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地方语言,在各大方言区内,又衍生出风格迥异的小方言区,这些语言同各种民俗、风俗等融合,构成我国灿烂的多元语言文化。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俗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安陆方言总体上属北方方言区江淮次方言黄孝片,但安陆方言在长期演变过程中也形成了独有的语言特色。
数百年来,安陆居民经过吸收和创造,代代传承,辗转糅合,发展延伸,融汇浓重的楚地遗风,形成了安陆方言诙谐风趣、直言快语、准确生动的特点。安陆方言歇后语更是把安陆的民俗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部分安陆土话歇后语,与大家分享。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顶碓窝玩狮子——人累死了不好看。
巷子的赶猪——直气(去)直来。
堂屋的吹喇叭——往外赢(迎)。
姨妈是嫁嫁养的——一样(姨娘)。
乌龟吃秤砣——铁了心。
王八戴眼镜——规规矩矩。
麻子打喷嚏——群众观点。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麻雀掉到糠缸里——空喜一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三分钱的糖人——玩了冒得吃的,吃了冒得玩的。
三分钱的梨子——腌了。
茅斯(厕所)的马朗骨——又臭又硬。
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
屎光片(一种头小肚大的小鱼)上河南——不是秧子。
调子(水壶)的(里面)煮汤圆——有货到不出。
扁担开屁股——横到勒。
上厕所不带纸——想不开。
癞蛤蟆打哈欠——口气不小。
豆腐掉到灰堂里——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
瞎子害火眼——又狠又厉害。
孙得贵地兄弟——生得贱。
王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门缝的看人——把人看扁了。
杨家河的麻花——吃了又失悔不吃又失悔。
寡妇走夜路——拼了。
厕所里看书——文(闻)进文出。
哈巴七(吃)汤圆——心里冒得数。
虾子炒豆芽——哈不是抻展角(脚)。
堂屋挑水厨房卖——好事不是外人。
堂屋里吹喇叭——往外(迎)赢。
井底的赶泥鳅——越赶越深。
刷子掉了毛——光板眼。
和尚的领口——邪完了。
瞎子罢工——把命不算。
懒婆娘烧茶——不(抹壶)马虎。
蚂蚁掉到沙发上头巧——弹奏不弹。
捡了一只鞋掉了一只鞋——还(鞋)是个还(鞋)。
跛子拜年——就地一歪。
八十岁的婆婆吃豌豆——拐得疼。
半天云里吹喇叭——想(响)得高。
坐到磨子高头——想转了。
阎王爷打譬字(谜语)——鬼猜。
打手电夹帚把——前头(途)光明后头伟(尾)大。
孔夫子背褡裢——光书(输)。
三个饺子上蒸笼——不够格。
寡妇走夜路——拼了个老女人。
屙屎打喷嚏——两头折。
地哈滚到席子高头——强得一蔑片。
蚂蝗的屁眼——冒得翻正。
米汤泡饭——就地还原。
离子(驴子)倒到田沟巧——乱弹(谈)。
触善(蚯蚓)死了变蚂蟥——两世冒长眼睛。
告滴(厕所)荡桨——翘屎(死)。
告(叫)花子卖狗娃——自己害自己。
吃油条玩爆种——玩油了瘾(引)。
黄泥巴掉到裤档里——不是屎也是屎。
高射炮打蚊虫——大材小用。
黄鼠狼上街——走一路骚一路。
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
血案窝(腋窝)地夹较杠——自己抬自己。
瞎子吃褂面——摸不着头。
黄瓜打锣——弃(去)了半截。
新姑娘戴顶张(顶针)——不是班子(戒指)。
缺巴齿拜师傅——无耻(齿)之徒。
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鸭子跑进了藕塘里——造荷叶(活孽)。
细伢七(吃)豌豆——学到拐。
六月的南瓜——粉了。
乌龟吃亮花虫(萤火虫)——心里明白
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狗子舔磨凳——一张白几(嘴)。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被卧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坟头上耍大刀——吓鬼。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瞎子点灯——白费蜡。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狗子头上长角——装洋(装羊)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耗子爬竹竿——一节一节来。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牛鼻子穿环——让人家牵着走。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生耗了——一窝不如一窝。
老龙王搬家——离海(厉害)。
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
竹篮打水——一场空。
刀切豆腐 ——两面光。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地方方言歇后语,独具韵味,体现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反映出一个地域的语言智慧,值得玩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