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石伟
当地时间2月9日上午,蓝天救援队一百余名队员经10多个小时飞行,辗转抵达土耳其地震重灾区马拉蒂亚市。救援队负责人何庆榕介绍,这是第一支抵达的国际救援力量,当地配备的30多名翻译人员在机场等候了他们20多小时。
抵达灾区后,队员们分为两部分轮流排班,每部分拆分为多个搜救小组,保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何庆榕介绍,当地气温整天处于零下温度,有200多处楼栋在强震中以“叠罗汉”方式坍塌,搜救难度较大,“已超过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我们和当地救援队研判,被困者生还可能性很小。但不能放弃希望,目前还谈不上什么时候结束,国内的第二梯队成员正在集结出发。”
截至2月10日,地震已造成土耳其死亡17674人,超过7.2万人受伤。
搜救现场(受访者供图)
200多处楼栋“叠罗汉”式坍塌 零下气温中救援面临多重难度
据土耳其当局统计,马拉蒂亚市受灾人数约81.2万人。这里距离震中仅80多公里,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
何庆榕介绍,蓝天救援队到达之前,还没有其他国际救援力量抵达这里。
当地时间9日上午,何庆榕和另外8名队员根据任务分配,抵达一处坍塌现场。另外有6支小组前往了另外的坍塌点。
根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坍塌的房屋下边有6人被掩埋,其中一家五口中有3个孩子,另外一家被掩埋的是一名90多岁的老人。
现场的情景让何庆榕心情沉重:楼房坍塌严重,整栋楼几乎是以“叠罗汉”方式坍塌下来。“在强震中房屋左右摇晃着坍塌,坍塌之后的楼层错位严重,这一层向左偏移,上一层向右偏移,位移严重,进入搜索时对区间的判断比较难。”
搜救现场(受访者供图)
何庆榕说,因为航班条件限制和远距离飞行,加上当地交通被破坏,他们没办法带齐大型搜救设备,更多是选择携带生命探测仪、雷达探测仪、针孔探测仪和破拆、顶撑工具。在现场,通过敲击砖石喊话和探测仪搜索当时搜寻被困者,有时候还要就地取材制作工具往前推进。
当地气温整天在零下温度,晚上甚至低到零下十几度。救援队穿着厚厚的衣服,工作的时候尽量不进行高负荷作业,避免出汗导致体温流失,“现场包含当地的辅助人员,有70多人在参加救援,感觉人们都是很焦虑的状态。”
当地工作人员介绍,第一次地震之后,有一位90多岁的独居老奶奶幸存了下来,救援人员喊话劝说她离开,但她说不想离开她的房子,随后而来的第二次震动将整栋大楼震塌了。“现场人员听说这个事都很遗憾和难过,也为下边被掩埋的人感到焦急、担心。实际上,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种低温环境下生还的可能性很小。”
辗转24小时抵达重灾区 谈不上何时撤离会搜救到最后
在抵达马拉蒂亚之前,大部分队员已辗转赶路24小时。
接到召集令之后,先后有全国各省600多人报名,经过专业性和搜救经验考核,最终有200多人被召集起来,陆续从各自的地区前往武汉、广州集结,之后又辗转飞行10多个小时抵达土耳其,再开车数小时到达灾区。
“都是见缝插针休息下,最集中的休息是在飞机上。到达现场后,立即根据当地的需求和任务分配,第一时间就到救援一线了。”何庆榕介绍,队员们抵达伊斯坦布尔机场和马拉蒂亚时,当地居民都鼓掌欢迎,还有居民上前搭话感谢,尽管当地通用语言不是英语,但这些人还是会努力用英语说“谢谢”。
当地组织了30多名留学生、当地记者作为翻译人员,何庆榕在机场了解到,部分翻译人员在现场等候待命了24小时。这让他们感动的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搜救现场(受访者供图)
土耳其应急灾害管理局向他们介绍, 马拉蒂亚大概有200多处这样的坍塌,在国际救援队伍到达之前只能自救,他们非常迫切希望国际救援队伍抵达。紧迫的形势让队员们一刻都不想休息。
何庆榕介绍,目前他所在的工作面经过喊话搜寻和探测搜索未发现生还者,已经开始快速清理砖石,以便推进更深区域的搜寻。“虽然过了黄金救援时间,但没有人会放弃希望,我们目前也谈不上什么时候撤离,肯定要搜寻到最后阶段。”
灾区工作量大、搜救难度大,何庆榕认为第一梯队的人手不够。目前,蓝天救援队正在国内召集第二梯队前往支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