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三回评析(解读脂批红楼第一回)(1)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

前文解读癞头和尚是“努尔哈赤”的化身,跛足道人是“皇太极”的化身。甄士隐是影射明朝末世。此处“跛足道人”度化“士隐”,是隐喻南明被彻底消灭。

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蒙双行夹批:要写情要写幻境,偏先写出一篇奇人奇境来。】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脂批【要写情要写幻境,偏先写出一篇奇人奇境来】,“幻境”指假语现实即清朝,故写情即是写清朝。“奇人”谐音“旗人”指满清八旗,故写“清史”先从“旗人、旗境”开始。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陋室空堂”典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铭”是古代刻于金石上的一种押韵文体,多用于歌颂功德与昭申鉴戒。这个意思与《石头记》的寓意是相同的,《石头记》也可以理解为刻在石头上的铭文,所以脂批【宁、荣未有之先】正是“石头”下凡入世之前,即青埂峰下的“自怨自叹”。

“当年笏满床”原出《旧唐书·崔义元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

“衰草枯杨” 谐音“衰草哭杨”,按楚辞的比兴手法“衰草”比为晚年的“唐明皇”,“哭杨”指马嵬坡下的“杨玉环”。“曾为歌舞场”指“唐皇宫”即“大明宫”,杨玉环曾跳“霓裳羽衣舞”。脂批【宁、荣既败之后】对应“石头”下凡归来后,即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一段。前文解读《三生石迹》中的“李源”因安史之乱而隐居,此亦等同于《石头记》历史背景也。

“石头”下凡经历即“宁、荣”兴亡故事,此处以“笏满床”暗喻“开元、天宝”年间为【宁、荣未有之先】,以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下暗喻【宁、荣既败之后】,可知“宁荣”存在的时间为唐明皇“天宝”年间。由此可见【宁荣】存续的时间为天宝年间,相当于杨贵妃入宫后到马嵬兵变之间。即天宝十五年,“李源”开始入寺隐居。天宝年间世事由治而乱,清朝盛世是由乱而治,此即正反两面对应。

蛛丝儿结满雕梁,

【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蛛丝儿结满雕梁”典出《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这是指古人七夕习俗之一的“喜蛛验巧”:“将蜘蛛一只放在盒子里,一边盖上盖,一边念:‘七夕织女赐新妆,挑来蛛丝盒中藏。明朝结成玲珑网;试比阿谁称巧娘’”。

唐玄宗和杨贵妃曾有“七夕盟誓”的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生殿位于华清宫内,所以此处“雕梁”代指“华清宫”。“华清宫”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位于陕西临潼,背山面渭,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

脂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此以“唐明皇、杨玉环”比喻“宝玉、黛玉”。所谓风流孽鬼落尘,【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可整理为“今又在蓬窗上糊绿纱”。“糊”意为“安装”,故“糊绿纱”可解为“安绿纱”谐音“安禄山”,而“蓬窗糊纱”可解为“使丝明”即“史思明”。

脂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即以“贾雨村”对应“安禄山、史思明”,是影射李自成、吴三桂。

脂批【先说场面】指戏曲演出时伴奏的乐器和演奏者。乐队分文武两种,管乐和弦乐是文场面,锣鼓是武场面,也称文场、武场。此处指《石头记》以“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

脂批【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即“安史之乱”时的社会动荡所谓“功名、富贵、妻子、儿女”皆不可保全。

甄士隐解读《好了歌》,是以“安史之乱”隐喻明末之乱即油锅火溢,以唐明皇隐喻明末皇帝即甄士隐,以安禄山隐喻李自成即贾雨村。在此背景对应的是甄士隐的衰落,以下部分则是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演绎“宁荣故事”。作者以此为背景演绎《石头记》而称其为场面即以戏剧为模式。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了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爱情故事的剧作《长生殿》,是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剧《梧桐雨》。故知以下部分是以《长生殿》比喻“宁荣故事”。

《长生殿》以《传概》开始,是《长生殿》故事的梗概对应此诗前面的几句。

第二出为《定情》,讲述唐明皇“近来机务余闲,寄情声色。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已曾传旨,在华清池赐浴”。这一段为《石头记》中的隐笔,所谓“真事隐”。

第三出为《贿权》,对应安禄山因战败获罪而向杨国忠行贿的故事。这一段也是隐写,但在贾雨村被革职的段落中有所表现。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此句诗对应《长生殿》第四出为《春睡》,讲的是杨玉环“昨宵侍寝西宫,未免云娇雨怯。今日晌午时分,才得起来。”却又“无端春色熏人困,才起梳头又欲眠。”

“脂正浓,粉正香”对应“杨玉环”起身梳妆:“绮疏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两鬓又成霜”对应“杨玉环”妆罢后又复睡:“早则浅淡粉容,消褪唇朱,掠削鬓儿欹矬”。“掠削鬓儿欹矬”意为“鬓发蓬乱、面容憔悴”。因为杨玉环是起身梳妆后“又”再次入睡,所以这里“两鬓又成霜”用了“又”字,即重复之意。

这一段是“宁荣故事”的正式开端,对应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

脂批【宝钗、湘云一干人】,“宝钗”对应《燃藜图》即劝学,“湘云”对应《海棠春睡图》即“玉环春睡”又对应后文“醉卧芍药茵”。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昨日”对应《春睡》的前一出《贿权》,“安禄山”兵败而逃,军士死伤无数。对应《石头记》中“贾雨村”被革职一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送白骨”即黛玉的母亲“贾敏”。

脂批【黛玉、晴雯一干人】对应《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其中“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对应【黛玉】。“黛玉”者“代墨之喻”也,“正邪两赋”即正邪两判,此隐喻“黛玉”是以胭脂代墨,是“脂批”天下人物。【晴雯】对应“演说荣国府”,“贾府”隐喻“清朝”,所以演说清朝之文即“晴雯”。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这里对应《长生殿》的第五出《禊游》,演的是“三月三日,万岁爷与贵妃娘娘游幸曲江,命咱召杨丞相并秦、韩、虢三国夫人,一同随驾。”并由第五出《榜讶》补述出唐明皇与虢国夫人“禊游”当晚“红灯帐底卧鸳鸯”。

脂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对应“贾宝玉”于“太虚幻境”领略“十二钗图册”、“曲演红楼梦”、与可卿“同领警幻所授之事”一段。

金满箱,银满箱,

【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

【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此句对应《长生殿》第十出《疑谶》,演的是郭子仪以武举出身到京谒眩,正值杨国忠窃弄威权,安禄山滥膺宠眷。一时郁闷“到长安市上,买醉一回”。在酒店壁厢见有细字数行,有人题的诗句:“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

“金满箱、银满箱”,即“满箱金银”。对应《疑谶》中的开场白:“自家姓郭名子仪,本贯华州郑县人氏。学成韬略,腹满经纶。”“经纶”谐音为“金银”。

此句诗对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段,刘姥姥“打秋风”,凤姐管理荣国府,故脂批【熙凤一干人】,是以王熙凤隐喻郭子仪。

“展眼乞丐人皆谤”谐音“展眼起开人杰榜”,此指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攻克河北诸郡、收复两京、邺城;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后世评价:“远柱元勋建太平,军容命具上瑶京。望春楼上君先侍,长乐司前众远迎。拒虏谨施三妙略,安邦唯尽一忠诚。国家再造唯卿力,图像凌烟盖宠荣。”

“图像凌烟”指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郭子仪于代宗时在凌烟阁画像,以示尊崇。至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亦有郭子仪。故知人杰榜即“图像凌烟、配享帝王庙”之“古今功臣榜”。

此处之“人杰榜”即后文脂批所论之“情榜”,脂批【甄玉、贾玉一干人】指“甄玉、贾玉”皆为《情榜》中人。此句对应“第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正叹他人命不长,知自己归来丧!

【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郭子仪所见谶诗,乃是唐玄宗时节一个道人“李遐周”所题。后人解云:“燕市人皆去”者,说禄山尽起燕蓟之人为兵也。“函关马不归”者,大将哥舒潼关大败,匹马不还也。“若逢山下鬼”者,“山下鬼”是“嵬”字,蜀中有“马嵬驿”也。“环上系罗衣”者,贵妃小字玉环,马嵬驿时,高力士以罗巾缢之也。此谶诗对应《石头记》指《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

脂批【石火光阴】指自郭子仪出场用谶语预示“杨玉环”的结局。

脂批【悲喜不了】指“七情六欲不了”,即“情欲不了”,对应“可卿淫丧”。

脂批【风露草霜】,隐喻马嵬坡杨玉环“孤坟芳冢”。

脂批【富贵嗜欲,贪婪不了】,对应可卿托梦凤姐:“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

【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此句按玉环死后对应第“二十八出”《骂贼》。《骂贼》演的是“安禄山称帝于洛邑设宴,传谕长安梨园子弟教坊乐工前来应承,(乐工)雷海青于酒宴之上把乐器尽抛于地,指著禄山大骂,众人惊愕,安禄山怒而杀之。”

“雷海青”死节一事,人人传述,玄宗闻之感叹。雷海青殉节后曾显灵护驾,帝见旗帜上有一“田”字,立即封他为田元帅,而实际上则为“雷”字因上半雨字被云层遮蔽之故。安史之乱平定后,优恤有加,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赐迁尸骨回乡安葬,筑祠祀之。唐肃宗褒赠“太常寺卿”,宋高宗加封为“大元帅”。田都元帅乃东岳大帝义子,“金鸡、玉犬”乃田都元帅左右护将。传说雷海清出生时被丢弃田间因毛蟹濡沫喂食而存活,雷过抱回抚养,取名雷海青,幼时既能精通乐律。

“强梁”,又叫疆良,虎首人身,四蹄长肘,能衔蛇操蛇的神,吃“磔死、寄生”两类鬼疫;对应“雷海清”死后封神。

《石头记》以“柳湘莲”对应“雷海清”,“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脂批【言父母死后之日】),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因他年纪又轻,生得又美,不知他身分的人,却误认作优伶一类”(即隐喻雷海清为“梨园子弟”)。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此句对应《长生殿》第三十二出《哭像》,戏中“唐明皇”思念“杨贵妃”特敕成都府建庙一座。又选高手匠人,将旃檀香雕成妃子生像,此即对应“烟花像(巷)”。唐明皇在杨玉环的“旃檀香雕像”前“奠灵筵礼,哭诉衷情话”,“羞杀咱掩面悲伤,救不得月貌花庞。是寡人全无主张,不合啊将他轻放”。

脂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对应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出家一段。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此处对应《长生殿》第三十四出《刺逆》,演出的是:“李猪儿从小在安禄山帐下。安禄山见其人材俊俏,性格聪明,就与儿子一般看待。一日禄山醉后,忽然现出猪首龙身,自道是个猪龙,必有天子之分。不想他如今果然做了皇帝,却宠爱着段夫人,要立他儿子庆恩为太子。眼见这顶平天冠,不要说李猪儿没福戴他,就是他长子大将军庆绪,也轮不到头上了。因此大将军心怀忿恨,与李猪儿结党,要他入宫行刺。”

脂批【贾赦、雨村一干人】,隐喻《石头记》第四十八回“雨村”为“贾赦”用计谋夺了“石呆子”的“二十把扇子”。

“李猪儿”刺杀“安禄山”是为“庆恩”夺“大燕”的江山,“雨村”枷锁“石呆子”是为“贾赦”夺“扇子”,两相对应。

“因嫌纱帽小”的是李猪儿和贾雨村,“致使锁枷杠”的是“石呆子”,“安禄山”则被刺而死。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此段对应《长生殿》第三十五出《收京》,演的是郭子仪率兵收复京城,与众军士解说当年见酒楼壁上谶诗之事。一时众将感叹道:“原来如此,可见事皆前定。今仗元帅洪威,重收宫阙,真乃不世之勋也”。郭子仪道:“唉,西京虽复,只是天子暂居灵武,上皇远狩成都;千官尚窜草莱,百姓未归田里。必先肃清宫禁,洒扫园陵。务使钟虡不移,庙貌如故。上皇西返,大驾东回。才完得我郭子仪身上的事也”。众将道:“全仗元帅。只手重扶唐社稷,一肩独荷李乾坤”。郭子仪道:“说便这般说,这中兴事,大费安排。诸公何以教我?”众将道:“不敢”。

郭子仪前见谶诗时人尚“潦倒”,此时得胜而还又担心“中兴事难”,即“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之写照。

《石头记》五十四回,贾府过元宵节,因天至三更,贾母与众人都挪进暖阁里吃酒。“贾母便说:“这都不要拘礼,只听我分派你们就坐才好。”说着便让薛、李正面上坐,自己西向坐了,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皆紧依左右坐下,向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宝钗等姊妹在西边,挨次下去便是娄氏带着贾菌,尤氏李纨夹着贾兰,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

“挪进暖阁”者隐喻为皇帝近臣即所谓内阁,其中贾菌贾兰在坐可知二人身份与第九回“顽童闹学堂”时大大提高。脂批【贾兰、贾菌一干人】,即以此二人对应“郭子仪”。【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可知贾母身边人变幻无常。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甲戌侧批:总收。甲戌眉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此意为甄士隐“解好了歌”诗是以“昆曲”《长生殿》演绎《石头记》,《石头记》中人物对应戏中人物,故曰:“你方唱罢我登场”。

脂批【总收】即总结诗中所有之文字皆以《长生殿》演绎一番。

脂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意为“总收古今亿兆之‘痴心人’”即雨村所谓“正邪两赋”者、痴心情长者。

脂批【共历幻场】即以“历史上的‘风流孽鬼’共同演绎现实的故事”。

脂批【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指此故事发生于暗无天日的时代即明朝末世。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甲戌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此句指“以史为鉴”,而历史并非作者真意,如“以手指月”。《长生殿》等皆为作者比喻,落实处是现实而非历史。

脂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埂”,《说文》:“秦谓坑为埂”,“坑”意同“坎”,故知“青埂峰”即“青坎峰”引喻为“情劫”也。【太虚幻境】意指“明朝”则此句可解为“明朝清劫”,即《长生殿》故事终结隐喻“明末清初”历史,即以“万历前后”对应“开元、天宝”,以李自成对应安禄山,以吴三桂对应史思明,以唐明皇升仙比喻明朝灭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甲戌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甲戌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蒙双行夹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明朝之亡,亡于李自成、吴三桂,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是清朝入主中原,故此总结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语虽旧句】,按“为他人作嫁衣裳”典出:唐代秦韬玉《贫女》诗。【用于此妥极是极】,即对应以“唐明皇”演绎“明朝皇帝”。【苟能如此,便能了得】,即清朝入主大明,统一中原,而有康乾盛世,故【能了得】劫难。【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歌谣、通俗”即“假语村言”,故知此处“演绎”是隐喻“真事”也。【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痛切处】即与“演绎实事”不能完全相符处,是史实真相也。

脂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龙象】,佛教用以比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此处借指“摆脱”世俗世界情欲。此批意为“天下人都想成为世界的主宰,而能主宰世界却又能放弃的人才是至圣”,即“明末天下大乱,唯有真命天子方能化解劫数,而又能厌弃俗世富贵而出家者”,为大清顺治帝也。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甲戌侧批:如闻如见。甲戌眉批:“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蒙侧批:一转念间登彼岸。靖眉批:“走罢”二字,如见如闻,真悬崖撒手。非过来人,若个能行?】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走罢”二字即前文之“好了”,故脂批【如闻如见】即“听过见过”。

脂批【“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比喻于【悬崖】上“撒手”,想哪里走?意为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怎么走。前文解读甄士隐是影射明末皇帝,而相对于明朝灭亡的过来人是指宋朝的灭亡即“崖山事”。崖山之战是宋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此战之后,汉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崖山之战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宋朝灭亡是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脂批【一转念间登彼岸】,按彼岸者“跨海东渡”,即退守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