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随园记》是古文名篇,写于乾隆十四年(1749)。袁枚一掷千金买下这所园子,并非出于“凡尔赛”,更不是为了炫富,而是见怜景观,不忍良园废芜。随园之所以谓之随园,关键在于一个随字,作者想抒发的胸臆,其实就是看淡世尘、随遇而安,故此,袁枚的“空灵”于此文可窥一斑。

“不做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正如他所撰写的对联一样,为了随园他宁可弃官不做,更不愿执着红尘仰人鼻息。因此,细读此文,既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隐之心,又有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旷达坦率。

本文以中性笔书写,共六桢。颂书友春安。

八公山行书作品(抱庸硬笔行书袁枚随园记)(1)

01

八公山行书作品(抱庸硬笔行书袁枚随园记)(2)

02

八公山行书作品(抱庸硬笔行书袁枚随园记)(3)

03

八公山行书作品(抱庸硬笔行书袁枚随园记)(4)

04

八公山行书作品(抱庸硬笔行书袁枚随园记)(5)

05

八公山行书作品(抱庸硬笔行书袁枚随园记)(6)

06

附原文: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己巳三月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