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更迭之际,起事者都会有自己深入人心的响亮口号。比如秦末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东汉黄巾军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北宋王小波李顺的:“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还有明末李自成的:“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等,都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在哪次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

清末民初之际,以孙文为首的同盟会为了推翻满清,也于1905年(清光绪31年)制定了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叫得最响的就是前两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在哪次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

鞑虏是历史上汉人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作为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他们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才会有这个称呼。其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并不同盟会的发明,而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在哪次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3)

元朝末年,朱元璋在转战各地、势力壮大后,终于决定于1367年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出兵北伐。凡有征讨之役,战前照例是要发布讨伐檄文的,朱元璋也不例外,召集手下的写作班子,撰写出一篇战斗檄文——《谕中原檄》。

在《谕中原檄》中,朱元璋历数元朝统治之昏暴及人民流离之惨状,断定元朝已丧失天命,失去统治中国的资格;接着说明朱元璋乃是天命所归的新主,必将削平群雄、扫荡胡尘、一统华夏,因而在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成为朱元璋北伐的纲领性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比同盟会早了538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在哪次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4)

因其内容顺应民心,从而有力配合了北伐军事行动,为明朝的建立奠定基础。《谕中原檄》的影响亦十分深远,不少汉民族主义者都对该文推崇有加,其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亦演变为清末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在哪次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5)

只是,由于这一口号具有较浓烈的民族复仇论,受到不少有识之志的批判,慢慢地,“驱除鞑虏”口号才淡出人们的视野。到1911年底,同盟会人首倡“五族共和”,才彻底放弃了“驱除鞑虏”这一片面而又偏激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