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第三方支付2022互通)(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刘佳 北京报道

2022年,中国支付行业度过了蜕变的一年。

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而言,2022年“喜忧参半”:监管趋严;行业继续洗牌,股权变更和收购交易旺盛;支付企业数字化服务市场进一步扩大;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加快。

进入2023年,支付行业又将迎来什么新变化?可以说,反洗钱、洗牌、数字化服务或将成为行业关键词。

反洗钱仍将是处罚重点

在支付行业,合规经营是最基本的要求。2022年,支付领域的制度和政策逐步完善,释放出了强监管信号。其中,对行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

2022年3月1日,《通知》正式施行,进一步对银行卡受理终端、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及特约商户加强管理。其中,明确规定“1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1个受理终端序列号”,以及“1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1个特约商户”。此外,对于《通知》发布前已办理入网,但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银行卡受理终端,收单机构应进行改造或更换。

支付行业向合规转型,迎来了“成长的阵痛”,过往行业粗放管理的灰色地带逐渐消失,支付机构竞争重心开始转向真实商户。

随着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强,2022年大额罚单频现。1月,快钱支付因4项违法行为被央行上海分行处以罚款1004万元;3月,银盛支付因4项违法行为被罚款2245万元;9月,钱袋宝支付被罚款1165万元;11月,联动优势违规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被罚款1095万元;同月,百联优力因未落实防范电信诈骗风险要求等4项违法行为被央行处以警告,并罚没合计约6489.33万元。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反洗钱和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和结算管理要求仍然是2022年罚单中披露最多的处罚原因之一。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的正式颁布,预计未来此类处罚比例将逐渐增加,也将成为支付机构被处罚的主要原因,而机构、个人“双罚”或将成为惯例。

“反洗钱”为何会成为重灾区?王蓬博分析称,非银行支付机构尤其是互联网平台旗下机构的服务对象,多为小微商户或个人经营者,普遍面临覆盖区域广、商户经营分散的问题,机构对商户的线下巡检依然存在障碍与困难。

继续洗牌

在市场层面,2022年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商户经营压力增大,支付机构交易量也呈下滑态势。“多方冲击下,中小支付机构传统业务受到影响,餐饮、文娱类等商户流失严重,旅游业商户几近消失。”某长三角支付机构从业者表示,重新获取客户成本太高,也需要时间。

从上半年业绩来看,多家支付机构业务拓展步伐放缓。随行付交易额同比下滑,联动优势母公司海联金汇营收同比下滑,移卡净利润同比下滑,开店宝、合利宝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另有嘉联支付出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此外,2022年不断传出互联网支付机构股权变更的消息。6月,小商品城完成对快捷通支付100%股权的收购;9月,中联信(福建)支付公司的100%股权被挂牌拍卖;10月,广西恒大万通支付的40%股权遭股东质押,或被中通纳入囊中;11月,广电运通通过公开摘牌方式收购中金支付90.01%股权;12月,邦付宝100%股权拟被转让。

博通分析预计,2023年仍将有多家预付卡机构退出市场,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落地,2022年在交易平台售卖的支付机构股权会逐一完成股权变更。

“部分股权转让是为了更加符合监管要求,避免多元经营易导致风险交叉传染等问题。”王蓬博表示,收购后,交易平台不仅能解决可能存在的合规隐患,也能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数据,可以为日后做C端的消费金融和B端的供应链金融提供支持。

不难看出,掌握交易场景的平台对支付牌照依旧渴望。硬币的另一面,是支付行业洗牌加速,部分机构黯然退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共计注销23张支付牌照,其中预付卡类业务机构占比超八成。

“续牌”可以说是2022年支付行业的热词。这一年,预付卡机构开始离场,移动支付和跨境支付牌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谈及未续牌原因,一是可能因为机构自身经营出现问题,主动注销牌照。二是续牌过程中出现问题,未达到监管要求被央行注销。

“目前的支付行业,中小支付机构陷入了一个怪圈,因利润不足需要转型,在转型前期投入巨大,加之在原有的补贴模式下,行业的整体利润很低,大家就去做一些数字化的增值服务。”王蓬博表示,抓住B端企业数字化服务机遇,成为支付机构探寻利润第二增长点的必然之路。

支付清算协会近期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显示,165家支付机构中,有46家机构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占比27.9%;6.7%的机构制定了数字化转型专项战略规划;9.1%的机构设立独立的数字化转型推进专职部门。

支付平台在推广数字支付业务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商户触达工作,压缩了商家覆盖的成本。在这一过程中,沉淀的资金、交易等相关支付信息,为后续商户打造更加深度的数字化产品奠定了数据基础,互联网支付平台为中小微商户提供了适用且低成本的数字化经营工具。

“随着支付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加快,支付机构将发挥自身更大的价值,擦边球业务减少。”王蓬博表示,数字化服务的增加,让支付机构更容易获取第二增长曲线,拥有大量真实商户的支付机构将由此受益。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也表示,未来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将主要得益于长尾效应的延续,数字化程度带来了企业增值服务增长。此外,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也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