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老破小或许大多是为了他的学区去的,在最近的几年里,因为口罩事情的原因,大部分学校都只能开展网课,而学区房的光环大大地降低,又因为经济持续下行,当年高位接盘学区房的人都成了真的韭皇,实际担忧?

在现如今的这个社会中,“老破小”房子隐藏在高楼耸立中,成为城中村,就显得尤其特殊。

老破小的流通性又降低了,我们不仅为这些老破小的明天感到担忧。

首先,在各地都在逐渐削弱学区的概念,相信有一天在学区房的事情上,老破小会失去自己的金袈裟。

刨除这个学区的事情,只想居住价值,还是会有部分老百姓依然会选择老破小,毕竟他只用了可能相当于你新房首付的钱,就可以全款买套房,但是在大部分银行都对于此类上了年纪的房子持有谨慎态度,贷款是一件蛮难的事情,部分囊中羞涩的外来人口可以选择此类住宅进行过渡。但是这些房子居住的舒适度其实已经大打折扣,有些小区的老房子已经被贴上了危房的称号,已经不适合人们居住。而且这些房子建设较早,在一些设计上都比较落后,比如公共区域、消防专用道等等。

对于有车、有孩子的家庭来说,现代住宅小区人车不分流是真的太不友好了。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有房才有家。而购房合同都会清楚标明房屋产权期限,有40年和70年产权。那么第一批已满70年的“老破小”应如何处理呢?

降价出货

现在新房都去化十分困难,一旦老百姓对经济预期不佳,地产投资活动将停滞,

住宅将回归居住价值,但是老破小需要比周边价值低30%以上才会有人考虑,毕竟老旧的设施,混乱的居住人员,若有似无的保安,没有停车场,没有电梯,这些因素需要特别大的价格优势才能平衡掉买房者的落差,现阶段是必须要降价出货。

1、拆迁

因为国家现在已经基本停止大拆大建,而且原来大部分从事城市更新的开发商都因为资金投入过久而暴雷,拆迁这条路基本很难了。在广东甚至出现了,地产帮政府进行城市更新,多年拆不下来,把自己企业拖垮了,企业要求退出并要求政府退还安置费的奇葩事情。政府也因为城投债务率抬高后,降低了大拆大建的想法。现在兴起的旧城改造,也是只改表面的形象工程,只能改变部分市容市貌,想等拆迁的可以洗洗睡了。

2、自费翻新出租

最近兴起的,在各大自媒体以部分老破小以简欧式、法式装修风格翻新老破小,在媒体上持续吹嘘,遇见能忽悠的就忽悠买,忽悠不了就安个密码锁开个名宿,不过现在受疫情影响,名宿业基本完蛋,指望这个回装修的本基本做梦,还是会有少部分想买这样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带的小红书风格的翻新房。

3、自拆自建

这个自拆自建模式确实还是属于新东西,例如成都的五大花园,就在进行着创新型的自救模式,面对低廉的房价和破败的居住环境,住在中央花园二期的居民,决定展开一场「自救」。2018年起,小区业主搞起了成都首个“自拆自建”项目,自筹资金,决定把小区拆了原地重建!

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于,政府完全支持这个行为。

自己当自己的开发商,不过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毕竟一个地产项目,需要前期报规、勘察、设计、建造,就算这些事情可以拿给专业团队完成,资金也是不容小觑的事情。

对于资金,早年间,五大花园片区基本上是有钱人的聚集地。但目前,很多小区原来的人都已搬离或在别处买了房。据伍大明老人透露,目前小区有60%以上,都是租客。前,工作组测算的“建新”筹资,业主要出4000元/平方米。一下子要出这么大笔钱,自然不是所有业主都能拿出来的。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业主们的经济负担,筹备组也想了很多办法。对于不同情况的业主,也用多种灵活方式降低低收入人群的投入。

城市里的房子重要的价值就是学区(老破小住宅的未来在哪里)(1)

其次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原来修的事情都是几层房子,容积率也低,假如现在修高层了以后,容积率也改变了以后,多出来的房子盈利的部分,是老百姓自己分,还是交于国家处置呢?不过这个事情很快会随着这个模式推进,有新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