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洗马的由来 敬德洗马演绎逾百年(1)

资料图:画师为“敬德”画脸。 李隽 摄

资料图:画师为“敬德”画脸。 李隽 摄

中新社青海平安2月19日电 题:“敬德洗马”演绎逾百年 争相扮演折射淳良民风

作者 李隽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家村,许国正一大早就来到村庙,为即将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敬德洗马”做准备。

敬德洗马的由来 敬德洗马演绎逾百年(2)

图为画师为“敬德”画脸扮相。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

画师用戏剧油彩在他的脸上勾勒出眉、眼窝、鼻窝,并在脸膛、脑门等部位勾画出各种纹样、图案。带上长髯和发辫,许国正就被扮成了尉迟恭“敬德”。一旁的王义鹏和李增秀是今年“敬德”的“牵马将士”。

古时尉迟敬德是唐初大将,名恭,字敬德,自归附李世民后,凭借高超的武艺,多次冒险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是唐朝二十四功臣之一。

相传,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让秦琼和敬德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便没有鬼魅搔扰了。由此,秦琼和敬德就成为了民众信奉的门神。

敬德洗马的由来 敬德洗马演绎逾百年(3)

图为“敬德”赤膊上马准备出发。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

今年扮演“敬德”的许国正几年前就许了愿,但扮演“敬德”需要从扮演“牵马将士”开始,经过三年的牵马,今年他是第二年上马扮演主角了。

年近70的李英成是索家村卸任了的村主任,他介绍:“因为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可以说是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的神,所以‘敬德’不是谁想扮就能扮的,只有品德高尚、勤劳踏实、为人和善的年轻人给‘敬德’牵马3年后才能扮演,这一习俗在索家村已传承上百年了。”

因为“敬德洗马”并没有文字和图像等资料作为传承,全靠索家村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随着村里知道“敬德洗马”故事的老人越来越少,曾经一段时间,“敬德洗马”面临失传。

敬德洗马的由来 敬德洗马演绎逾百年(4)

图为民众围绕“敬德”“过关”祈福。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

“8年前,村里有了村规民约,要求正家风、树民风,村里就结合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敬德洗马’来正村民的善恶观、道德观。”索家村党支部书记包秀芳介绍,现在邻里乡亲和谐融洽,大家携手脱贫致富,每年扮演“敬德”也是村民们争相参与的好事。

敬德洗马的由来 敬德洗马演绎逾百年(5)

图为民众向“敬德”泼水祈福。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

李英成介绍,正月十五这天大家都会对“敬德”扮演者敬若神明,以泼水的方式洗去污浊晦气、压住瘟荒疾病,祈求吉祥安康。“但扮演‘敬德’也不是件容易事。”

最重要也最考验人的是在寒冷的天气要赤膊上阵。扮演者要脱去衣物和鞋袜,待亮相、上马、洗马、过关、下马等程序进行完毕,扮演者才能穿上衣服。“在正月里光着身子骑马奔跑,还有冷水泼身,至少30分钟,这对扮演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李英成说。

虽然要经历挑战,但索家村的年轻人们依然争相参与。今年牵马的王义鹏告诉记者:“扮演‘敬德’的这一年对于自己和家人来说都是好的开始,虽然会很冷但我还是很期待,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做人的好榜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