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古往今来,但凡那些以善闻名的人,结局似乎都不算好。

唐婉是,芸娘是,于凤至亦是。我们口口相传的“善有善报”在她们身上似乎并没有体现。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首《钗头凤》,便是唐婉题在沈园门上的,词里提到的“病魂”、“咽泪装欢”便是她晚景的真实写照了,一代才女就此落幕,怎能不叫人惋惜?

毫无原则和底线心软终究一文不值(没有底线的心软)(1)

芸娘倒是没像唐婉一样,嫁一个妈宝的老公,她聪慧、贤良,嫁给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表弟。婚后她尽心侍奉公婆,努力做一个好儿媳,可最终也没逃过被沈家赶出家门的命运。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对他也是大气得紧。她一次又一次纵容张学良的花心,没成想赵四小姐的出现成为了他们婚姻里的绊脚石。她对他只有一个要求,“死后同穴”,可到了张学良也没有满足。

为什么她们的善良,并没有换得一个圆满的结局呢?这就要从“登门槛效应”说起了。

毫无原则和底线心软终究一文不值(没有底线的心软)(2)

1、

1966年,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家的窗户上,很幸运,这些家庭主妇都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次访问了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大且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与此同时,弗里得曼又派人随机访问了另一组家庭主妇,与上一组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直接提出将大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这就是著名的登门槛效应,也称作得寸进尺效应,意思是指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在人际关系中特别常见,尤其是在男女交往时。

毫无原则和底线心软终究一文不值(没有底线的心软)(3)

2、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问答“为什么说‘斗米恩,升米仇’”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大学的时候我也做过傻事,学校里没有洗衣机,衣服都是手洗。有一次我给男友洗了一件衣服,然后他就慢慢习惯了,所有衣服都拿给我洗。

他对我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请求到后来理所应当,衣服从T恤升级到外套、羽绒服,衣服也从最初的一件到后来的十几件……

毫无原则和底线心软终究一文不值(没有底线的心软)(4)

有一次生病,我断断续续一个月才好。期间,他不但没帮我洗过一件衣服。在我病好后,他居然把积攒了一个月的衣服都拿了过来!呵呵,三四月的水真心的冷啊……

后来,我们分手了。大概是他再也找不到可以为他洗衣服、打饭的女朋友了,所以想起了我的好。只是,我再没接过一次他的电话!

爱一个人没错,但是要有自己的底线。正如,毕淑敏所言:“拒绝就是一种权利,你那么好说话,又有谁能体谅你?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时候,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

要知道,步步妥协退让,只会让别人得寸进尺。

毫无原则和底线心软终究一文不值(没有底线的心软)(5)

3、

电影《黑名单》有一句台词:“为什么别人敢在你身上做坏事,是因为你让人觉得在你身上做坏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

乍听之下,觉得残忍,但这就是事实。很多时候,你之所以被欺负,是因为你一味没底线的心软。

老家有一个老乡L先生,他曾经经营着一家饭店(饭店是自己家盖的),可是2006年村里便迎来了拆迁。为了配合拆迁工作,他只得另租他处继续经营饭店。

毫无原则和底线心软终究一文不值(没有底线的心软)(6)

可是合同到期后,A老太太(原租户是一个寡妇,有一个还未成家的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搬出来,经过多方协商,L先生答应A老太太待他儿子结婚后再腾出来。

两年后,老太太的儿子终于结婚了,可这A老太太却又变卦了,门店也换成了儿子经营。

L先生终于没办法,于是去法院起诉了。

你看,当你一味心软、处处忍让时,别人就会来欺负你。

善良没错,包容也没错,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当别人一再地触犯你底线时,别怕,该翻脸时就翻脸。要不然,你所有的好都会被对方当成理所应当,进而对你变本加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