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铁饭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工作稳定、收入无忧,如今将要被打破了!有文件明确指出,到2020年改革完成以后,这些事业单位转为企业,铁饭碗终于被打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事业单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造成资源浪费。今后体制内编制、岗位会越来越少,混饭吃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很多人一时间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是社会本来就应该往前发展的,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会不惧改变。

事业单位以后会如何改革(很多事业单位转为企业)(1)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这就意味着,两年后这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员,将不再占用事业单位编制。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是指哪些呢?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

这类的事业单位主要有:

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开发类科研,商业性地质勘查,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等。

事业单位以后会如何改革(很多事业单位转为企业)(2)

日前,天津开发区宣布,开发区原来的行政事业编制全部取消,所有人员重新竞聘上岗。开发区原来行政事业编制加起来大概有一千多个,改革之后这些编制全部取消,实行员额制,原来是国家干部,以后是法定机构合同制工作人员。”本次改革确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取消编制管理和终身制,实行全员聘任制、聘期制,所有人员全部起立,重新竞聘上岗,统一签订合同,聘期三年。

这一改革举措是适应国家发展趋势的,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职工内心不平衡问题

事业单位,其工作的稳定程度远远大于企业。另外,由于大多数经营性事业单位不以效益论薪酬,参照全额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待遇标准发放报酬,从而在给职工以更大的事业单位优越感。

因此,转企改革使事业单位的名称不复存在,职工头上的光环也随之失去,荣耀感自然消失,而且今后还要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从心理上很难接受。

2、盈利能力问题

事业单位从成立初期就是各单位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来说,经营范围或管理项目比较单一,从事的服务对象很明确,协调机制也主要是在政府范围内形成,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等劣势凸显。

一旦失去公共资源的支撑,行业内的竞争将会使其风险加大,经营成本也会增加,市场所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全行业的风险有可能会使其一跃不振。

3、职工利益保障问题

在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大多数经营性事业单位都是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发放职工工资和福利,一旦转为企业,即使转企后可以独立经营,一旦公共资源的利用渠道隔断,还有多少可以在市场中生存?这些都会影响到转企后职工的未来利益。

经营性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大多是按照企业标准退休的,这些单位为退休职工根据事业退休工资标准给以补差,甚至有的还享有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转企后这些利益如何保障?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会影响转企改革的实施。

事业单位以后会如何改革(很多事业单位转为企业)(3)

《机构编制法》颁布实施后,不允许出现法律规定之外的编制类型,再加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将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经营,推向社会,因此,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类编制将在2020年底之前撤销,不再成立和使用。

而所有合同制管理的自收自支人员、合同工、临时人员等编外管理人员,将按《劳动合同法》规定,领取经济补偿后,自主择业,或者随企改制,安置到新成立的企业。

机构改革中,以提前退休政策为基础,提出了对临退休人员的安置方案。提前退休的政策各地执行政策基本统一,都是“工勤人员工资满20年、干部工作满30年,距离退休不足5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特殊工种人员年限可放宽至8—10年。

事业单位以后会如何改革(很多事业单位转为企业)(4)

改革后,以事定岗、以岗择人,拓宽用人视野,打破固有身份、年龄、资历等条条框框和隐性台阶,唯才是举、以绩取人、人岗相适,以“能力、业绩、贡献”作为用人导向,不再看身份,不再论资排辈,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让有为者有位,不拘一格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