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斌 东西儿童教育 2022-11-06 发表于四川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1)

大家好,我是安斌。

2018年,我教一个四年级学生语文,准备的文言文诵读材料是《史记》选段。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2)

之所以选《史记》,是因为:

在所有的古代经典里,《史记》既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又最贴合中高考文言文阅读出题方向。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3)

为什么这么说呢?

接下来,我会跟大家聊一聊《史记》好在哪里、应该怎么读,并在文末附上我精心整理的25周《史记》诵读材料

-01-

《史记》: 典范中的典范

我们把《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这样的编年体史书统称为史传类文言文。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历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几乎所有的文言文阅读都是史传类。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4)

中考也是一样,史传类文言文一直是重头戏。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5)

▲ 2021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为什么考试这么爱考史传类文言文呢?

我们知道,任何考试都要起一个风向标的作用,而学文言文的本质是学会一种书面语言。

学一种书面语言效率最高的方式,就是学习这种语言最有代表性的文本。

比如说,老外学汉语,你会推荐什么读物呢?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6)

你大概不会推荐鲁迅和海子。

鲁迅的文章虽好,但他的时代现代汉语尚未完全定型;海子的诗是不错,但是一般人通常不那么说话。

读这些,对于一个汉语初学者,学习的投入产出比太低。

相反,你可能会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当代散文。

文言文也是一样,要把最有代表性的文本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

而作为学习的风向标的考试,肯定会考察这一类文本。

所以,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不会出现过于古奥、过于诘诎聱牙的,比如《尚书》;也不会考非主流的文体,比如说辞赋。

事实上,语文考试的文言文主要考察的就是史传类。

这是因为,史传类是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来说最有代表性的形式。

其中,《史记》就是代表中的代表,典范中的典范。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7)

司马迁写《史记》这本书的时代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8)

这是一个中国文化在各方面开始定型的时期。

作为文化的载体的书面文字文言文,也在这个时期大致定型。

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史学巨著《史记》,以它雄深雅健、明白晓畅的文字风格,成为了文言文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写作所效仿的模板。

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为首的“唐宋古文八大家”就格外推崇《史记》。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9)

北宋文学家陈师道曾经带着自己的文集求教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巩问他:

“曾读《史记》否”?

陈师道回答说:“自幼年即读之矣。”

曾巩说:“不然,要当且置他书,熟读《史记》三两年耳!”

他建议陈师道先把其他书放一放,用两三年的时间熟读《史记》。

明代的散文大家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也以《史记》为古文的最高标准。

所以说,读《史记》所学到的,是最纯正的文言文。

史传类的文言文还有一个很好的优点,那就是讲解起来没有困难。

很多古代经典,因为内涵比较深,普通的家长不好把握。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10)

但是《史记》这样的史书,主要以叙事为主,只要字词理解了,故事情节基本就理解了。

可以说阅读史传类文言文的能力,代表的就是纯粹的文言文能力。

那么《史记》这本书应该怎么给孩子读呢?

-02-

《史记》应该怎么读

1)

读哪些部分

我们知道,史记这本书的篇幅很大,有五十多万字,肯定不可能都读。

首先,尽量读由司马迁本人所写的部分。

像《史记》这样的大型通史,其实属于一种资料汇编,其中并非所有的篇目都是司马迁本人的手笔,相当的篇幅是他整理汇编的之前的文献。

比如说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基本上就是来自于《尚书》,所以文字非常古奥难懂。

史记知识点整理 为什么说史记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素材(11)

这不是后代标准的文言文形式。

真正确定《史记》文言文典范的,是司马迁本人所写(至少是改写)的部分,比如说楚汉争霸到汉代以后,还有战国时期很大一部分。

但是,一个单篇的篇幅还是太长,所以我们需要截取里边的精彩段落。

比如说,在《项羽本纪》里截取垓下之围的段落,在《平原君虞卿列传》里截取毛遂自荐的段落。

2)

怎么读?

具体的诵读方法,就是“三七法”:

三七法:同样的内容,每天读三遍,一共读七天。一个流程走完以后,又开始新的内容,如此循环。

第一天可以不用讲解,先搞清楚发音,让孩子先流畅地读下来。我的诵读资料上需要注意读音的字都有注音,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直接照着读(四年级以下不太建议读《史记》)。家长要留意孩子有没有读对这些容易读错的字,随时纠正。

最好给孩子申请一个喜马拉雅账号,让他一边读一边录下来,这样有助于发现孩子诵读过程中的读音错误,以便及时纠正。

从第二天开始,每天讲解一点点,这样到最后一天,大概率就解释得差不多了,再问问孩子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查缺补漏解释一下。

一周下来,轻轻松松一段《史记》就完全掌握了。

3)

一个意外收获

因为《史记》是第一流的记叙文,在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写作文的方法。

举个例子,《项羽本纪》里“巨鹿之战”的段落(可以直接看译文):

原文: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译文: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慄胆寒。

司马迁没有正面描写巨鹿之战的战况,而是用旁观的诸侯军来反衬烘托,真是非常巧妙地写作手法。

当然了,这一部分是属于锦上添花,没有也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