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回顾:三国灭亡顺序:263年魏灭蜀 266年西晋篡魏 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一、西晋的兴亡

1、建立:266年,司马炎 (司马懿的孙子)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西晋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3、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

⑴原因:

①西晋实行分封制,诸侯王势力增强;

②晋惠帝昏庸无能。

⑵影响:

①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在中原人口不断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断内迁(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4、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其速亡的原因以及教训是什么?(三条)

(1)统治阶级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消耗了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教训:统治者统治要开明;要团结,不要内耗;民族关系要融洽等。

5、实行分封制的朝代有西周、东周、西汉,

它的危害:会使地方诸侯势力逐渐变大,最后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2、路线:

①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陕西、山西内迁人口超过一半。

3、北方地区政权: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其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是: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进行改革,使其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改革的措施:

①政治上: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②经济上: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③文化上: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3)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自己与汉族同宗同族这是为什么:

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初一历史17课内容西晋短暂统一(初中历史一课五分钟知识卡片)(1)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政治统治篇——江南地区政权更迭

1、东晋的建立:

⑴时间:317年

⑵建立人:司马睿

⑶定都:建康(今南京,六朝古都,三国东吴叫建业)。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依赖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3、北伐:

⑴代表人物:祖逖(ti);相关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⑵结果:未能恢复中原。

⑶失败原因: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

4、兴盛:东晋与前秦发生淝水之战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5、东晋灭亡: 420年,政权落入武将刘裕手中,东晋灭亡。

6、南朝:420-589年,出现、齐、、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在建康。南朝中领土最大的是,北疆达到黄河。原因是:宋武帝、宋文帝时赋轻役稀、民殷国富、社会安定。【陈最小】

7、在南北实力对比中,时期南朝处于明显劣势,因为:梁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并发生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至。

二、经济发展篇 ——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秦汉时,北方黄河流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南方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四条):

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

② 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②犁耕施肥,精耕细作,育种选种;

③实行麦稻兼做,水稻由直播改为育秧移栽;岭南种植双季稻。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4、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5、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