次举办15日间,此后比赛期间固定为15日间。该滨町公园临时国技馆设置于公园内,仅使用了2场所就被拆除。于是利用战前作为下一期国技馆建设用准备的位于藏前的土地,着手建设临时国技馆。

 从1950年至1952年,本场所(1月、5月、9月)各举办了15日(但是1952年没有举办大阪场所,全在东京举办)。大阪场所自1950年秋场所开始,举办地在阿倍野区,1951年秋场所开始改为大阪市难波(现在的大阪府立体育会馆所在地),建筑了临时国技馆,最终于1953年改为大阪难波府立体育会馆。同年3月举办大阪场所,此后3月场所均在大阪举行。

 由于横纲成绩不佳,1950年4月由有识之士发起了横纲审议委员会。1957年成立了向理事长作重要建言的“运营审议会”。

 随着栃锦与初代若乃花所谓栃若时代的到来,年间场所数增加。1957年起举办11月场所(九州场所、福冈体育中心)、1958年起举办7月场所(名古屋场所、名古屋市金山体育馆),形成了如今的6场所(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15日间体系。另外,1965年1月场所起实施完全部屋别总当たり制(按部屋循环赛制,避免同一部屋对战的取组编制法,1965年起实施),直至如今。

 由于在国会内相扑协会作为公益法人的经营方式受到质疑(1957年4月,众议院文教委员会),当时进行了相扑茶屋制度的改革、月薪制的导入、相扑教习所的设立等改革。横纲审议委员会的内规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实。此外,1961年起实施了年寄定年制(退休制度)。1968年导入了役员选举制度,随着全国性电视普及,NHK开始了相扑电视转播。

 1972年1月场所开始导入公伤制度(执行至2003年11月场所为止)。

 1965年对苏联、1973年对中国、1981年对墨西哥,相继举行了海外公演,开始获得国际认知。

 1985年1月,现在的国技馆落成,相扑重回两国地区。

2.4平成时代

 由于若贵兄弟(贵乃花光司、若乃花胜)的崛起,一时形成了相扑热。其伯父为名横纲初代若乃花,父亲为名大关初代贵之花(貴ノ花,Takanohana),血脉相承,唤回了许多老粉丝,贵乃花的精干的外貌、若乃花的招人喜爱的童颜,还捕获了许多以前对相扑不感兴趣的女性粉丝。

 另一方面,由于横纲千代之富士贡(千代の富士貢,Chiyonofuji Mitsugu)引退,在横纲缺位,群雄割据之中,小锦崛起。他虽然由于膝盖受伤,与史上首位外国出身横纲失之交臂,但夏威夷出身的后辈、曙和武藏丸都登上横纲大位,并取得了10多次优胜。从1993年至2000年前后,呈现了若贵兄弟等二子山部屋帮对抗曙、武藏丸夏威夷帮的态势。

 贵乃花力克曙等取得了22次优胜,暂时保住了日本人力士的体面,但随着其引退,外国出身力士的主流阴差阳错地变为蒙古帮。2006年3月场所,优胜与三赏全部被蒙古帮占领。保加里亚出身的琴欧洲与爱沙尼亚出身的把琉都晋升大关,旧东欧圈出身力士开始引人注目。

 2011年2月发生八百长事件(注:指力士之间在取组前以金钱授受决定胜败的假赛行为),在前年的棒球赌博事件中没收的力士的手机的邮件中发现了假赛交易的信息。相扑协会成立了由外部有识之士组成的特別调查委员会,进行彻查。随即对涉嫌2亲方与23力士作停职、劝退(全部退出相扑协会),对有关19亲方作降级处分。不服劝退被解雇的3人中,中国内蒙古出身的力士幕内苍国来和蒙古力士十两星风提出了处分无效的诉讼,苍国来于2013年5月恢复幕内力士地位,星风诉讼被驳回。2011年3月场所停止举办,5月场所被作为技量审查场所,7月场所起正式再开。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大相扑文化与竞技)(8)

图2-8苍国来和荒汐亲方在复出记者招待会上

 当时协会正面临必须作为公益法人重新认定,由于八百长事件发生,政府主管方面表示“由于没有进行公平规则下的竞技,未能满足公益法人认定的要求,现阶段(公益法人认定)有一定难度”,协会一度陷入危机。随着八百长事件的解决,2014年1月30日顺利进行了公益财团法人的登记,作为新法人重新出发。大相扑作为文化传承的代表性竞技,如何在新的时代里既保存古老的传统,又满足现代包括国内外观众的观赏兴趣,相扑协会着手从培育人才、培育票房到年寄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