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涂传耀先生(1941.1.25——2015.6.5)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创作了众多优秀并流传于世的笛子作品。在涂先生去世三周年之际,我们特意整理了一期涂先生生平以及作品欣赏,以作纪念。

请点击文末“了解更多”,欣赏涂传耀先生作品合集。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1)

涂传耀先生(1941.1.25——2015.6.5),祖籍江西丰城,中共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江西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演奏员,我国著名的竹笛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长期担任江西省歌舞剧院“尖子”演奏员,1985年被文化部评为江西省民族器乐唯一的一位“尖子”演奏员。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2)

涂传耀先生舞台风采

涂传耀先生一生耕耘笛子音乐事业,为中国竹笛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演奏到创作,从教学到社会音乐活动,留下了不少影响深远、传诵广泛的竹笛作品,门生桃李遍及海内外。1984年成立江西民族管弦乐学会,2009年成立江西省民族器乐研究会,担任会长。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3)

涂传耀先生参加江西省文化厅慰问演出

涂传耀先生天性聪颖,八岁开始向民间艺人学习吹奏笛子,从此迷恋痴狂,终身为此追求不懈。11岁即登台演出,崭露头角,并获江西省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1959年开始在江西省农垦文工团担任笛子独奏员,任乐队队长,曾赴全国各大城市、部队、乡村、工矿等地巡回演出。后师从于冯子存、赵松庭两位竹笛大师,演奏水平大大提升。1969年调入江西歌舞团,在江西歌舞团长期担任独奏。

《南词》涂传耀演奏

涂传耀先生六十多年来刻苦钻研竹笛技巧和音乐理论,不断求索创新,使其音乐功底更加坚实、深厚,演奏技艺愈发娴熟、精湛。涂传耀先生善于广纳博采,吸收各大家长处,全面掌握了竹笛的演奏技巧。并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思考,变法求新,取得了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几十年来,在积极进行舞台演出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笛子独奏曲和民族器乐合奏曲,受到广泛赞誉。在江西省和全国的各种文艺会演或比赛中,获奖无数。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4)

青年时代的涂传耀与笛子宗师冯子存先生合影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5)

青年时代的涂传耀与笛子宗师赵松庭先生合影

以下凡获优秀节目奖、优秀曲目奖、演奏奖等均属当时笛子演奏和创作方面最高奖项:

1956年参加“江西省中小学生文艺会演”获演奏一等奖;

1959年参加“江西省农林垦殖系统文艺会演”,获优秀独奏奖和优秀舞蹈音乐创作奖;

1964年参加江西省文艺会演,演奏外创曲目《小八路勇闯封锁线》和自创曲目《闹春耕》,分别获优秀独奏节目和优秀创作曲目奖;

1975年参加全国文艺会演,演奏《共产党毛主席恩比天高》、《鄱阳渔歌》、《送粮路上》等曲目,被评为优秀演奏奖,并参加了北京国庆游园文艺演出,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拍成电视片向全国播放;

1979年与1980年,曾先后两次在“江西音乐周”演出中,演奏与人合作的曲目《布谷鸟飞来了》、《春到井冈》,均被评为优秀节目,获演奏奖和创作奖;

1983年,在“江西省首届民族器乐作品评选”中,由其创作的《南词》《牛歌》两首曲目获优秀作品奖;

1984年,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选”中,《南词》获三等奖;同年,在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35周年文艺作品评选”中,《南词》再获荣誉奖,《牛歌》一曲再获一等奖,1985年,在首届“江西音乐节”中,涂传耀先生获最佳演奏奖;

1987年5月,由其创作改编并主持排练演奏的江西丝竹曲《山坡羊》,参加上海“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音乐创作演奏比赛”,获创作三等奖和集体三等奖,从而,填补了江西历来无丝竹乐的空白;

1988年8月,由其创作并演奏的《冷月》,在“江西省贵冶杯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中,获作品一等奖和演奏一等奖;同年,《冷月》还在在“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获作品三等奖;

1991年,在“江西省音乐舞蹈艺术节”中,由其创作、演奏的乐曲《四步头》,获演奏一等奖;

1992年,《冷月》再获首届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年9月,文化部指派其出访非洲六国,担任笛子独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并受到文化部的嘉奖。

2005年5月,应邀在台北市举行笛子独奏音乐会,受到台湾音乐界人士高度赞赏。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6)

青年时代的涂传耀先生

涂传耀先生在其六十多年的艺术职业生涯中,可谓盛誉有加、好评如潮;硕果累累,熠熠生辉。其演奏,早期受冯子存北派风格之熏陶,中期走赵松庭南北合流的路子,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将传统的“吐库”、“达嘎”等吐音技法改造为“嘟咕”技法,并独创“倒挂月牙形”吹奏口形等技法,使吐音更为灵活、清晰、有力,气派更为圆满、饱满、自如,是继赵松庭移植的“循环换气法”之后,在笛子演奏技艺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西安日报》曾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署名文章,盛赞其笛子演奏作品“象潺潺溪流,有微风吹起的涟漪,有遇到回漩而溅起的小沫,但不论怎样弯弯曲曲,总是那样清澈、透明,向着它要流去的方向”。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其演奏技巧及创作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好评尤多。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7)

涂传耀先生吹奏尺八

1982年,江西《心声歌刊》以《笛子演奏家涂传耀》为题,对其作了专题介绍;文中赞扬其笛子演奏,“技巧娴熟,得心应手。喜怒哀乐尺寸掌握适当,象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无论是节奏、乐感、音准,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由其创作、演奏的《南词》,意境深远,高雅古朴,清新利落,刚柔相济,细腻轻侨,起伏转折,一气呵成,形成了浓郁的赣剧乡土色彩”。“由其吹奏的吐音,就如珍珠落入玉盘,华而不乱,富有弹性”;“由其吹奏的碎吐,宛如弦乐的碎弓,均匀清晰,自然流畅”;“由其吹奏的叠音,铿锵有力,富有糯性”;“由其吹奏的循环换气特长音,连绵不断,无缝无痕”。与此同时,《南昌晚报》也对其创作、演奏的笛子独奏曲《鄱阳渔歌》作了专题评价;江西电台以《笛子演奏家涂传耀和他创作并演奏的乐曲》为题,对他作了长达一小时的专题介绍。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8)

青年时代的涂传耀先生在舞台上演奏

1986年10月,赴南斯拉夫演出时,外国友人盛赞他是“优秀的演奏家”,简直把一管笛子“吹活了”。其创作的笛子曲《鄱阳渔歌》《南词》被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编入《中国竹笛大全有声带》中,《南词》《冷月》被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入《中国竹笛名曲集》中,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其笛子独奏曲《南词》,江西《心声歌刊》发表了其作品《春绿赣江》。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9)

涂先生剧照

涂传耀先生除长期从事笛子演奏工作之外,自1960年开始,还一直兼任笛子教学工作。在六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不仅累积了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针对各种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水准的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经他授课培养的学生,分别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以及省内外其他艺术院校录取。与此同时,涂传耀先生还为江西各大院校培养了许多主修竹笛的大学生。他的学生或在参加“全国青年民族器乐独奏、重奏比赛”中获奖,或在艺术团出访国外时担任笛子独奏,不少学生现在已是各艺术院团的顶梁柱。

听心 笛子清吹(鄱阳笛韵冷月箫声)(10)

涂传耀先生在舞台上演奏

涂传耀先生为传承和弘扬竹笛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高超的演奏技艺,以及恰到好处、独具魅力的艺术处理和韵味浓郁、音色纯正、完美迷人的出色演奏,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并得到众多前来江西视察文艺工作的中央领导和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有的专家称其演奏为“魔笛”,甚至将其与驰名中外的景德镇瓷器、南丰蜜桔相提并论,并称为江西三宝中之一“宝”。

编辑:昭华民族音乐

图片由涂传耀家人提供

点击了解更多:涂传耀先生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