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向默克尔递交了任期结束通知,标志着默克尔正式卸任德国总理职务。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1)

俗话说“人走茶凉”,但对于默克尔而言,茶凉是不存在的,因为茶杯早就摔成齑粉了。

1、不靠谱的继承者

默克尔的离任,对德国乃至欧盟而言,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正式落幕,作为一个时代的缔造者,默克尔励精图治16年,带领德国重回欧盟之巅,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所以当离职的那一刻到来,默克尔首先是长舒一口气,自己也终于可以在安享晚年的同时,看着自己缔造的美好局面天长地久了。

但朔尔茨用实际行动告诉默克尔,您想多了。从朔尔茨从默克尔手中接过德国总理权杖的那一刻开始,本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宗旨,朔尔茨前后奔走、上蹿下跳。然而很快朔尔茨就发现,自己成了执意修改BUG的新手程序员,让正常运行的德国程序瞬间瘫痪。

眼看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火烧屁股加眉毛,朔尔茨再也忍不了了。毕竟这个德国老汉的字典里面从来没有“萧规曹随”这个词,更没有“我不行”的选项,他要努力,要奋起,要长江后浪推前浪,要带领德国在第一的道路上再创佳绩。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2)

于是随着俄乌对抗一声炮响,朔尔茨带领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冲上战场。

还记得那是在23年前的1999年,当欧元横空出世,美元霸权深受冲击,美国迅速挑起科索沃战争,确保欧洲资本外流美国,欧元成为一个笑话。

而今,欧洲战火又起,背后依然是美国带队。在明显是拉欧盟尤其是德国下水的情况下,不论战争的最后结局如何,只要欧盟追随,就已经贴上了失败的标签。

2、力不从心的欧盟

俗话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面对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挖坑下套,如果欧盟次次配合,甚至沉浸式体验冤大头的感觉,那么欧盟损失的就不是肉疼肝颤的真金白银,而是国际社会看二傻子一样的炽烈目光。

对此,朔尔茨虽然外号“机器”,但绝不会无动于衷,毕竟自己的老脸虽然和头发一样早就不知所踪,但德国作为欧盟领袖,带头犯二实在太过分。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3)

但问题是,朔尔茨想要独立自主不上美国贼船,但身体却早已情不自禁地跪在美国面前,嘴巴更是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征服》。

德国和欧盟之所以如此反常,根本原因在于这就是二战后美欧关系的日常。话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后,美国为了消化二战“爆兵”库存,压制西欧各国的无产阶级运动,抵御苏联气势汹汹的“钢铁洪流”,在1947年抛出了“马歇尔计划”。

通过大规模的贷款和经济援助,西欧各国在经济迅速复兴的同时,顺便成为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为了强化西欧各国对美国的向心力,美国在1949年主导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而在军事和经济上与西欧深度绑定,西欧的一举一动,都尽在美国的掌握之中,数十万欧洲驻军更是美国遥控西欧的传感器和信号站。

为避免彻底沦为美国的殖民地,成为美苏之间的夹心饼干,西欧痛定思痛,以德法和解为起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经济一体化运动。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4)

因为美苏争霸的历史大背景,所以美国对西欧经济的一体化默许甚至支持,西欧一体化规模和水平也不断提升。

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就感觉欧盟有些不对劲。毕竟欧盟认为,没有了苏联与美国的对抗,欧盟将在世界地缘政治的真空中大举东扩,并看到脱离美国自立门户的曙光。

但问题是,欧盟东扩,北约也在一路向东,而且势头比欧盟还要猛,这就让欧盟的努力显得越来越被动。毕竟,每多一个东欧成员,就等于在欧盟内部多一个特洛伊木马。等到俄罗斯之外的东欧国家都被北约收入麾下,欧盟也就成了四处漏风的破布烂纱,

更可怕的是,除了“越东扩越被动”的尴尬局面,美国还不时发动诸如科索沃战争、希腊债务危机、克里米亚危机等事件,确保欧盟城门失火、疲于奔命。

尤其是希腊债务危机向中东的蔓延,引爆了“茉莉花革命”等颜色革命浪潮,催生的数百万难民又成为欧盟的不可触摸之痛。而难民危机也直接推动了英国的光速逃离,随后“英国脱欧”成为让欧盟和英国都痛不欲生的悲剧,脱欧后的英国又与美国父子情深,再度让隔海相望的欧盟噩梦缠身。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5)

所以,朔尔茨想要摆脱美国的意志完全可以,只要自己能承受不住当场去世的结果就行。虽然追随美国投身乌克兰战场最终也难逃死无葬身之地的尴尬命运。但早死不如晚死,好死不如赖活着,德国和其它欧盟国家都想多活几天。

3、苦口婆心的警世箴言

默克尔都无语了,因为朔尔茨领导的德国为了苟活竟然如此掉份儿。对比自己“在位”时德国在欧盟高山仰止的地位以及在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默克尔对朔尔茨160天败光自己16年成就的操作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忧虑。

毕竟,俄乌对抗了大半年,“出师不利”的俄罗斯都已经宣布使用核武器了。虽然俄罗斯和美国在白令海峡隔海相望,但作为一个自古以来核心都在东欧的大国,俄罗斯的雷霆之怒首先会让欧盟殃及池鱼,美国则可以在大洋彼岸悠闲地看戏。

所以,无官一身轻的默克尔感觉自己肩上负担千钧重,并不得不路见不平一声吼了。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6)

事实上早在9月21日普京下达“部分动员”令时,默克尔就在9月28日发表了一次讲话,呼吁国际社会严肃对待普京的讲话,毕竟默克尔注意到,普京表示俄罗斯会使用所有武器装备和一切军事力量捍卫俄罗斯的利益,而所有武器装备当然包括毁天灭地的核武器。

而今仅仅过了10天,默克尔再度呼吁国际社会要认真对待俄罗斯的讲话,不要将其视作虚张声势,在处理乌克兰问题时,应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末了,默克尔还表示:只有在俄罗斯的参与下,欧洲才会出现持久和平。

此言一出,可谓振聋发聩,因为“欧洲不能没有俄罗斯”是美国和欧盟都心知肚明却根本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去努力的事实。

而默克尔之所以有如此高屋建瓴的认知,除了“旁观者清”的客观条件,根本原因在于默克尔作为来自东德的领导人,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这与长期在东德为克格勃工作且能说一口流利德语的普京天然亲近。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7)

事实上两人的私交也确实很好,俄罗斯是默克尔16年执政期间出访最多的国家,普京也是默克尔会晤最多的外国领导人。在默克尔的努力下,北溪管道陆续建成,巩固了德国在欧盟能源一哥的地位,缓和了与俄罗斯的关系,德国也由此走上欧盟巅峰。

所以,作为比其它欧盟人更了解普京的人,默克尔的苦口相劝绝不是为了刷存在感,而且带着深深忧虑的警世箴言。

毕竟地球人都知道,欧盟参与俄乌对抗,从一开始就是损人不利己的科技与狠活。而今一丁点儿好处捞不到也就罢了,还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默克尔坚信士可杀不可辱,欧盟可以被搞死,但绝不能被笑死。趁普京还没有按下核按钮,为了活下去赶紧见好就收吧!

4、无力回天的尴尬局面

那么,欧盟能在个核弹开遍乌克兰之前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吗?静夜史认为它们当然想,但也就是想想。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8)

因为泽连斯基说话了,他说北约应该先发制人,将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危险想法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后,面对炮灰的殷切厚望,欧盟头上光芒万丈,感觉心里暖洋洋,并在默克尔苦口呼吁后马不停蹄地批准了对俄罗斯的第8轮制裁方案,具体来说就是给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限价。

然后,欧佩克 对外宣称,从11月开始将会将日产量减少200万桶原油,公然挑衅美国权威,更让欧盟的制裁出师未捷身先死,尚未展开就成笑柄。毕竟俄罗斯不仅天然气涨了,石油也要节节攀升,欧盟本就捉襟见肘的能源供应更加雪上加霜。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虽然北溪管道被炸依然是各说各话的罗生门,但美国无疑嫌疑最大。因为他几乎断绝了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外交渠道,进一步将欧盟绑上了美国的战车,也就等于斩断了欧盟的所有退路。

所以,默克尔也许德高望重,但改变不了欧盟追随美国自戕的脚步,而这个为了生存饮鸩止渴的欧盟,其分崩离析甚至死无葬身之地只是时间问题。

默克尔要让欧盟成为老大(不听大妈言吃亏在眼前)(9)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