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天下网商注】在一个大公司内,孵化一款远离聚光灯的产品并非易事从产品方向、用户痛点的争吵到走过的弯路,钉钉在诞生后的一年经历了怎样的迭代?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阿里钉钉对行业的影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阿里钉钉对行业的影响(揭秘阿里巴巴做企业社交的偶然和)

阿里钉钉对行业的影响

【i天下网商注】在一个大公司内,孵化一款远离聚光灯的产品并非易事。从产品方向、用户痛点的争吵到走过的弯路,钉钉在诞生后的一年经历了怎样的迭代?

文/天下网商记者 周麟

如果阿里巴巴做社交,会以怎样的方式在原本并不强势的领域内异军突起?

这也是陈航这一年多来对自己不停的追问,好在他终于有了答案,“钉钉”就是阿里巴巴进军社交的秘密武器。从来往的产品负责人到钉钉的总负责人,陈航接受了一轮产品思路的洗礼。

5月26日,钉钉2.0版本正式向公众亮相,并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举办了盛大的产品发布会。

这种光鲜颇有熬出头来的意味,一年之前,钉钉还是藏身于湖畔花园的一个未具名的尝试项目,即使是今年年初终于理清思路有了1.0版本,陈航和他的伙伴们还是小心翼翼的,产品发布会仅仅在北京3W咖啡馆里小范围的进行。

原本一直低调的钉钉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被推向了大众视野,这样一个在大公司孵化却远离聚光灯的产品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又走过了怎样一条迭代的道路?

吵出来的企业社交

钉钉要做成怎样的产品形态,推出市场后会有怎样的反响,这是当初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甚至于陈航本人最初都不是特别看好这个方向。

2014年3月的一天,一直关注来往发展的张瑛找到陈航,提议其在工作和商务领域做一些产品突破。“刚开始说工作商务领域,大家都是很排斥的,我一开始也不是很支持。”陈航向《天下网商》记者介绍说,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to C的时代,做to B 的事情似乎很落伍,想象空间似乎也不大,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并没有一些强势的企业社交产品存在,此前的很多类似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

是否真的不可行?陈航决定还是先做一轮调研。两个月的调研时间结束后,陈航拿出一份计划书,供内部讨论是否要在来往上做一个当时被笼统命名为“工作圈”的功能。

这引来了一波凶猛的争吵。彼时,来往正在全力做扎堆,小有起色,对于加入工作圈这样一个差异明显的功能,大多数人表示了反对,不愿意去做B类的产品,但也不否认这样的需求是存在的,以及在一片荒芜的企业社交领域找到市场机会的可能。

做企业社交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阿里巴巴最初是为服务中小企业而诞生的,在更新的互联网时代,为这些小企业做出适合他们使用的办公商务类应用似乎合情合理。

声音很难统一,有的人说要做,有的人说一定不能做,争执不下。陈航被建议先离开大环境去“想想清楚”,于是他带着吴振昊(花名么么茶)和张黎黎(花名老柒)两个产品经理以及两名运营同学来到了阿里巴巴的创业圣地——湖畔花园。

正是在湖畔花园,钉钉有了第一个比较重要的关键节点,那就是决定工作圈不会嵌入到来往当中,而是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形态呈现。

只是在当时,要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未知。“有时我们回到西溪园区,大家还是感觉你做不成,就是让你折腾一把,他们都不看好,同时我们又是保密的,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就像躲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陈航这样回忆当时的迷茫。

用户和需求在哪里

在阿里,陈航的花名叫无招,他戏谑称,这是因为对于困难自己经常没有招数。

这虽然是玩笑话,但是在进驻湖畔花园的前期,陈航和他的同事们的确遭遇了职业生涯中对自己最大的怀疑。从工作圈项目开始立项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尽管已经认定了是做工作商务领域的社交产品,但是要以怎样的功能来落地,陈航还没有想好。

其中一个关键的争论点是,钉钉做一款解决老板痛点的产品还是做一款以员工为中心的产品?最终钉钉被定位于满足老板的需求。对此陈航解释说,一个解决企业沟通的产品要想进入一家企业,能够被用户用起来,它的推动者一定是老板,因为中小企业的员工很少有意愿、能自下而上的去改变公司管理现状。

那么,老板的需求又是什么呢?

从无招到有招,难题的化解来自于深入到用户中,挖掘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对于产品经理们而言,他们的工作场景中当然不乏需求、痛点这样的高频词汇,真正的难点是回答到底谁是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钉钉最初显然也遇到了这样的难点,在调研过程中,90%涉及的企业用户都对商务沟通中的需求模棱两可,甚至说没有诉求。

弥足珍贵的是,钉钉产品团队在不久后就遇到了给他们启发的一位贵人。调研企业中有一家企业的老板史楠配合度很高,让陈航发现,其实让老板们头痛的是在微信和QQ上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随之钉钉列出了几个工作领域中的基本场景,在痛点之上继续细分和优化,同时史楠和他的公司也在积极配合钉钉做产品的内测。

陈航把史楠称为钉钉的铁杆用户,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产品内测中来,同产品一同成长。这样的思路被用在了钉钉的每一次产品迭代中,先不寻求高调的曝光,而是在小范围的企业用户中不断打磨产品。“我们之前十分低调。如果没办法把10家、50家企业服务爽,可以替代他们现在用的工具,凭什么放到市场上让别的企业来用呢?” 吴振昊这样强调铁杆用户内测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钉钉也与用户产生了十分独特的亲密关系。当时的钉钉团队每周五都会组织一次团建活动,不仅有其产品、设计、运营等,一些平时参与内测的企业客户都会加入进来,一起吃饭,一起玩扑克。吴振昊把这称之为“吃饭哪有不叫兄弟”。

这种亲密形式的内测也延续到了现在钉钉2.0版本当中,在5月26日正式发布之前,钉钉招募了15家企业进行提前内测,由其产品和运营同学上门为这些企业在2.0的框架下量身定制其企业协作工具。

在这样的用户关系下,钉钉也有了一个“三不”策略,不讲对手、不讲战略、不讲未来,只讲体验、只讲产品、只讲用户价值。

大公司的内部创业

从无到有、从0到1,陈航喜欢把钉钉的诞生看作是在大公司内部的一种创业。

创业是苦逼的,因为是公司内部一项非主营业务的创新尝试,又是一款饱受争议的产品,只是有了初步的模糊需求,虽然也得到了来自公司高管的支持,但是自愿想加入到这个项目组的同学并不多。

在一开始,钉钉团队并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恰好公司新召了一批做安卓系统的新员工,这表面上看是解决了把产品构想化为现实的急切需求,而实际上,吴振昊透露,这些技术人员由于对社交并不熟悉,导致钉钉也走过一条不小的弯路——从6月份开始做安卓版本到12月开始对企业公测,光中间的技术重构就进行了好多次。直到一批优秀的做iOS的技术人员加入后,钉钉的这种捉襟见肘的状况才得以改善,其他的众多资源也随着产品的完善而逐步加入进来。

进入湖畔花园办公也是一种苦中作乐。本来就有着强烈个人魅力的陈航把自己的小爱好强势带入了钉钉的工作生活中:中午吃完饭必定玩几把水果大战,下午两三点去小区游泳池游个泳,办公室也可以有瓜子花生文化……这统统都是陈航认为释放创业压力的有效手段,他认为创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快乐的心态。

随着钉钉业务日渐步入正轨,团队迅速扩大,大部分成员已经离开了湖畔花园,创业的氛围也在日渐消散。

但陈航希望,即使是在大公司的优越环境下,钉钉团队仍然能保持一种创新的精神,具备狼性,“我们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