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天闲暇于是想到了去四行仓库,因为那部2020年热映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 “八佰”。 也就是这部电影,让我熟知了淞沪抗战中一段写入史册的片段——四行仓库保卫战。 在上海,四行仓库于百度地图上导航很容易找到;出了地铁8号线曲阜站2号口往北100米,隔着西藏路高架,看到路西耸立的灰色建筑就是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1)

这个六层建筑如今在摩天大楼林立的上海也许很不起眼,可是淞沪抗战国军守军在上海为何选择四行仓库作为最后堡垒和日军死磕,一是因为这个建于1931年的法式建筑是闸北最高的建筑,其二它是钢筋水泥浇筑,花岗岩条石砌墙,外围坚固异常。仓库的东西北三面均为高墙,仅朝南面对苏州河开有门窗,河对岸是公共租界。地形易守难攻,又占据制高点,利于观察射击。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2)

四行仓库全称“四行信托部沪分部仓库”,是1931年兴建的联合仓库。该建筑被用作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故称“四行仓库”。就四行仓库而言,当年它恰在租界与华界边界,东侧西藏路对面,南侧河对岸都是租界,且斜对面的西藏路桥南堍,正是英商上海瓦斯公司的煤气包,当年日军尚没有和美英法宣战,两重因素使得日军不太敢用重武器或者空袭。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3)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4)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5)

电影里描述的苏州河南岸租界区各色商贾歌舞升平声色犬马,河北岸国军将士和日军殊死奋战。如今四行仓库南边10多米的远的苏州河依旧不停的流淌,西藏路宽阔的大桥链接连接河两岸,河对面是高大的各色建筑,早已没有租界区原有的模样。淞沪抗战是抗战早期正面战场异常惨烈的会战。由于和日军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中国军队做出巨大牺牲后不得已全线撤退。1937年10月, 为掩护主力撤退和寻求国际调停,国军统帅蒋介石命令国军88师留一部在闸北抗击日军。为减少主力部队的损失,88师师长孙元良命令该师524团第一营400多官兵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在四行仓库对日军发起阻击战。

此时仓库东边是公共租界,西边地界均已沦陷,四行仓库成为一座孤岛,在苏州河北岸陷入日军的重围。 “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可贵的是副团长谢晋元和营长杨瑞符,知道自己和兄弟们都会牺牲,义无反顾的带领400国军将士英勇抵抗。他们的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军第三师团,师团长是臭名昭著的松井石根。 就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苏州河北岸炮火连天,枪战流血;苏州河南岸则是歌舞升平,灯火通明。一河相隔,南岸是天堂,北岸是地狱。一个为生活,一个为生死。 日军第三师团原打算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没想到中国守军激战四天消灭日军200多人而仓库内国军依然坚守。河对岸的中国民众受此鼓舞,纷纷捐款捐物慰问中国守军。一些市民还时刻关注四行仓库周边的日军动向,一有情况就用电话告诉守军。为鼓舞民众,国军号称有800将士,这就是“八佰” 的由来。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6)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7)

当年日军从仓库西边和北边进攻,如今仓库北边已经看不出战争模样,而仓库西边,仍然保留了当年日军重炮轰击仓库外墙的战争场景,足见战争的惨烈。 下图,是1937年10月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国守军撤出后四行仓库西边外墙模样。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8)

有人说上海是一座容易接受日本流行文化的城市。然而,尽管四行仓库保卫战已经过去80多年,如今每天依然有大量上海市民,尽管年龄各异,在四行仓库纪念墙前,送上鲜花、酒水、香烟,致敬当年仓库里无畏生死死磕日军的中国军人。

四行仓库真实影像 四行仓库(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