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1)

二马路曾云集着几十家店铺商家和工场作坊。只是到了60年代中期,政府扩建三马路,以后改名为中心路(现金晶大道),且兴建了一批关乎民生的商业服务业设施,有张店饭店、新华书店、百货大楼(百货一店),交通旅社,邮电局大楼,还有造型独特的地标建筑——圆楼。

三马路逐渐取代了二马路而成为了新的主干道和商业街,从此二马路的商家店铺逐渐减少和萎缩。

现在的二马路,除了最南端属于火车站范围的黄金地段,其它路段早以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热闹景象。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2)

如今已演变成了一条冷清僻静的背街小巷了,这条路上唯一保留下的一座民国时期的二层建筑——西一路86号民国住宅楼,似乎还能隐约的见证一下二马路当年的繁华。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3)

二马路,曾经是解放初期张店仅有的三条马路之一(另外两条是一马路和三马路,也就是现在的西二路和金晶大道),也是唯一的一条石铺路,曾一度是老张店最繁华的地方。

据一些老人回忆:“当年的二马路南至铁路小学,北至新北门”,铁路小学的位置在火车站西侧,新北门位于淄博饭店十字路口南侧。

而另据史料记载,二马路建于上世纪初,1957年进行了改建,南起火车站、北至商场西路,总长度1290米,路宽5-6米。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4)

从金晶大道与新村路路口向西100米左右,一条南北通向的小路就是当年的二马路、如今的西一路。向北拐,一排青色的老旧筒子楼在几幢高楼间探出头来,楼前竖着文物保护石碑。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5)

门洞的上方牌匾处“毛主席万岁”的字迹几乎已经看不到。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6)

这里就是“西一街86号”,是淄博中心城区目前仅存的民国时期建筑。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7)

这里曾是日本人的棉花商行;抗战时期,据说被当作日本宪兵司令部;解放前,官办的盐业公司在此落脚;到了60年代,淄博日报社由博山迁到此处;2005年开元文化市场盖楼时,张店的古玩市场一度搬到楼前路上,楼前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8)

2008年9月,此楼入选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保护名单,2012年7月被定为淄博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口向南,从新村路到兴学街这一段是目前西一路最热闹的地段,餐馆、小吃摊、水果铺密密麻麻,典型的老城区市场的样子,却找不到当年二马路的痕迹。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9)

要说旧时二马路商户最集中的地方,还是要属兴学街到火车站这一段。短短几百米的街道上,照相馆、文化馆、百货公司、书店、理发店、食品店等各类店铺鳞次栉比,可以说是整个张店最繁华的地方。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10)

1977年,张店城区对道路名称作了统一修订,“二马路”这个名称就此与我们告别了,取而代之的是沿用至今的“西一路”。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11)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张店城区的规模逐渐扩大,商业中心渐渐转移,到上世纪80年代末,城市的重新规划让二马路南段最热闹的一段不复存在。繁华的二马路,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附】从百货大屋到戏园子,再到“窑子胡同”!

这些老张店二马路的旧闻轶事,你知道吗?

文 张宇

张店这个古称黄桑店的鲁中小镇,原本只是个极普通的乡村小镇,据传有“三里曹村五里镇,二里张店不用问”的说法。

据说民国初年还有规模不算大的城墙和四座城门,范围大概为东门(淄博商厦金晶大道)、西门(柳泉路)、南门(新村路)、北门(共青团路)。出西门不远,便是现在还延续名称叫一里庄的小村子(公园商场的位置)。

张店真正的日渐繁荣,应是从胶济铁路兴建开始,也可谓“因路而兴”。因为有了铁路,而且设立了张店火车站,所以增加了人口的流动,也扩大了货物贸易流通量,张店也由纯粹的以农耕为主的村镇,向着亦商亦工的城镇转变。以此也就有了一马路(现在的西二路)、二马路(现在的西一路)和三马路(现在的金晶大道)三条纵向的主要道路。其中以二马路最为繁华。

二马路北起张店十字街的东大街(现在的美食街东段),南接张店火车站,这也是张店相当一个时期的主要商业街,在这条街道上几乎聚集着张店所有的商贸字号百货店铺、娱乐业、典当业、手工业和服务业。

当年的老二马路的南段有一大段的青石路面,时光和岁月的打磨,让它显得光滑洁净,颇具沧桑感。张店火车站小广场下面有着车站饭店、车站旅社,还有一个回民饭店等一批服务业设施,这一段路还有一个斜叉路名叫饭市街。

往北毗邻的就是人称“百货大屋”的百货商店(张店百货二店的前身),与它相对的是一个五金交电商店。还能记得“百货大屋”里面分为食品、百货、布匹、杂货等几个货区,最好玩儿的就是那时的收款程序。

那时售货员是只买货不收款的,他们只是将顾客给的现金与售货小票用一个铁夹子夹好,通过用铁丝拉好的专用滑道,用力甩向铁丝滑道的另一头——收银台。收款员将现金找零以后,再通过铁丝滑道甩回给售货员,那铁夹子来来回回,带着“吱吱”的响声,煞是好玩儿。

再就是卖食品的售货员,将头顶上悬挂的成卷的纸线绳扯下来,上下左右,前后缠绕,不几下就把称好的点心食品用包装纸包扎好,有需要送礼和走亲戚的,售货员还会在上面给压上一张红纸。那时逢年过节满大街走亲访友的,手里提的多是这种包装的点心(现在超市里又出现的这种怀旧包装了)。

二马路上还有一个老张店人都很印象很深的建筑,戏园子,它就在“百货大屋”的北面。里面都上演过什么剧目?什么名角儿进场献过艺?都无从考证了,只听说以后曾作过张店区政府的会议室,张店区文化馆也曾在此办过公。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倒是戏园子门口那个老大爷摆的画书摊,一个能合拢分开的木制大盒子,小人书一本一本的摆放在大木盒的横格中,上面还用橡皮筋拢住,以防被风刮落。

到了冬天,画书摊儿的主人还会扯上一块大粗布,以防住北边刮来的凛冽的寒风,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这个画书摊儿,是我每每“上站”(张店土语把去车站一带称为“上站”),必将在此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那个老大爷和他的画书摊儿上有《三国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许多著连环画,印象最深的还有一本叫什么《夺印》的小画书,这个画书摊是我儿时对老二马路最清晰的记忆。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12)

在老二马路和兴学街的路口处(现张店宾馆东侧)有几栋二、三层的青砖灰瓦的民国建筑,其中一栋是一家老字号的中药铺。

大厅里高高的黑漆漆的写着各种中药名字的药盒子,整整占了一面墙,带着圆圆的老花镜的药师,熟练地从后面的药盒子抓出各种中药材,用那铜制的小秤称好,包装好后交于患者。年年月月延续着悬壶济世的善行,真想知道这座小楼的主人是谁,它的后人是否还有杏林高手出现。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13)

在这老二马路的三层小楼的北面还有一个有点传奇和怪异的人物,那是一个开杂货铺的大娘。

说她“怪”,那是因为你到她的杂货铺买东西是不能叫她大娘或大嫂的,因为她一辈子始终未嫁,张店的习俗是没有出嫁的女人是不能叫大娘或大嫂的。所以人们只好以大姐、阿姨相称了,否则她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了。

在二马路上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被传言叫做“窑子胡同”的小巷子(张店区医院扩建占用了)。就冲这名字来说,那肯定是解放前一定有着妓院等色情业经营而得来的。

传言并不是谣言,只是1948年张店解放后,红色政权荡涤了这些这些污浊行业后,而销声匿迹罢了。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14)

(图文无关)

在二马路还分布着一些手工作坊和工场,在二马路中段路西还有一个木器加工作坊,好长时间还能见到那里面的生产的好多桌椅家具的配件等。

在这条路上还有一家食品企业,也是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的食品作坊改造而来的。听说那家食品加工作坊的老板在张店解放前夕,变卖了家产携家眷去了台湾,而接手买进的买主,在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却“赚”了个“资本家”的头衔。

这真是张店人所说的“偷驴的跑了,逮住了拔橛子的了”,屡次运动中都没少挨了折腾,那位老先生自然是把那肠子都悔青了吧!

内容来源:淄博二三事

往期精选

下午7点!淄博一学生不慎坠河!

淄博谁丢电动车了?!警方刚刚查获一批,急寻主人!

鲁泰大道南,广州路以西……淄博“大学城”项目有了新消息!

淄博这位环卫工,现实又励志,正能量满满!

大美淄博——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摄影作品征集

淄博最漂亮的一条街(老张店最繁华的一条街竟然在这里)(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