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区黄水镇花龙村的柑橘种植大户秦某,急需资金用于购买种苗和农业生产设施。辖区金融机构及时对接跟进,通过“惠农e贷”线上产品为其发放信用贷款14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是今年金融助力春耕备耕,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金融助力乡村振兴)(1)

近日,央行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人民银行双流支行也按照有关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落实,推动涉农金融服务的持续改善和完善,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活水”浇灌 产业后劲更足

成都逸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是区内一家以蓝莓研究为核心,集现代化生态农业种植、规划运营、种苗培育、智慧农业建设的农业技术型服务公司。目前,在彭镇建有150亩的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及科研基地。2020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取得蓝莓种植加工相关专利20项,研发标准体系4项 ,科技成果1项。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金融助力乡村振兴)(2)

虽然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属于轻资产企业,缺乏传统抵质押物,面临贷款难和融资成本偏高的困境。人民银行双流支行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其知识产权情况后,指导中国银行双流分行通过“知识产权 科创贷”服务,为其发放贷款100万元,同时又指导双流诚民村镇银行通过“支小再贷款”为其发放30万元信用贷款。“这不仅充分满足了我们的融资需求,也帮助我们把综合融资成本降低至3.68%。资金问题解决了,我们也能够集中精力抓好技术研发和生产。”看着基地内长势旺盛,晶莹饱满的蓝莓,该公司运营负责人喜笑颜开。

无独有偶。位于我区九江街道的成都蚕丛园艺有限公司,由于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标准化大棚,加上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在人民银行双流支行、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成都农商银行双流支行以“农业生产设施(种植大棚)所有权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方式为其发放贷款400万元,有效解决了抵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问题。目前,全区正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抵质押融资,已成功发放贷款4笔共计880万元。

精准匹配 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2021年,在人民银行双流支行、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国资金融局等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区黄龙溪镇、永安镇、黄水镇、彭镇、九江街道5个涉农镇街“政府 市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实现全面运行,共有6家金融机构参与村站合作共建。不仅如此,我区还成立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梳理发布“双流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产品包”,涵盖驻区16家银行机构51款金融产品。

今年以来,我区充分发挥线上“农贷通”平台和线下“农村金融服务站”金融服务机制作用,组织开展了2次金融助力春耕备耕专项行动,共为16户经营主体解决资金需求380万元。截至3月底,双流区“农贷通”平台累计对接发放贷款20.86亿元;通过5个“政府 市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累计为农户对接发放贷款945笔1.76亿元,办理保险业务829笔,保额达8.29亿元。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金融助力乡村振兴)(3)

记者了解到,2021年,全区共评定信用镇(街道)6个,信用村(社区)83个,示范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1户,示范“信用户”204户。其中,人民银行双流支行积极推动信用成果运用,指导银行机构对5个村社的“整村授信”,授信金额达6500万元,为600余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截至3月末,全区涉农信用贷款余额达47.97亿元。

“2022年,我们将深入研判双流现代都市型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及其发展方向,用好‘政府 市场’村站下沉载体,推动建立双流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持续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资金支持助力其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全面乡村振兴。”人民银行双流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云上双流 记者:赵雨娇 编辑:郑雪婷 审核:孙健涵 曾万娟】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双流发布”,收听空港之声FM100.9,下载“云上双流”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