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是怎样的感受?

最近,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上,展出了这样一个装置作品《宀》。它从孩子的视角,呈现出父母争执时孩子所看到的世界: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1)

透过半透明的磨砂玻璃,依稀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对争吵着的夫妻,一旁是落寞而紧张地玩着玩具的孩子。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2)

墙上,作者特意设置了一个小孔,观众可以借此“偷窥”到这个家内部的样子:

折断的椅子,破碎的盘子,象征着,这是一个被吵碎了的家,一切都不在它的位置上。

孩子眼中这个争吵的家,支离破碎,分崩离析。

泰国动画片《吵架的父母》也同样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父母争吵时的场景。

在孩子眼中,父母吵架的场面宛如一部恐怖片。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3)

刹时间,父母变成了怪物。飞檐走壁,博得血肉模糊。

影片的最后,小女孩回到阁楼,一照镜子,发现自己身上也沾上了父母打斗时的血迹,一家三口都变成了怪物。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4)

回想一下,你们在孩子面前,如此出演过“恐怖片”吗?

父母吵架,给孩子一辈子的遗憾‍

王鸥给人的印象是活力而英姿飒爽,这是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自信地跳舞的样子↓

但她曾在节目中自我暴露,自己是个少言语又独立的人。

造成她这样的性格,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她回忆,从小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是“打打闹闹,鸡飞狗跳的,特别可怕。”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5)

她说:

“如果在家里父母横眉冷对,然后家庭氛围是很冷漠的,那孩子完全的就会很冰冷,就会拒绝交流和沟通。”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6)

从小被父母寄养在邻居婆婆家,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少之又少。洗衣服,吃饭,都自己来,才几岁的她,就不哭不闹“不说话”。

在事业初期,她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感,穿一身紧绷绷的西装,难以放松自己,也让别人觉得难以亲近。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7)

她对两性关系也感到害怕,不知道怎么和男生交往。对那些对感情自信、阳光的女孩,她赤裸裸地羡慕:

“人家说穷养儿富养女的,这种女孩,我有时候看她们,我羡慕。她们就是对于男孩子对于爱情,对于失恋,她们都特别的勇敢。”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8)

父母吵架的场景,容易给孩子的性格蒙上一层灰蒙蒙的底色。那些自责,过早懂事的孩子,往往也是因为父母的争吵,而“一夜长大”。

《少年说中》,有一个6年级的男孩,还没上台就开始抽泣。原来,他的父母总是因他的学习问题而吵架,甚至提到了离婚。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9)

他自责:

“是不是我学习好,生活习惯也好,他们就不会吵架了吧?”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10)

小孩子往往因为害怕,而怀疑父母吵架是因为自己造成的,这种猜疑会让孩子陷入自责和内疚。

《超级育儿师》节目中,一个2岁多的小男孩,在爸爸妈妈声音越来越大的争吵中,开始唱起了歌,他企图用唱歌的声音来盖过父母争吵的声音。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11)

或许这个时候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用歌声来缓解父母之间紧张的气氛,同时也安抚紧张的自己,能让自己在歌声中平静下来。

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一定很害怕,且手足无措……

父母吵架,不仅伤心,而且伤脑影响发育和学习!‍

夫妻俩吵架,孩子一看到虽然会紧张,但会用讨好的语气问:“妈妈你看我很乖,今天先洗澡了。”

这像是一种讨好,又像是一种试探。

夫妻俩吵架时,最惯用的气话就是:“离婚!”

隔壁房间默默听着这一切的孩子,虽然表面平静,但内心一定万马奔腾吧:

“怎么办,我要跟谁,我以后能去哪里呢?”

“以后转学了,会不会被欺负呢?”

其实父母只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但这种争吵的氛围,却完全打破了孩子的安全感。

更严重的是会损害智力和脑部的发育。

抖音上的一位育儿博主,南京大学-多伦多大学博士@韩博士育儿观察表示:

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实际上是安全感不足。”

试想当孩子安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心里下意识地想着的都是:爸爸妈妈到底为什么吵?他们离婚了我跟谁?我会不会转学?——当孩子的脑子里被这些问题充斥着,哪里还有心思好好学习呢?

韩博士又说:

“安全感是关乎到孩子头脑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超越了饮食,睡眠和其他你们以为比较重要的因素。安全感不足的小孩子,探索性不足,创意性不足,创造力不足……安全感不足的情况下,小孩子本来应该好好的,反倒是发育比较缓慢,不良。”

因为比起物质需求,精神上的安全感更加影响孩子的成长。不要以为夫妻吵架只是两个人的事。

即使孩子不在场,妈妈在与丈夫的争吵中会累积压力激素,传递给孩子:

“如果说妈妈经常被爸爸这个家暴或者吵架打架,那么母亲的压力激素会积累,她也会把这个压力传递到小孩子身上,小孩子他不知道你们在吵什么呢,他即便不知道你们在吵什么,但是他也感觉到那种恐惧,那种无助,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子的大脑是发育受阻的。”

长远来看,孩子在0~5岁大脑发育黄金期时经历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也会影响到成人后对与择偶,家庭的亲子关系。

而且如果因父母歇斯底里地大哭的话,当下就会有不良反应。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12)

父母争吵对还会对孩子的小脑发育造成影响。

扬子晚报曾经刊登这样一则研究,英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瓦尔什博士对58名17~19岁的支援被试者的大脑进行了解:

让被试者回忆11岁前经历过父母争吵,言语、身体暴力、家庭成员感情淡漠等家庭问题,经历过轻度、中度家庭问题的孩子,小脑部分相对较小。

而小脑与学习、压力调节及感觉运动控制关系密切。儿童小脑较小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瓦尔什博士指出:

发生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畅、争吵斗嘴、缺少关爱、情感淡漠和关系紧张等,也会对儿童大脑关键的早期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吵完别忘了和好,更别忘了解释‍

因为夫妻争吵对孩子的性格,脑部发育都有很坏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如果无法避免地让孩子目睹了争执,就请一定要想办法向孩子解释,并让孩子知道,你们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且和好了。

首先我们可以向孩子承认事实:“我们确实在吵架,甚至在打架。”

同时必须澄清的是:“我们吵架是因为……,而不是因为你。”

心理学家李松蔚说关于如何向孩子解释父母的吵架:

“我能想到的解释就是对事件的如实描述:‘爸爸妈妈有一些事情谈不拢,这是爸爸妈妈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

别看这是简单的几句话,对于孩子的心灵抚慰却是一个巨大的抚慰:“父母吵架,不是因为我的错。”“这个家还是安全的。”

不管因为什么而吵架,都要为孩子设立一道仍然感到安全的屏障。

有一个网友就遗憾着,希望爸妈这样告诉小时候的自己: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13)

也有一对小时候经历了父母吵架阴影的夫妻,深知吵架的坏处,所以约定好,当着孩子的面不吵架:

“有了矛盾不是发泄情绪,不是互相推诿,而是遵照最优的方法解决。”

“正因为我们都被伤害过,所以不愿让孩子再经历一次,这是我们给孩子最大的温柔。”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不哭也不闹(孩子看到父母吵架)(14)

不管怎么样,维护孩子内心的平静和安全感,是顶顶重要的事。

你在孩子面前争吵过吗?事后又是如何修复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