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被认为是职场的生死线。现在无论是公务员招聘还是企业招聘,经常会看到“不超过35岁的”要求,两年前甚至还传闻华为开始清理34岁以上员工。

35岁的职场人,依旧处在年富力强的年纪,但是在职场上,35岁却是一道坎,如果此时还没有成为管理者,很有可能会被企业抛弃。

为什么职场上会产生这种“35岁现象”呢?

1、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招聘35岁的员工?

前几天和公司总监闲聊,我问:如果你现在需要招聘一线员工,你会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么?

他说显然不会:你先看一下现在35岁依然还处于一线的员工,可能是怎样一个状态?

(1)年纪大了,加不动班了

35岁的员工,这时候年级大了,从身体上来说,已经没法和刚毕业的年轻人比拼体力了。年轻人可以承受住996,为项目熬个夜,第二天睡个觉就回复了,但是35岁员工已经过了那个年龄到了,再要求他们996,他身体也熬不住了。

(2)上有老下有小,重心开始向家庭生活倾斜了

35岁的员工,这时候基本都有小孩了,小孩差不多开始上小学,这时候对于小孩的学习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不仅如此,老人的年纪也差不多60岁了,也到了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时期,老人出点问题也是需要照顾的。这是人之常情,人在生命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中心,35岁的员工,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还像刚毕业的学生那样,无牵无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过着租房-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

2、拒绝35岁中年人,在很多行业都存在

公司拒绝招聘中年人的“35岁现象”,是现在才兴起的么?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比如在运动领域,我们熟悉的很多运动员,不管是姚明、刘翔,还是李宁、李娜,这些当时世界知名的运动员,其实大多数到35岁就退役了,打不了职业联赛了。身体无法支撑以前的职业了,那也不是职业生涯的结束,他们都会开启人生的新阶段,去拓展其他的领域。姚明现在成了中国篮协主席,李宁创办了中国最著名的体育用品之一“李宁”。

一些快速发展的领域也会如此,比如金融圈、互联网圈的人,35岁也要考虑退休或者换行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抱怨公司在他们35岁的时候,没有给他们一份续约合同,相反,他们在35岁之前,积极地筹划35岁之后应该做什么事情。

华为老员工离职前的感受(华为清理34岁以上员工)(1)

3、做到以下三点,告别中年职场危机

其实,如果想要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要出现“断崖式下滑”,那么在30岁之后,就应该考虑以后的职业发展了。利用在35岁之前的几年,好好做这些准备工作。

(1)提升专业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呢?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么,比如投入1万小时?

我们经常能看到对于“1万小时定律”的描述,畅销书《异类》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子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个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1万小时定律”其实是错误的。

成为专家,投入足够多的练习时间确实很重要,但是还需要注意方法。这和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是一样的,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学习非常努力,他们甚至吃饭的时候都在看书,体育课也不上,都在学习,可以说他们投入学习的时间一点不比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人差,但是考试成绩下来,却很不理想。

工作中想要持续获得进步,不只是时间上的投入,还需要注意工作方法。隔一段时间需要自我反思:

我这一周工作和上周相比,有没有进步?

我本周工作中做得好的地方是怎样的?为什么做得好?

做得不好的地方又是怎样,做得不好的方面如何提升?

这个领域内做得最好的人是谁,他是怎么做的?

……

只有不断走出自己的工作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才能收获进步

(2)打造个人品牌

有一种说法,如果35岁以后找工作,还需要投递简历找工作,那意味着要么你的能力没有被认可,要么就是你没有打造个人品牌。

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呢?

我曾经带过一个大四的实习生,他是做设计的,自己开了一个公众号,坚持每周分享自己对于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看法,随着内容专业性越来越高,他的公众号收获的粉丝越来越多。后来甚至有机构请他去讲课,一次给培训费5000元。

其实,通过写文章、给别人培训的方式,逼迫自己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输出,一方面是可以督促自己反思和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另外一方面,对外输出其实也是在打造个人拼品牌,树立了你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许你不一定能够出去给别人培训,不一定能够开通自己的付费课程,但是你的不断分享,可以让这个领域的人注意到人,甚至因为认可你的能力,而给你伸处橄榄枝。

如果你不想在35岁的时候,还在投简历,那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拓展自己的人脉,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

(3)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如果35岁在基层,那么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可能到了默契,随时可能被淘汰,因为一线执行者的工作,是非常容易被替代的。何况相同的工作,如果招聘一个应届生来做,会便宜得多。

但是如果你在35岁的时候,开始做管理,那么35岁可能是你职业生涯新的起点而已。

当我告诉一个同事,你需要从跟现在就开始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时,他非常惊讶:我现在就是一个一线员工,没有做领导,怎么做管理啊?

其实,学习做管理,又不仅仅是只有做领导才会接触到管理,如果你有带实习生,哪怕是只有一个,其实能够你能够合理的安排实习生的工作,做好实习生培训,让他高效地工作和产出,这也是在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是只有管理很多人才是在做管理。

不仅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工作中都会“项目式任务”,如果你是项目的负责人,那么在项目中如何做分工,如何做团队激励,如何推进项目事项,都是团队管理的工作。

也许你在现在的公司里,职位上并不是领导,并没有管理十几二十个人,但是有一天你可能在本公司升职,也有可能在其他公司得到重用,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能否把握住管理的机会,就要看你平常的积累了。

华为老员工离职前的感受(华为清理34岁以上员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