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老话,叫“家庭不和外人欺”,还有句是“家贼难防,偷断屋梁”,家和才能万事兴。大到国家也是如此,纵观中外史,凡是朝代更替的特殊时期,要么国有内乱,要么奸臣当道,以至民怨沸腾,才给外人(族)以可乘之机。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

清兵入关

明亡清继的变迁史,就离不开李自成等义军的推波助澜。正当大明王朝疲于应付之际,身处东北的努尔哈赤部落(后金)瞅准战机,又挥师南下。其实,此前明与后金在东北就经历了多年的拉锯战,但是,由于明朝的后方还算安定,后金一直被阻击于东北而难跨中原半步。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2)

贰臣传

只是,这些投靠满清的降臣叛将,最初虽然风光一时,但最终都没什么好的下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死后都被乾隆编入了《清史贰臣传》,可谓是遗臭万年了!

在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之后,到了乾隆时期,清政权已经建立百年,其统治已经非常巩固。在这种情况下,乾隆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识,达成统一思想,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乾隆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是为“贰臣”。

《贰臣传》分甲乙两卷,名列“贰臣”的竟多达157人,其中,名气较大的有7位:李永芳、范文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吴三桂。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3)

李永芳列卷

1/李永芳

李永芳,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的汉族人,原为明朝抚顺千户所的游击,万历年间他成为抚顺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因抚顺紧邻后金老巢赫图哈拉(今辽宁新宾),是当时大明帝国防御努尔哈赤的第一道防线。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叶赫部时,曾与李永芳有过接触,且有书信来往,二人由此开始熟悉。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投降努尔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后金的边将,被授为三等副将,并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为妻。后随努尔哈赤伐明,授三等总兵官。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4)

李永芳

努尔哈赤为了嘉奖李永芳,赐给他“免死三次”的特权。最后,李永芳在跟随清军攻打朝鲜的时候,因提的建议遭到贝勒阿敏叱责,说他“你这个蛮奴,怎么这么多话,难道我不敢杀你吗?”不久之后,李永芳郁郁而终,憋屈而死。

2/范文程

范文程,辽东沈阳人。范文程也是个好学青年,18岁时就考取了秀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作为曾经的明朝学子,范文程对大明的了解非常透彻,因此,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让清人少走了许多弯路。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5)

范文程

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盖棺定论,这样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但是,到了乾隆朝,也难逃“贰臣”之辱。

3/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之所以将这三个人放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经历非常相似,他们都是明朝辽东总兵、左都督毛文龙的部下,自从毛文龙被袁崇焕娇诏处死后,树倒猢孙散的孔、耿、尚三人也纷纷叛明降清,成了攻击明朝的急先锋、马前卒,最后都因功封王。由此看来,毛文龙一部还是有着强大的战斗力的,可惜让明朝自己给推向清军阵营。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6)

孔有德(剧照)

孔有德,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毛文龙死后,孔有德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为恭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八旗汉军成立时,被编入汉军正红旗。入关后,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广西。顺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将领李定国打败,一路追其到桂林,最后,孔有徳在头中一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手刃爱姬,自焚而死。孔有德的尸体被李定国焚骨扬灰,满清为孔有德建了衣冠冢,追谥为“武壮”。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7)

孔府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评价孔有德:“崇祯间有三叛臣,其首恶为孔有德。”孔有德生前自称孔子后裔,但山东孔府拒绝承认,并禁止其进入三孔祭拜祖先,《孔子世家谱》也没有将其收入。

耿仲明,于辽东盖州人,崇祯初为登州参将,毛文龙旧部。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天聪六年(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自称总兵官。天聪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皇太极对待他们非常优厚,授予他总兵官职务,并且称呼他的军队为天佑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耿仲明为怀顺王。皇太极屡次出兵讨伐明朝的时候,耿仲明都跟在其身边。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8)

耿仲明

顺治六年(1649年),耿仲明被改封为靖南王,并获赐金册金印。耿仲明与尚可喜征讨广东时,刑部上奏耿仲明的部下梅勒章京、陈绍宗等放纵部下私藏逃人,论罪应该被杀。顺治帝就此事询问耿仲明,命他稽查私藏逃人的随征将士。耿仲明查到了三百余人,所以上书顺治帝请罪,大臣们认为耿仲明应该被削去爵位,顺治帝说应该宽大处理,陈绍宗等人也免于死罪。但耿仲明没有及时得到顺治帝的这些命令,就于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部队到达江西吉安的时候吓得自缢而死。

尚可喜,1604年出生于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尚可喜从军后,效命于东江总兵毛文龙帐下。官至广鹿岛副将。及至1629年袁崇焕斩毛文龙,皮岛总兵沈世奎接任,排挤原毛文龙旧部。明崇祯七年(1634年),沈世奎诳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此事为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等人侦知,尚可喜遂有去意。于是,遣许尔显、班志富诸部下前往沈阳,与后金接洽。皇太极闻之,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名“天助兵”。尚可喜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降。皇太极出城30里相迎,赏赐珍宝无数,发还先前所俘虏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旋即封总兵官。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9)

尚可喜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此清初“三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口旧部安置于此。康熙十五年年二月(1676年),他的儿子尚之信为响应吴三桂叛乱,发兵围困其父尚可喜府邸,夺取了广东最高指挥权。当年十月,尚可喜在广州忧急而死,享年73岁。康熙皇帝给谥曰“敬”。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0)

《清史稿》

对于孔、耿、尚三人,《清史稿》中有这样一段评述:“有德、仲明,毛文龙部曲;可喜,东江偏将;志祥又文龙部曲之馀也。文龙不死,诸人者非明边将之良欤?大寿大凌河既败,锦州复守,相持至十年。明兵能力援,残疆可尽守也。”这或许是片面的一家之言,但是,从中也可窥见明朝官场中的明争暗斗该是常态。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1)

吴三桂(剧照)

4/吴三桂

吴三桂,辽东人。在明末清初,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言,吴三桂的名字可是被人反复提及的。崇祯自缢身亡后,犹豫不决的吴三桂本想投奔李闯,但是,迎接他的,却是父亲吴襄被闯部行掠,自己的爱妾陈圆圆又遭闯部刘宗敏横刀夺爱,所以一怒投降了清军。吴三桂投降清王朝未必完全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闯部进京不几天,京城就被李部下大掠,拷掠净尽,似更与他对闯部的行事方式不敢苟同有关。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2)

吴三桂陈圆圆

投李不成,吴三桂转而和满清联络,最终投靠了多尔衮,被封为平西王。后来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称帝不久后病死。

5/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末降清官职最高的人,崇祯时,他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也是降清诸臣中影响最大的唯一南方人,洪系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洪承畴出身望族,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3)

洪承畴

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洪承畴开始任陕西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川五省军务,成为明朝镇压义军的主要军事统帅。洪治军有方,战力强劲,俘杀高迎祥,又屡屡击败闯兵,其部被人呼为“洪军”。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4)

松山兵败

当东北的战局吃紧,洪承畴被调到辽东抵抗满清。不成想,辽东却成了洪承畴的滑铁卢,最后在松山兵败被俘。洪承畴被俘后,清太宗为今后逐鹿中原计,一心争取洪承畴归顺,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政策笼络他,下旨以礼护送洪承畴到盛京(沈阳)。同时,皇太极命斩一同被俘的巡抚邱民仰等人,以威吓洪承畴。到了盛京,太宗派满汉文武官员轮流劝降,均遭拒绝。清将发怒,举九刀威胁,他“延颈承刃”,始终不屈。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5)

开清首功

洪本是明朝能臣,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最终还是降清了(洪承畴是如何改变主意降清的,其中详情,正史无载,民间传说又多传奇香艳,似难采信),御祭始罢。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6)

洪承畴(剧照)

洪承畴降清后,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成为满清入主中原的一大干将。他虽然高官厚禄,威势显赫,但亲朋故旧却视之为奇耻大辱。 洪承畴任五省经略回乡省亲时,择地于泉州市旧城区东部、东接菜巷、西至西边巷处(在东街通天宫对面的一条小巷)建造豪华府第,人们称为洪衙,故取名洪衙埕巷。

他所建府第,当时竟没有一个亲人愿意居住。传说洪府落成后,洪承畴曾到家乡搬请母亲。他母亲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衣裳,端坐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

真实存在过的汉奸什么下场(这些助清灭明的著名汉奸)(17)

素月孤舟

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其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造了一只船,偕母坐在船里,泛于江上隐居生。后人为纪念他的民族气节,在他舶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变节,愤然剃光头发住进尼姑庵。

亲故不齿,乡里难容,洪承畴只好返回京都。 洪承畴于康熙四年(1665年)病逝,享年73岁,被清廷赠少师,谥“文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