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寞寒

如果说起欧洲近代最出名的军事家,那么拿破仑绝对是天空中最耀眼的将星。纵横欧洲的法兰西皇帝几乎是所有中外军事爱好者的狂热崇拜对象。

一直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很多浅显的分析认为拿破仑的战术就是简单的“大炮轰完骑兵冲,骑兵冲完步兵砍”,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在拿破仑时代以前,在欧洲,出征的部队基本是以军团计算,双方投入的兵力之和很少超过十万,而自拿破仑开始,欧洲动辄以十万以上部队对敌方进行征伐的场景越来越常见。

真实的炮兵实战(野战炮兵起源与技术流派简述)(1)

与之相反,在东方,冷兵器时代,优异的将领率领的战兵动辄以十万计算,加上后勤及各类扈从部队,总兵力经常在三十万以上,而进入热兵器时代后,再优秀的军事统帅也极少统领有十万以上的军队。两相比较此消彼长,进入热兵器时代的差别使得双方的军事思想之间的差距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造成这一变化的领路者,正是炮兵出身的拿破仑。

在1793年的土伦以前,欧洲流行的城堡、棱堡、六面堡,对于动员能力低下、贵族横行的欧洲军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个横亘在要道上的梦魇,仿照一句话“仅凭几块砖头,架上几门大炮,就可以称霸一方”。

往往一个城堡千余人的驻军,可以和城外围城的万把人耗上一年有余,打的有来有回之外还能有说有笑。但是到了1793年,拿破仑改变了这一局面。

真实的炮兵实战(野战炮兵起源与技术流派简述)(2)

真实的炮兵实战(野战炮兵起源与技术流派简述)(3)

在1793年以前,欧洲的将军们虽然在出征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带上能够用的大炮,但是绝对不会为了技术优势而却迁就笨重的、靠天吃饭的炮兵,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往往是其他的兵种,譬如三十年战争中的胸甲骑兵、西班牙大步兵方阵的长枪兵、腓特烈大帝的斜线阵列火枪步兵、英国人的海军等等。大炮,基本成为了各兵种的附庸。

1793年9月,法国为了夺回土伦港,调集了1.4万人的部队按照往常的惯例意图先扫清土伦要塞的外围,至于土伦要塞,那根本就不是这1.4万人应该去考虑的事情。在先遣战斗中,法军的随队炮兵遭受重大损失,连指挥官都被干了。

没有炮兵,法军根本就对土伦要塞啃都啃不动,这个时候,拿破仑抵达了前线,于此同时,联军增援部队也抵达了土伦要塞,总兵力超过了1.5万人,此外还有至少70艘军舰可以对土伦要塞提供火力增援与补给。按照巴黎对战况的估计,此时至少需要召集6万人的陆军以及一些海军军舰对土伦要塞外海的补给线进行袭扰。

真实的炮兵实战(野战炮兵起源与技术流派简述)(4)

但是这是常规的作战方法,而拿破仑的作战方案则不同,按照拿破仑的设想,应该是直接拿下马尔格雷夫堡和克尔海角,再居高临下用重炮轰击土伦港内的联军海军军舰,切断土伦要塞的补给线。(一百多年后,乃木希典用这招干挺了沙皇俄国的远东军团)最后事实证明,当法军攻下马尔格雷夫后,英国舰队司令胡德连夜率领舰队主力撤退至外海,七天后,土伦要塞和15艘来不及撤走的军舰向法军投降。这是一个以火炮为核心的作战方案,改变了以往火炮的从属地位。“炮兵将确实决定军队及人民的命运”,开始登上军事实践的C位。

除了“火炮是战争之神”的名言以外,坚持以技术兵种替代普通步兵的拿破仑,尽管最高峰时期拥有四十万训练有素的步兵,但他仍旧在原来王朝军队一万门各类火炮的基础上将数量扩充了将近两倍,位居全欧洲之首。同时在火炮的使用原则上也发生了更积极的变化。

得益于大革命赶跑了步兵和骑兵的大批贵族军官,法国炮兵的军官团却没有遭受更多的影响,而炮兵更依赖高明的战术、计算和指挥,这对拿破仑来说是幸运的。但是相对于拿破仑来说,整个军事史上火炮运用这一章节更加幸运。因为拿破仑一直以来秉承将“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真实的炮兵实战(野战炮兵起源与技术流派简述)(5)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继承自格里包法尔的“集中配属各类口径火炮”原则没有被打断,法军一直按照此等原则编配炮兵,将重型大口径炮兵编成为攻城炮队以及守卫炮队,将12磅、8磅、4磅、6英寸按照口径编配于不同的野战炮兵连并将这些连队配属到各个步兵师/军,同时开始编配更轻的可以拆分组装的野战炮配合骑兵师/军的机动并提供火力支援。在适当的基础上降低火炮重量甚至是弹药基数以提高机动性保持火炮能跟上步兵甚至骑兵的机动速度。

在格里包法尔之后,杜特兄弟对法军和拿破仑产生的影响更加贴近实战,他们指出,“炮兵应当知晓步兵的战术,在步兵必然运动和机动的要地施加影响,并将炮兵集中使用”,同时“炮兵应当首先与敌炮兵正面交锋,争取取得优势。”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法国炮兵的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

多次战役中,拿破仑麾下的4磅野战炮连甚至将普鲁士军队的24磅重型野战炮连压制得无法还击“只因他们每射击一发炮弹,我们可以还击3—4发”。

不仅仅如此,拿破仑改进了炮兵机动方式,提升了炮兵的机动性能,按照正常的惯例,英国陆军当时采用的是更轻的3磅野战炮和5英寸榴弹炮,但是在机动作战中法军更容易集结更加强大的炮兵力量。在拿破仑指挥的战役中,我们屡见不鲜的是拿破仑通过出色的内外线机动,在主要战场集中起更加强大的步兵、骑兵和炮兵,并充分发挥火力上的优势配合兵力优势取得大部分战役的胜利。

真实的炮兵实战(野战炮兵起源与技术流派简述)(6)

终其一生,他并没有对自身的指挥能力和军事思想进行归纳总结,甚至在今天我们还可以说,拿破仑所有的战略战术思想都是舶来品,比如斜线阵列战术来自于腓特烈,混合有步兵炮兵以及骑兵的混合编制师/军团来自于萨克森,散兵线列和纵队突击是布罗格利元帅的战术基础,机动作战则来自于吉贝尔的《战术概论》,炮兵指挥与使用师承于杜特将军兄弟。但是对于正确的思想的统一使用,这才是一个军队统帅应该做的事情。

从“按照步兵的步点使用炮兵”到“按照大炮的射程部署兵力”,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已经改变了战场的交战形势,从以往冷兵器的人海战术变成了火器时代的第一波火力投送战术,这种变化改变了整个指挥架构,指挥官需要明确更多的武器装备的射程、火力密度、使用限制等关键性能,各类不同的兵种之间的专业化隔膜导致指挥层级的增加,指挥官的知识和精力越来越力不从心,拿破仑才将参谋长这一职务提升到新的高度,贝尔蒂埃的名字才会响彻欧洲,甚至于直到现在都还有一种说法“如果贝尔蒂埃跟随皇帝出战滑铁卢…”,而东方的指挥架构依旧是老式的存在,并没有因为技术兵器的增加而改进,这一差别一直持续到黄埔军校创办以后才发生改变。

真实的炮兵实战(野战炮兵起源与技术流派简述)(7)

而在拿破仑之后,欧洲的各个军事强国开始学习并运用拿破仑所运用的一些理论,仅仅在炮兵方面就有:为每个独立的师团/军配属炮兵联队并掌握有战略上的独立炮兵预备队、战役开始前应当对所有炮兵集中使用并制定计划、战役机动中应当按照炮兵的集结速度制定行军方案、战役过程中应当保留强大的炮兵预备队以防备敌方炮兵、战役火力准备阶段应以打击敌方炮兵为主要目标等等,而这些原则一直到今天仍旧是各国陆军在制订作战方案时首要考虑的基础。当然,这些原则让欧洲随之而来的列强战争更加丰富多彩,炮兵的战术开始进入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