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应邀去某公立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如何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公益讲座,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大部分是家长,也有部分骨干教师,大家普遍反应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缺乏自主意识、自觉性差怎么办?”其中,有位妈妈问我:“老师,我家孩子5岁了,在幼儿园不愿意自己叠被子、收拾书包,回到家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我该怎么办呢?”我给这位妈妈的回答是——“回家多多练习就好啦!”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家长都面临这位妈妈的困惑,尤其是低年龄阶段孩子的父母。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很多良好的习惯和品质都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幼儿阶段的孩子之所以“缺乏自主意识、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点——“缺乏责任心”


小孩不愿写作业有什么好方法吗(孩子不愿意写作业)(1)


一、什么是责任心?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备哪些重要性?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他人、关系或具体事件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尽责的一种心理品质。有责任心的人,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即使犯错也敢于主动承担,当自己能够最大限度尽责时会心生愉悦,而当自己没有完全尽责时会产生自责与愧疚感。

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责任心是儿童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会阻碍孩子责任心的发展

一个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常常会有如下表现:在学校不积极参加活动、抄袭作业、爱偷懒、人际关系较差等在家里也表现懒散、不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人人都喜欢有责任心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责任心是需要从小呵护与培养的,这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息息相关。那么,父母哪些不当的行为会对孩子责任心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呢?

1、 包办、过分满足、溺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家庭的养育方式往往是“1 6”的模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一个孩子)。这类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常常处于核心地位,获得的关注往往过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比如:孩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孩子想要玩具就买玩具、孩子想“举高高”就“举高高”……在生活中,这类家长更乐于做孩子的“贴身保姆”,对孩子的所有事务大包大揽,甚至连洗脸、刷牙、吃饭这类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要替孩子代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长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无法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


小孩不愿写作业有什么好方法吗(孩子不愿意写作业)(2)

2、 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给孩子过度的自由

我儿子上幼儿园时,班上有个小男孩是出了名的“淘气包”。每次小朋友排对打饭、上厕所,他总要“插队”、做课间操往往不按老师的指令来;在家里,不肯按时完成作业、不愿意自己收拾玩具,甚至家长批评他还会“还手”。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小男孩的父母工作都很忙,经常出差,更多时间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因为精力有限,对孩子疏于管教,所以导致了孩子目前这种状态。

这类父母采取的往往是放任型养育方式,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对孩子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极少针对孩子的行为实施奖惩。由于父母对孩子“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一贯作风,所以孩子就很难建立“规则意识”,因为是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他提供了违反规则的便利条件,孩子内在没有规则意识,责任心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


小孩不愿写作业有什么好方法吗(孩子不愿意写作业)(3)

3、 过分控制、过度干预孩子的行为

还有一类父母因为自身很焦虑,对孩子往往采取的是控制性养育方式,也被戏称为“直升机式父母”。这类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压制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过分干预孩子的行为,过分压制使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在任何事情上,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一切行动必须听父母指挥,如果违背父母的意愿轻则批评、训斥,重则严厉惩罚。这类父母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孩子,对孩子持有一种挑剔、审视、批判的目光,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他们只会一味的立规矩,但又不会跟孩子解释所以然,在这种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大多胆小、退缩、害怕犯错。所以,这些孩子往往在犯错后会选择用谎言来掩盖错误,因为他们内心没有勇气和力量去承担责任,只会本能地选择用“逃”的方式避免自己受到惩罚。


小孩不愿写作业有什么好方法吗(孩子不愿意写作业)(4)

三、父母怎么做才能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发展?

既然责任心的发展对孩子的人格、社会品质的形成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又会阻碍孩子责任心的发展,那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养育姿态”呢?

1、 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孩子“负责任”的好习惯

幼儿阶段的孩子责任心的发展还处在强制性水平阶段,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内心还没有“责任”的概念,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是依据大人的要求和标准去实施“负责任的行为”,所以在这一时期,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去重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示范。

比如:当父母发现孩子不小心把小伙伴的小汽车弄坏了,但孩子并没有觉得自责或愧疚。这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提醒一下孩子:“宝贝,你看我们把***心爱的小汽车弄坏了,他一定会很伤心,我们能做点什么让小伙伴不那么伤心吗?比如:我们努力把小汽车修好,或者再重新买一辆给他!”当孩子受到启发后,会很愿意配合家长。当孩子和父母一起完成制定的计划后,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得到正面体验,为下一次负责任的行为做好准备。


小孩不愿写作业有什么好方法吗(孩子不愿意写作业)(5)

2、 陪孩子读绘本、讲故事,培养孩子对责任的认知能力

家长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期是4~5岁,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可以重点培养孩子对责任的认知能力,并引导孩子逐渐认识“负责任”的意义,将责任感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

比如:父母可以利用绘本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懂得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我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的一套绘本是——《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大卫上学去》,其中《大卫惹麻烦》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大卫”的小男孩大卫很调皮,他想尝试支配自己的生活,所以拒绝进食、大声说话、出言不逊……但最后,他受到了惩罚——难以忍受内心的煎熬,黑夜中无法入睡。故事的最后,大卫终于鼓起勇气跟妈妈道歉,并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小孩不愿写作业有什么好方法吗(孩子不愿意写作业)(6)


3、 运用游戏的力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儿子小时候,我陪他玩得最多的亲子游戏是“角色扮演”。在游戏的设置环节,我会让他扮演“妈妈”的角色,而我扮演“儿子”的角色,并且有意识地给他安排一些“任务”,比如:帮我穿衣服、倒水、陪我一起看书,甚至帮我煮米饭、炒一盘西红柿鸡蛋。儿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妈妈的不容易,更能体会妈妈对他的爱。

家长通过这类游戏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深度的情感连接,让孩子懂得关心他人、爱护他人、为他人付出,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小孩不愿写作业有什么好方法吗(孩子不愿意写作业)(7)

4、 做孩子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大人做什么、怎么做,他们都会无条件跟随。所以,这个时期的父母要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做好孩子的“榜样”。比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关心家人、爱护长辈、乐于助人、爱护公共财物等在工作中,父母要给孩子呈现更积极的一面,不要抱怨、唉声叹气,要对工作投入真正的热情,并秉持负责任的态度。

同时,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餐桌、扫地、买酱油、倒垃圾等。家里有老人病了,可以让孩子参与照顾,给老人端饭、倒水、喂药,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责任感,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


小孩不愿写作业有什么好方法吗(孩子不愿意写作业)(8)

孩子“缺乏责任心”往往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给孩子贴上的一个“负性标签”。家长要想孩子有所改变,首先要转变“视角”,不要企图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要父母改变,孩子就会跟随父母的节奏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