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工作”往往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开始。

教师、医生、白领、程序员……这些都是常规答案,但如果一个人的回答是“遗体美容师”呢?或者“整容顾问”“陨石猎人”,甚至是“DNA鉴定师”呢?

这些难得一遇的“奇葩”职业,背后当然藏着故事。

“打捞10000个最带劲的职业故事”,带着这样的雄心壮志,一档播客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天才捕手FM

小众但不累的职业(10种鲜为人知的小众职业)(1)

这档节目曾获得过苹果播客2020年度热门新播客,已经做了一百多期节目,拥有数万听众。

而现在,这些小众职业的故事,集结成了一本新书《天才职业者访谈录》。

小众但不累的职业(10种鲜为人知的小众职业)(2)

《天才职业者访谈录》,天才捕手FM 编著,2022-2 中信出版集团

它穿越电波,来到更多人的手中,让人可以随时随地翻开,去探寻那些不曾了解的各行各业。

DNA鉴定师:八卦背后是过硬的技术

《天才职业者访谈录》的开篇人物,选择了DNA鉴定师邓亚军博士

邓亚军的经历颇为传奇,她的职业生涯由法医开启,去公安局报道的第一天,她就接到了去爆炸现场检验十七具尸体的任务。

从法医岗位辞职后,她开始了DNA鉴定师生涯。在十七年亲子鉴定的工作岗位上,她帮助过分散多年的一家人相认,也出具过无数份“导致家庭破裂”的亲子鉴定。

小众但不累的职业(10种鲜为人知的小众职业)(3)

邓亚军博士。图源:CCTV《面对面》

在八卦和猎奇的背后,这份职业对技术和工作者的要求资质很高。

邓亚军最一波三折的经历,是2004年东南亚海啸发生后,她带领救援队伍,赶赴泰国受灾现场提供DNA鉴定援助

邓亚军的团队一共5人,2位女性,平均年龄二十六岁。当他们到了泰国攀牙府的灾难现场时,邓亚军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尸横遍野”

整个海岸线都成了废墟,临时救助站堆放了三千多具尸体,邓亚军团队五个人忍着湿热、尸臭,对尸体开始了个人识别,取生物检材。

小众但不累的职业(10种鲜为人知的小众职业)(4)

其他国家救援队陆续赶到后,国际组织DVI(Disaster Victim Identification)开始组织讨论救援事宜。

邓亚军提出,中国可以承担这次所有遇难者的身份识别工作。

邓亚军很快带着第一批86份牙齿、14份骨头样品回国做DNA鉴定,然而晴天霹雳的是,所有牙齿样品都没有得到结果,失败了

顶着其他国家对中国鉴定技术的质疑,邓亚军提出,由于海水对牙髓DNA的破坏,要改为采骨骼样本。

在第二批500个牙齿样本的鉴定再次失败之后,DVI开始给其他国家的DNA实验室发送牙齿样本,最终,其他国家也无法得到结果,DVI认同了邓亚军的提议,更换为骨骼样本。

重新采集的500份骨骼样本,邓亚军团队检测了473分,提交了404份准确数据,成功率是85%,而当时世界上的检测成功率是50%左右。

“那段时间我们都背负着一个国家的压力,代表中国把‘牛’吹出去了,最后什么东西都出不来,拿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耻辱啊。”

邓亚军靠着过硬的技术水平,让所有人对中国的DNA鉴定技术信服了,赢得了泰国政府的高度赞和其他国际救援队的好评。

在邓亚军和主播猛哥对话的过程中,不乏许多令人轻微不适的内容,比如尸体处理,比如令人诧异的人伦悲喜剧,但正是在这种不适中,让人看到了这份职业的伟大之处。

120调度员、流浪汉社工——就在我们身边的小众职业

在值得讲述的“天才职业者”故事里,除了像邓亚军这样的技术流大神,也有十分接地气且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小众职业

比如120调度员老方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不就是一个接电话的工作,但在工作了十七年,见过了生生死死的老方心里,这个工作绝对不止是接电话。

120调度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接电话,根据需求派出救护车,指挥车辆以最短时间赶到呼救地点。

“传话”的过程中,实际上困难重重。老方遇到过一家三口打求助电话,慌乱之中,三个人说了四个地址。

老方的工作要求是一分钟之内搞清楚所有状况,是什么身体部分受伤,是什么地址,是否需要同时报警等等。

小众但不累的职业(10种鲜为人知的小众职业)(5)

刚工作的时候,老方遇到过一个女孩煤气中毒打120,女孩在电话里喊“救救我”,她求生欲很强,但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老方和她聊了几分钟后,弄明白了女孩是住在平房里,他一步一步引导女孩把桌上的暖壶、杯子碰倒,把玻璃窗的玻璃弄碎,再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最终女孩在老方的帮助下自救成功

老方也遇到过各种奇葩事儿,有孩子正常换牙,牙掉了家长非要叫救护车,并且带着“我给钱啊”的态度,还有人离婚后为了报复岳父一家,打120说岳父家失火了、煤气爆炸了等等。

在和主播猛哥对话的过程中,老方还不忘呼吁:

“大家遇到事了,先冷静地想想,比如孩子换牙是不是非要叫个救护车;感冒发烧的,不差钱就要救护车来伺候……同时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个资源被占用了,下边一个打来电话的,可能就是一场交通事故的伤者、一个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这些人就没有资源用了……”

同样就在我们身边的小众职业,还有“流浪汉社工”,专门为那些被人看不起的城市流浪者提供帮助的社工。

张潇和张滢灏就是这样两位社工,他们把这些露宿者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并且认为在这些露宿者的身上看到了很多“人性的光”

这些露宿者一无所有,反而对尊严看得往往比正常人还重。

有一年春节,张潇去一个窝棚给几个露宿者送饺子,一位大姐走过来说:“我真没想到睡大街,春节能还吃上饺子,我一定得送你们点儿什么,得感谢你们。”

大姐回到窝棚里去翻了好久,拿出来了一张土黄色的草纸,给张潇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上面写着:“祝好心人春节快乐。”

很多露宿者也在努力生活,一天十三四个小时,骑着车到处捡瓶子,就为挣到十来块填饱肚子。

露宿者之间也常常会互相帮助,只要手头有钱就会帮其他人买饭,能不捡着吃就不捡着吃,大家互相帮一把,日子就过去了。

张潇说:“越是在这群人身上,越能看到正常社会里正在消失的东西。”

小众但不累的职业(10种鲜为人知的小众职业)(6)

当聊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时,张潇和张滢灏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让这些流浪汉脱离露宿状态,找到工作,是比较符合社会预期的状态。毕竟,很多人的观点,都是“他们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能工作”。

对这些露宿者来说,找工作并不是一件迫切的事情。有人因为和家里有矛盾而流浪,有人因为畏惧心理而不敢重回社会,不少人并不想摆脱露宿。

张潇和张滢灏在做这份工作久了之后,也常常反问自己这个问题,到底想让他们怎么样。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所以后来我们慢慢调整了工作目标,如果服务对象想摆脱露宿的状态,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摆脱。如果他们不想摆脱,觉得这样生活挺好的,那没有问题,我们帮他们消除一些隐患,提升露宿的生活质量。”

“先了解他们,然后再谈让他们被接纳、被尊重”——这是这次访谈的结尾,主播猛哥和两位嘉宾得出的结论。

不是猎奇,不是刺激,而是一份勇气

梁文道为《天才职业者访谈录》写的推荐语是这样的:

“我在这本书里读到的,更是职业与人相互塑造的过程:一个人如何被他的职业塑造出一份动人的个性,他又如何把抽象的职业角色活成了立体的人格。”

的确,《天才职业者访谈录》记录的并不是猎奇故事,这本书期待能带给读者的,也不仅仅是看个“有趣”和”刺激”就完了。

小众但不累的职业(10种鲜为人知的小众职业)(7)

在序言里,主播猛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天才捕手FM的第15位嘉宾,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医生,他的工作是在各个医院的ICU门口,劝说那些危重症病人的家属考虑器官捐献。

在录节目的过程中,主播顺手就签了一份线上的器官捐献意向书,猛哥还开玩笑称这真是一次“掏心掏肺”的聊天。

令人意外的是,节目上线后,后台收到了几十上百张截图,都是观众自发签署的器官捐献意向书,这样的回复一年后还在持续。

这让天才捕手FM团队意识到,这些故事并不仅仅是新奇和刺激。

小众但不累的职业(10种鲜为人知的小众职业)(8)

封面上是故事主人公们的卡通形象,读者可以一边读故事,一边试试能不能认出他们

各行各业的天才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练就自己的“绝招”,这些绝招背后,是他们独一无二的冒险,也是生活的高光时刻。

这些非凡的故事,同样能给予不同岗位的每个人以面对困难的勇气。

正如主播猛哥在一篇文章中写的:

“我在这个过程中爱上了普通人,爱上了那些普通的职业,因为每个职业里都有自己的江湖和故事,我看他们讲起自己擅长的本领,都很喜欢。

能给普通人一个表达自我的空间,代表自己的职业,代表自己。通过自己的职业故事,来消除一些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