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后期,日子越来越好,杀年猪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每年杀年猪那一天,母亲会用新鲜的肉菜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帮忙的邻居们晚上也会让我和弟弟给送点肉到各家各户表示感谢偶尔也会有那年没杀年猪的人家,上我家来买些肉回家过年用妈妈会留下一些新鲜的肉在腊月和过年用,剩下的就分类腌制或者做卤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熬浆糊贴春联?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熬浆糊贴春联(腌腊货卤鸡鸭写春联)

如何熬浆糊贴春联

八十年代中后期,日子越来越好,杀年猪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每年杀年猪那一天,母亲会用新鲜的肉菜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帮忙的邻居们。晚上也会让我和弟弟给送点肉到各家各户表示感谢。偶尔也会有那年没杀年猪的人家,上我家来买些肉回家过年用。妈妈会留下一些新鲜的肉在腊月和过年用,剩下的就分类腌制或者做卤菜。

猪的全身都是宝啊。猪头和猪肠清理干净,加上各种卤料卤制出来,香气扑鼻,是很好的下酒菜。猪血凝固后,划成一块一块的,泡在水中,做饭前取一块出来,红萝卜炖猪血豆腐那可是一道美味。

腊肉,腊排骨,腊猪蹄,腊香肠也要趁天气好腌制晾干;当然,到了腊月,村子门口两口塘就会抽水放干,家家户户就可以分到一些鲜活的鱼,留几条鲜鱼过年祭祖,大部分都做成腊鱼。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着鸡鸭,过年时,杀鸡宰鸭是必不可少的,腊鸡腊鸭要腌制,卤鸡卤鸭也是必要的。

讲到卤鸡卤鸭,还想起了一件趣事。应该是哥哥上初中的时候,腊月间,妈妈卤了一盆子的鸡和鸭。哥哥回来的时候呢鸡鸭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哥哥立马扯上一只鸡腿就开吃。实在是太好吃了,吃完他过又来扯另外一个鸡腿,停不下嘴,扯着扯着就大半只鸡吃完了。刚开始是热乎的,因为是腊月嘛,鸡慢慢地凉了,结果哥哥吃得肚子不舒服(我们那里成为“吃隔到了”),几天都吃不下饭。这个事情后来反复被我们提起,成为笑谈。

临近过年,人人都很忙碌。我和弟弟就多了一个任务,照看院子里晾着的腊货,以免猫雀来偷食。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麻雀真多呀!成群结队,到处找吃的,让大家很是头疼。田间地头人们都扎着稻草人驱赶鸟雀,院里晾晒的东西它们也会趁人不备来揩油。

我会拿着一支竹竿,竿子头上系上一块红布,来回挥舞着驱赶麻雀。弟弟会拿出他的弹弓,用一颗小石子对着麻雀射击,把它们吓走。但是还是经常被它们得逞,晚上收腊货时候,有几块鱼或者肉上面就有被鸟啄过的痕迹。

寒假这段时间哥哥姐姐们也很忙碌。姐姐们洗衣、做饭、挑水、侍弄菜园、大扫除,还要随时听妈妈调遣帮忙;哥哥主要的活儿就是为大家免费写对联儿。哥哥的笔和墨汁是爸爸为他准备的。村子里的人们川流不息地拿着红纸到我家,告诉哥哥需要贴对联的地方,大门口、二门口、牛圈、鸡埘等地儿。哥哥会根据他们的需要用裁纸刀把纸裁好,大门口的对联又宽又长,很大气,其它地方的对联就会短小一些。

我家有本对联书,和来人确定好内容后,哥哥就开始一丝不苟地写对联了。偶尔哥哥会喊我帮忙打下手,裁纸、压纸、把写好的对联轻轻摊到堂屋上方等待墨迹干。我就很开心且自豪。有段时间我和哥哥说,过年前我们俩到镇上摆摊卖对联,他写我卖,可是他不答应,现在想起来真是错过了发财好时机[呲牙]。

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村里就很安静。我们那里的习俗是,年三十那天孩子大人不出门。大家要把大门关着,一家子一起准备着年饭。年饭大都是用的自己家里的食材,田里地里的新鲜蔬菜加上精心准备的硬菜。

年夜饭通常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鸡鸭鱼肉,煎的腌的卤的炖的一大桌好吃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一个规矩,在吃年夜饭的时候,不论是谁,都不能中途下桌离席的,要等到吃完之后,长辈出门放了鞭炮,孩子们才能离开饭桌。

除夕的晚上,依照规矩是要守岁。我和弟弟每年都是雄心万丈地说要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守岁。但是一到午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睡着了。

但是睡得不是特别安稳,因为平常总是很安静的村子,

整个除夕的晚上,鞭炮都是此起彼伏。除夕十二点后,家家户户要出门放鞭炮,我们那里叫做“出行”,意味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大年初一,孩子们总是起得特别早,急着穿上新衣新鞋去拜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