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魏娥)茅箭区武当路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等各类矛盾多,为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武当路街道通过做实网格微治理,发挥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互助自助、服务创新的治理优势,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连接起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网格微治理机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网格微治理机制(做实网格微治理)

网格微治理机制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魏娥)茅箭区武当路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等各类矛盾多,为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武当路街道通过做实网格微治理,发挥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互助自助、服务创新的治理优势,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连接起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突出共谋共建,推行微治理,发挥网格组织号召力

街道党工委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网格微治理,搭建起“党委领导、社区主导、社会联动”的“3 N”共商共建共治平台。

党建引领,建细织密防护网。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和2022年十堰市输入性疫情保卫战中,武当路街道实行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成立社区大党委,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中,将党小组设在楼栋上,建立大党委8个、网格党支部61个、楼栋党小组258个,组建起一支1394人的网格队伍,推动疫情防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了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局面,圆满实现了疫情“零输入”、群众“零感染”、管控“零漏洞”、服务“零距离”的目标任务。而后推而广之,贴近居民生活,逐步延伸到社会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细织密了网格内开展安全生产、防火防汛防爆等防护网络。

社区主导,筑牢筑实防控墙。优化居民小区网格布局划分,进一步延伸治理触角,将辖区67个大网格细化为212个微网格,选配363名楼栋长,762名志愿者,搭建“街道-社区(村)-网格-楼栋”的四级治理体系。通过整合辖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职党员、无职党员、退休党员、下沉党员(干部)、片区民警、志愿者、楼栋长等力量,充实网格可用队伍力量,筑牢网格内涉及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校园环境、铁路周边、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防控墙。

社会联动,实现网格微治理“一网通办”。通过联动“小草义工队”“常青藤”志愿服务队、“阳光社工”等社会组织,链接辖区企事业单位、商超、医院等社会资源,建立资源整合、联动支撑、协调运作的协同机制,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到网格、力量下沉到网格、资源下放到网格,实现党建、综治、城市管理、环保、物业管理以及法治服务等治理资源,全部在网格中整合,确保地域全覆盖、人口全覆盖,实现网格内各项社会治理内容“一网通办”。同时,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变网格内各类参与治理人员为服务员,充实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队伍,实现居民群众“最多跑一次”,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办理审批事项等500余次。

突出互助自助,提供微服务,发挥网格组织执行力

走访入户,采集信息,提升应急能力。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全面推进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部署要求,准确掌握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按照“网格管理、全面覆盖、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街道以“一户一表”的形式采集信息,将居民的社保、生育、房产、户籍等信息详细采集登记,把网格内涉及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民政救济、城市管理、学校教育、食品安全、劳动保障等各项工作信息全面摸排上来,做到“一篮子”拎,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夯实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为人口普查、境内外返堰人员排查登记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已入户采集录入户籍信息24851条,户籍人口信息53506条,流动人口信息6351条,楼栋信息1328条,做到应采尽采、应录尽录。

居民下单,干部跑腿,提供暖心服务。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各类微信公众号、微信网格群、楼栋群、QQ群等载体将各社区(村)书记、主任、网格员的联系电话在网络平台上予以公布,在每个楼栋单元悬挂楼栋长、志愿者公示牌,方便群众联系,敬老护幼、助残解难,为其提供生活物资代购、水电燃气代充等服务。在此基础上,龚家湾社区持之以恒,抓巩固落实和服务扩面,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评价机制,2021年在全市首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整合第三方、中介组织、慈善企业等社会资源,招募“时间客”,提供代购代办、清洁卫生等10类服务,出台一系列制度,实行居民“点单”、支行派单、志愿者接单,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选择、便捷化的养老服务,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活动融入,三治融合,提高治理水平。一是以自治为基础,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力。动员党员群众2000余人开展义务巡逻、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400余次。利用“网格化 微调处”模式,由楼栋长收集记录社情民意,网格员走访排查,发挥邻里互助调解、楼栋调解、网格调解、社区调解作用,从源头减少了矛盾纠纷数量和隐患。近年来,网格内开展人民调解1345起(含口头调解),调解成功1157起,纠纷受理率达到100%。二是以法治为保障,强化基层治理约束力。落实“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一社区(村)一警”,派出所民警兼任社区副主任,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和警地对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大调解”,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三是以德治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大力倡导市民公约和居民公约,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同时,以智治开启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雪亮工程”,开展“微视频”建设,在公共区域新增高清探头300余个,在农户门口新增317个摄像头,覆盖辖区80%以上的乡村院落,编织起一张信息化的安全网。

突出管理创新,筑牢微理念,发挥网格组织保障力

建章立制,夯实网格责任。严格执行基层社会治理“街道干部包社区(村)、社区(村)干部包网格、网格员(志愿者)包户”制度,坚持“谁包联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和一包到底”的原则,实行“五定五包”的包联职责,“五定”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定责任,“五包”即包排查矛盾纠纷、包收集民意信息、包化解推进、包政策宣传、包引导稳控,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理,个个维护平安稳定的格局”,力求把所有社会治理问题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畅通渠道,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下沉党员(干部)到户到人走访、“互联网 ”等,变群众上门反映问题为上群众门主动提供服务,变线下8小时反映问题为线上24小时反映问题,按照采集-汇总-分类-登记-分析(研判)-分办-核实-调处(化解、稳控)-反馈-销号的流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群众所急所难所盼信息搜集、分类、办理更精准、更有效。

授予名分,激发工作热情。社区借助“3 N”微治理平台,从群众需求端出发,明确志愿服务的7个基本目标,即尊老、睦邻、助老、护幼、助需、解困、帮残,服务范围涵盖医、衣、食、住、行、护、学等生活多方面。通过举办网格长、党小组长、楼栋长聘任仪式,由社区书记当众宣布网格长、党小组成员、楼栋长名单,宣读岗位职责,并由楼栋长代表就如何履行职责,做好小区管理工作进行表态发言,在楼栋单元悬挂公示牌,在他们家门口悬挂标示牌,让志愿者亮明身份,以饱满的热情进楼道、入门户,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确保基本目标的实现,连接好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创新激励,提升治理活力。社区组织评选“十堰好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最美楼栋长”、“最美党员”、“好儿媳”、“好婆婆”“最美网格员”“最美志愿者”等提供精神激励以外,还可根据志愿服务时间兑换积分数量,享受暑期托管、免费健康体检、加油券、物业费优惠劵、超市减免劵、洗衣、剪发等物质福利。其中龚家湾社区、三桥社区先后在小区开展优秀志愿者表彰、积分兑换活动,已经兑换物品约8600元。

通过建立积分与激励约束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网格微治理保持活力,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其中,使参与社区微治理的各类主体有盼头、有干头、有甜头,连接起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