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水务工作目标(天水市多措并举)(1)

近年来,天水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水十条”各项任务,加快补齐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推进渭河干支流城镇污水、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工业污水及饮用水源“五水共治”,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创“十三五”时期最好水平。2020年,全市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比例100%,其中5个断面较考核目标实现了升类;8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及5个地下水点位水质考核达标率均为100%;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

一是不断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为主要抓手,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总投资7.5亿元,对全市5座城区污水处理厂实施了提标改造,新建城区污水处理厂2座,城区7座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列入全国重点镇名录的8个重点镇全部实现了镇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2017—2020年全市新改扩建污水管网210公里,两区和五县城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和93.6%。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2条黑臭水体已于2017年底整治完毕,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100%。

天水市水务工作目标(天水市多措并举)(2)

二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坚持扩容和减排两手发力,先后启动实施了葫芦河水质保障及生态修复工程、藉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期、三期)工程、颍川河马跑泉段防洪及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一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现了生态扩容目标,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针对个别河长制断面不能稳定达标问题,及时制定控源减污整治方案,科学施策,精准治污,采取有力举措,确保相关断面稳定达标。

三是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0—2021年谋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88个,总投资10.99亿元,截至2020年底,已开工71个,完工56个,完成投资4.53亿元。积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全市2491个行政村黑臭水体摸底调查,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清单。麦积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县(区),编制完成《天水市麦积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并通过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审查,投资2760万元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0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三五”期间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58个,有效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乡村。

四是有力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强化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调整、划定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3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35处,扎实开展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依法打击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的违法行为,整改水源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83个,完成85座加油站351个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五是实行排污许可制。落实企业事业单位治污主体责任,强化企业事业单位持证排污和按证排污,强化固定污染源全过程管理、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坚持“一口一档”、“一口一策”,各县区政府制定了辖区内排污口整治方案,积极开展排入河排污口整治,有效改善了流域水环境质量。

天水市水务工作目标(天水市多措并举)(3)

六是持续强化涉水执法监管。规范河道采砂行为,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定期对渭河干支流重点排污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确保排污单位达标运行。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先后组织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黄河甘肃段入河排污违法行为等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涉河违法行为。强化流域风险防控,开展渭河流域“清污”行动,定期开展巡河检查,坚决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对照“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保好水、提中水、治差水,提升区域水生态。积极开展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流域生态修复,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