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真知计划#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文学形象,她漂亮、能干、风趣,左右逢源,但是做起恶来,也从不眨眼,从不手软。比如贾瑞之死,尤二姐之死。

本文从王熙凤三则肖像描写,来分析其中的差别,以及蕴含的深层含义。

王熙凤初登场,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是从林黛玉的眼见心想来写的。王熙凤的出场,可谓独步千古,石破天惊。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 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1)

第一笔,王熙凤的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一言一语怎能不活跳在文笔中? “绣幡开,遥见英雄俺”,这就是王熙凤的出场,贾府的当家人,文学史上有名的“胭脂虎”,也是贾母嘴里的“凤辣子”。

她的精彩出场和她的没落结局一样让人瞩目,开局有多绚烂,结局就有多寥落。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2)

她的整个人“ 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3)

这里的描写,从头、颈、腰到裙,无一不精细,所穿所戴可是以前的小说中出现过的?都来自作者首创。

这里的肖像描写像摄像机一样,纤毫毕露,丹凤眼很好看,加上“三角”就不一样了,自含奸诈;柳叶眉很好看,又有“吊梢”修饰,刁蛮的一面,想掩盖也掩盖不住。

王熙凤的神魄已被作者拘住,历来的小说中没有这样的肖像描写。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4)

王熙凤的第二次隆重穿戴,是从刘姥姥眼里来写的。刘姥姥,一个有些见识,不怕出头的农村老太太。

她为人朴实中不乏精明,逗趣中又不失本色,也是很受读者喜欢的一个人物。刘姥姥首次出场,是去向贾府打秋风,求贾府接济一下,一家老小弄点钱,好过冬天。

不过刘姥姥也是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事关后文巧姐的归处。“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贾府对刘姥姥的点滴施惠,竟然给贾府的后辈留了一条生路。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5)

刘姥姥见王熙凤这段描写,应该涵盖了一个家族从豪富到潦倒,去别人家求告的尴尬经历。很多话应该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刘姥姥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6)

这段描写,主要包括王熙凤房室起居器皿,虽然描写起来极为平实,却是历来中小说中的奇笔,因为在其他小说中见不到这样的描写,没有这样的手法。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7)

这是作者为王熙凤做的写照,好一个稳当气派的当家人,端庄中不失威风,威严里又自带机变。我们且继续看王熙凤在刘姥姥面前的表演: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

这里王熙凤不怒自威,又八面玲珑,真真写煞一个豪门贵妇。她的神情描写惟妙惟肖,“还不请进来”五个字,写尽富贵人待穷亲戚的骄矜。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8)

我们再看一处王熙凤的出场,是她骗尤二姐进大观园的时候,第一次和尤二姐见面。

尤二姐一看,只见(王熙凤)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

那时候,国孝家孝在身,王熙凤一身素衣出场。从尤二姐的角度来写的,这段描写也不错,不过个人感觉这是未经曹雪芹改过的底稿,因为描写有点程式化,且过于简略。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9)

读者可以从上面几处的描写中体会,作者是极尽描写之能事,要多繁复有多繁复,反观这里的描写,略显单薄。而且王熙凤头上“素白银器”,引人遐想,她可是喜欢奢华的,银器可曾入了凤姐的法眼?因为作者是要力破一些窠臼的,又岂肯沿袭前人的俗套?尤其是最后两句“三春之桃”“九秋之菊”更不像曹雪芹的笔法。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10)

我们顺着这个话题再说一些题外话。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黛玉去拜见贾政,有一处细节描写: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半旧的”这三个字,脂砚斋写了好长一段评语。大意是什么呢?就是表明《红楼梦》语言写法等和其他小说不同。

用白话翻译下:近代的小说中,不论何处,都摆一些古董,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字眼。其实,这样的描写,在作者那里很俗套,是不屑于用的。一些小说家描写富贵字眼,他们没有身经目睹,所说的都在情理之外,不合乎事实。

分析王熙凤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王熙凤三次亮相)(11)

所以,《红楼梦》这部小说是破落后的富贵人写的,虽然现在瓦灶绳床,毕竟他们曾经拥有过。即便繁华不再,还是贵气逼人。拥有过,再失去;和从未接触过,肯定不一样。

本文从王熙凤这一人物三处描写中,来比较文字功底的不同,文字风格的差异。希望能给您一些启示和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