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一词现在就是指医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夫这个词的由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夫这个词的由来(大夫音义考释)

大夫这个词的由来

  “大夫”一词现在就是指医生

  现在,我们一说“大夫”,都知道就是指医生。其读音,“大”读DAI,“夫”要轻声。

  我们查《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大夫”是个多义词。“大夫”(DAFU)词条,FU读阴平声,没有轻声,注释说是指“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像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二人,廉颇是“上卿”,蔺相如是“上大夫”,廉颇就比蔺相如官阶位置要高。

  我们按音序查“大夫”(DAIFU)词条 ,分别有“大夫”和“大王”两条,作“医生”解的,读DAI·FU,FU读轻声;作“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解的,读DAI·WANG,WANG读轻声。

  “大夫”最早是官名,并非专指医生

  我们学历史,知道战国时期屈原做过“三闾大夫”,屈原可不是医生,那个“大夫”是个官名。“医生”现在统一读DAI·FU,FU读轻声。作为官名也是这样读吗?

  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在北宋时期开始设医官,宋徽宗赵佶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郎、医效、祗候等,北方人尊称医官为“大夫”。

  后来各朝代有不同的“大夫”官名,品秩高低不一。像清朝,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文官“大夫”又有不同的官名:一品有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二品有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有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有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有奉正大夫、奉直大夫。

  “大夫”有说是指“官阶”

  按《现代汉语词典》“大夫”解释,“大夫”是指古代“官职”。可也有解释说古代“大夫”一词不是指“官职”,而是指“官阶”,“官阶”与“官职”是不一样的。笼统说来,“官阶”就好比现在的“行政级别”,“官职”就好比现在的“领导职务”。文官比如说是部委级,任职可能是驻外大使。武官比如说是校级,任职可能是军需处长。

  官阶是荣誉,级别越高相应的薪资待遇也就越高。官职是实权,官职越大带兵越多。光看高官阶并不代表权力大,比如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他们如过没有官职,不管具体的部门机构,他们就没有实权。

  后世也称担任官职的为“大夫”

  后世有时也用“大夫”一词称呼一般担任相当级别官职的人。京剧《草船借箭》中,诸葛亮邀鲁肃一同在舟中饮酒,趁江中大雾弥漫,让草船“往曹营进发”,鲁肃一听就吓坏了,他赶忙说:“搭扶手我要上岸去了”。诸葛亮却说:“啊,大夫,船到江心拢不着岸了”。戏中鲁肃还调侃地说:“我这个‘大夫’也治不了你的疯病呀”。

  查史书,鲁肃的官职做过赞军校尉,做过横江将军,做过汉昌太守,授偏将军,这些只有“太守”算是文武兼备的官,其他大多是武职,而诸葛亮一样称鲁肃为“大夫”。

  “大夫”的读音是怎样的

  现今“大夫”一词的读音,是建国后汉语多音词规范化提出的。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区分很清楚:“dà,大夫(古官名)。dài,大夫(医生)。”

  据查,古汉语中“大”字最早读音就是“DAI”, 没有读“DA”一说。《辞源》修订版定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我们查《辞源》,就发现不论是指涉医类的“大夫”还是指行政类官职的“大夫”,读音都是dàifū 。至于其他辞书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大夫”则区分为两类读音,涉医类“大夫”读dàifū,行政类官职“大夫”读为dàfū 。

  有人查遍古代音韵书籍《玉篇·大部》《唐韵》《广韵》《集韵》等,以及音义典籍《经典释文》《字汇》等,用“反切”方法注释“大”字读音的有六种,包括“唐佐(TUO)切”、“达赖(DAI)切”、“他盖(TAI)切”,或是“徒盖(TAI)切”、“铎艾(DAI)切”、“铎饿(DUO)切”,唯独没有dà之类的反切。

  据考察,元代民间韵书如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大”字也收入“家麻韵”去声,说明在元代初年民间的口语中流行的“大”字读音是 DA,只不过没有被收入官修韵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