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乌鸡国故事一样。唐僧的出身故事,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形成时间。

《西游记》里的唐僧故事是这样的:

其实历史上玄奘法师的父亲,并不叫陈光蕊,而是叫陈慧,并没有什么中状元、水府还魂的事迹。《西游记》里的唐僧故事,其实仍然是典型的民间故事;而且,不止一个类型,这就是“赴任遇盗”型故事和“弃子”型故事。既然叫“类型”,就像我们上一节说的“灰姑娘”故事那样,主角在欧洲叫灰姑娘,在亚洲叫叶限,在别的民族可能又叫别的什么,但故事主线是不变的。

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赴任遇盗”型故事,比如唐朝的《原化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原文很长,这是梗概。我们看,这里陈光蕊故事的基本情节,已经具备了。

另一个故事,是唐朝温庭筠的《乾月 巽子》:

两个故事,只是主角不同,情节都是一样:都是说一位官员带夫人上任,这位夫人要么身怀有孕,要么儿子还小。路上官员被贼人害死。夫人忍辱偷生,儿子长大成人,才报了仇。

唐僧作为《西游记》中仅次于孙悟空的重要人物,自然也应该有精彩的出身故事。大概这位陈义郎的故事,因为手刃仇人,更为有名。于是就安到同样姓陈的陈玄奘头上了。

然而,唐僧出身故事更复杂的地方,是这里面还夹杂了另外一个故事类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在这里:

所以,唐僧还有个小名叫“江流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弃子”故事类型。

这种故事,说的是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丢弃,或是顺水漂走,或是流落山林,后来被某人收留,抚养长大,成长为一位伟大人物。

这种故事也是全世界性的,最有名的,莫过于《圣经》里的先知摩西。摩西这个名字,在希伯来语的意思,就是“从水里拉上来”。翻译成汉语,正相当于“江流儿”。

唐僧为什么咬掉小脚趾(中西方历史的神奇巧合)(1)

两河流域还有苏美尔文明的萨尔贡王的故事,巴比伦文明的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和摩西的故事几乎一样,都是生下来后,被装在一个草篮子里,顺水漂走。

在中国,同样流传着周朝始祖“弃”的故事。他生下来后,被扔到巷子、野外和寒冰上,结果都被动物保护,没有死。长大后,成了周民族的始祖。

甚至岳飞的出身故事类似,尽管有些变形。在《说岳全传》里,岳飞刚出生不久,家乡就遭遇大洪水。岳飞的母亲抱着他坐在一个莲花缸里,顺水漂流到麒麟村,被当地富户王员外所救。

唐僧为什么咬掉小脚趾(中西方历史的神奇巧合)(2)

看多了这种故事,你就会发现:越是伟大人物,在故事里越要折腾他,让他生下来就四处漂泊,尝尽辛苦,然后才把最辉煌的成就,最崇高的荣耀,加在他的身上。没有谁特意地写这些故事,但这种故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竟然不约而同地存在着。这正说明,人类对英雄人物的感情是共通的,对成功的认识是共通的。

和唐僧有关系的故事,基本就是这些。然而这些故事,正说明了《西游记》的民间性。

《西游记》的成书是民间的。是几百年积累而来的。是由许多不知名的民间作者创作叠加的。并不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一口气写成的。

另外,故事也是民间的。《西游记》中很多故事,是从民间故事改编来的。民间故事,和作家坐在家编出来的故事完全不同。民间故事的传承,是口头的,是靠模式化传承的——只要故事好听,就会用不同的主人公代入进去,一讲再讲。所以陈光蕊这个故事一演再演,主人公可以姓崔,可以姓陈。可以写进唐朝人的著作,也可以编进明朝人的小说。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今天通常看到的《西游记》,是明代万历年间由南京世德堂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而这个版本里,不知为什么,缺了唐僧的出身故事。所以现代的出版社,都习惯把明代《西游记》另外一个版本(学界称“朱本”)里的唐僧故事移过来,作为附录,插在取经故事之前。这样才能保证整部《西游记》故事是完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