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人文的小县,汉代即沿湘江南岸建县,地名千年未变。县城以北数里,跨过湘江即是---鼎鼎大名的浯溪。
“浯溪在湘江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为自爱之,故命曰浯溪”。公元766年即唐大历元年,唐代文人元结(字次山)携母亲妻儿安家于此,取名---浯溪,此地故得其名。
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次山授道州刺史,从家乡河南鲁山携家人赴任,车行至洞庭湖,转而雇一叶扁舟,逆湘江而上,一路行船打尖,路过祁阳浯溪,已是来年5月。
是日风和日丽,湘江清澈,江中巨石抵住中流,江水拍石、水花四散。岸上百丈悬崖,崖上松柏林立,郁郁葱葱,山上怪石或孤立或簇群,古樟如盖,樟下小溪二丈余深,欢流入湘江。
次山大喜,泊船将歇数日,随后,命随行师爷造访县令,告知道州刺史元次山路过歇脚,县令忙备轿迎入驿馆,师爷受意,私晤县令,刺史大人有在此地安家、颐老之意,请其询问地主,此地可卖否?价几何?
可世事无常,来年元结被罢官,安家之事作罢。
又来年,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次山再授道州刺史,次山赶忙盘下祁阳浯溪这块风水宝地200余亩。
园子命名:浯溪,顺带小溪之名。将家置于山崖之中峰,取名:峿台。偏峰设一小亭,又名:痦亭,亭中可赏舟楫穿梭,渔翁放鹰,日升月落。此三吾字,均系次山用心创造,后为天下人用。
安下家来,次山用心修书给时任太子太师的恩师颜真卿(字:鲁公),以如花妙笔盛赞浯溪,商请鲁公,千秋文化大计,鲁公接书告假,欣然赴约。
自此,开启了惊天动地,千古绝唱之---浯溪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之旅,奠定1200多年南方文化昌盛之基石,从此祁阳浯溪享誉天下,浯溪以次山、鲁公为首,开创了鼎盛的南方文化,匹敌于大中华文化天下,彻底改写了南蛮之地无文化的历史
鲁公历月余舟车劳顿抵祁阳,次山带上小儿,命家丁担上早已备好的一应迎客礼数,十里长亭相迎。
远远望去,只见鲁公面色红润、气宇轩昂,一应饱学之士文人高官之自信。多年不见,次山施以大礼,迎入凉亭内,令小儿上前叩拜,礼毕。
先奉上:红枣鸡蛋阴米糖水一碗,以解路途之疲惫,再从挑担中,端出小菜数碟,杯中满上祁阳上好的、厚甜的压酒,连干三杯以洗尘。鲁公山东人士,豪气朗朗,三杯下肚,大喊:“痛快!好酒!”“懂我者,次山也”。见此场面,往来行者,莫不驻足。祁阳偏于一角,难能一见京城大官,里外三层,拍手称好,鲁公兴头之上,给众乡亲高声朗诵了曹孟德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一片叫“好”的欢呼声中,一行人走进了浯溪,住进浯台客舍。
次日当晚次山设宴,以祁阳大礼10大碗,厚待鲁公。
第一道菜:大杂烩,即冬笋、猪肚、小肠、蛋饺、肉片、木耳、青椒等佳肴一锅烩之,打头之菜,味美无比。
第二道菜:甜品,用银耳、莲子、玉米、板栗、枸杞、汤圆、荔枝、桂花,配以冰糖,香甜沁心。
第三道菜:炖鸡,以农家老母鸡,辅以东北人参、西北枸杞、当归等炖煮一个时辰,味鲜又大补。
第四道菜:扣肉,将五花肉,切成一指宽,五寸长,以酱料腌透入味,下油锅去腻,再以一块肉一块槟榔芋相夹,大火蒸一个时辰,大快朵颐,满口留香,痛快。
……
不一一复述。
座次排定,鲁公当上座,次山、祁阳县令陪之,道州、祁阳官员文人两边落坐。
几杯压酒下肚,鲁公一高兴,拿出山东人的豪爽,高声叫道:“小酒盏不过瘾,换大碗”,祁阳压酒入口糯甜绵柔,但后劲十足,几碗下肚,鲁公酒劲上头,飘飘然,恰到压酒的好处。待撤下酒菜,管家以炒葵瓜子、落花生、凉薯、黄瓜小段配以祁阳金洞当年之清茶,改坐祁阳竹椅,沿堂屋围坐听曲。
少顷,管家以祁阳渔鼓道情,配以二胡、竹节花板以佐茶。道情的配文是次山精心备之,调子为百搭不变之调,只见一面如桃花、杨柳细腰之青衣,着戏妆、丹凤眼、画柳眉,手持碟儿,飘入圈中,作一福,随着渔鼓敲响,手中碟儿清脆,如珠儿落盘,歌声甜美。唱词道:颂鲁公学富八斗、忠君平乱、辅佐四朝君皇,创一代书法颜体……。席间鲁公微醺,笑容满面,很是受用,沁人心肺,数次起身谦虚地双手抱拳:“惭愧惭愧”、“惭愧惭愧”,众人接话:“当得当得”、“当得当得”,客主尽欢。
次日,次山再以小家宴,以祁阳特产:红米曲鱼、子姜炒仔鸭、糯米肉酿油豆泡、碎肉米粉等,祁阳美食待之,祁阳美食之精细远高于北方,鲁公好美食,胃口大开,乐不思蜀,只是一时不能接受祁阳的辛辣。
鲁公与次山在浯溪朝夕相处数月余。
两大文人相聚,思想溅出了火花,鲁公来自于平原,见浯溪山奇、水清、崖峭,兴奋不已。
次山将积累的文稿---新作“浯溪七铭”以及在江西平乱时所著“大唐中兴颂”等文稿敬上,鲁公颇为欣赏。鲁公亲为“大唐中兴颂”续上结尾,“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
并商定,由鲁公抄录,请来祁阳羊角塘著名老石匠以刻之,于悬崖的正中央,共332个5寸一个斗方大楷书颜体,占崖面10平方余。羊角塘老石匠在反复领会颜体之妙,方才着手,下刀干脆利落,力道适中,刀法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成就了颜体之精髓。
后人在“大唐中兴颂”石刻上,建半边亭以护之,名以:“三绝亭”乃文绝、字绝、石绝。
此后,世文人练颜体,均需到浯溪临摹,方得精要。
鲁公对羊角塘老石匠颇为认可,并与次山商议,以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次山将“浯溪七铭”请不同书法大家,以不同字体刻上石,以美观之,引天下文人向往之,成就天下文人聚浯溪的之盛况,正合次山之意。
又一日,日出微现,徐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次山约鲁公钓台垂钓。鲁公见两人身影倒置于湘江,随波摇动,相谈于多灾多难的大唐,扶不起的几代君皇,9年“安史之乱”对天下黎民的伤害,悲伤处灵感忽来,击掌叫好,共谋在“大唐中兴颂”右边刻一石镜,以石为镜,照君、照臣、照天下黎民,谏君王用能臣、用忠臣,兴我大唐万里江山。
此石镜二字圆体书之,石镜长约2尺高1尺,立于崖上凡1200多年,可鉴忠君爱国拳拳之心。
次山经数年,请书法名家将“浯溪七铭”抄录,即为:“浯溪铭”、“峿台铭”、“痦庼铭”、“窊尊铭”、“东崖铭”、“寒泉铭”、“右堂铭”。请羊角塘老石匠刻之,至今传颂千年,屹立于浯溪碑林。
公元770年,次山母亲病故于浯溪,次山辞官丁忧凡3年满。
公元772年,次山扶棺回河南鲁山葬母。次年春,次山病重,鲁公专程远道探访老友,次山知其天不假年,天忌英才欲收之,嘱鲁公为其撰写墓志铭,鲁公允之,流星划过,英雄陨落,方53岁。公元773年,次山葬于河南鲁山城北泉上村,至今尚存碑石寄放在鲁山中学,唏嘘,墓已不可考。
一代伟人魂留浯溪,已是我可歌可泣为之傲娇的老乡。
自次山、鲁公以来,历代数百位名书法大师,在浯溪留下各种书法字体,大字如柜,小字如蚕。上千名文学巨匠慕名而至,留下诗、文1000多篇,唐以来石碑计505块。
世之公认,大宋四大书法大师,其二位亲临浯溪在“大唐中兴颂”右下方留下米芾二尺余书法作品,左下方留下黄庭坚三尺余书法作品,可见两位大师对鲁公、次山的景仰。
宋大文学家王安石、秦少游、李清照、杨万里等大家在浯溪留下诗篇。
元吏部尚书张养浩,吏部侍郎夏古柏等走进浯溪,写下大作。
明朝宰相王锡爵,大学士解缙,湖广巡抚李实,书画大家沈周,礼部尚书杨廉,吏部尚书周用,书画大家董其昌,旅行家徐霞客等慕名游历浯溪,或著文作诗或留下书法。
大清年间,宰相陈大受,军机大臣陈巂藻,刑部尚书王士祯,巡抚吴大澂、彭而述、阮元,礼部尚:德保,书法大家何绍基等名人慕名而至,瞻仰前人的风采,也留下了不少的诗篇。
公元 2021年初,我已阔别家乡40 余载,开始研习家乡祁阳浯溪,为此,搜集了大清乾隆35 年《浯溪志》、桂多荪《浯溪志》、蒋炼、蒋民主父子《浯溪摩崖诗文选注》、王镛《永州石刻》、乔书明《颜真卿与元结》、杨士衡《情系浯溪》《浯溪解读》等书。又与祁阳一中老同学,武汉大学历史系谢朝晖、中文系高璐交流,并得其指点迷津。又约请蒋民主先生同游浯溪,书草读毕,对浯溪已略熟于心。
同年11月,我从武汉专程赴浯溪,约请恩师原永州市长:刘新甫、祁阳老县长唐盛富同游浯溪,历时三天,祁阳副市长柏曼红陪同多次交流,与景区资深讲解员桂胜利,李艳平现场交流考证,受益颇多。新甫市长高屋建瓴指点方向,看到浯溪当今问题之所在。
走进浯溪,触摸着 1000多年的历史,方知浯溪历史久远与伟大,高山仰止,敬仰之情由衷而生。
沿着次山、鲁公先贤走过的足迹,仿佛看见他们如影随形,次山先生文字如画,让人随文入境。浯溪未变、峿台仅剩一小亭,我四顾寻找次山、鲁公的榻,愿闻其魂息,仿佛看到两榻之上半躺着两人,次山清瘦留一茬山羊须,双目有神,鲁公摇一芭蕉扇,清风徐来悠然自得,两榻之间一壶清茶,照顾两只小杯,在一壶清茶不经意间,泡出了中国南方1000多年的文化史书法史,祁阳小县放出了文化大卫星。
是浯溪“三绝亭”作“大唐中兴颂”以来,凡数百年间于“大唐中兴颂”上方,作有“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
然是民国以来,浯溪碑刻断代。
新中国来,历70多年,无有续碑,时逢大中华盛世,国之强盛、民之富足,远非历代数千年可比,祁阳人口超 100 万,县城扩大了数十倍,祁阳改县为市,百姓安居乐业,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一片繁荣。
我辈当有责任,遍访名师,得以撰写“大中华中兴颂"寄语天下。祁阳学人当以在浯溪刻录历代名人未刻上石浯溪诗篇为己任,园内再造新碑林。另因年代久远风蚀已不能读的诗篇,我辈理当恢复以弥补其遗憾为己任。
今年 10 月国家博物馆展览浯溪碑林拓片,震惊国人,以此为契机重振浯溪文化之辉煌正当时。
倪渊
2021.11.18
写作记:从浯溪回来夜不能寐,楼下装修,敲打声不绝于耳,思绪不断被打断,只好移步于武汉汉街万达瑞华大酒店咖啡吧。凡数日,一杯咖啡,一杯柠檬茶,几块小点,在悠扬的钢琴声中,思如泉涌,记下如上文字,为自己了却一桩心愿,为此番研读作一个总结。
(本文由作者倪渊授权本公众号发表)
作者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