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古代的明君,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重用敢于直谏的忠臣,对只阿谀奉承的大臣极为不屑,更不会予以提拔重用。唐太宗李世民,经常被魏征怼的哑口无言,但他非但没有责罚魏征,反而对他非常器重,魏征的谏言基本都被采纳。清朝的雍正皇帝,出了名的工作狂,一生勤于政事,曾对满朝文武说:“朕最厌恶虚诈之人,而欣赏务实之贤才。”

清朝雍正王朝深度解析(朝堂之上怒怼雍正)(1)

康熙年间,有一位名叫李元真的大臣,二十七岁金榜题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雍正登基称帝后,由于“真”与皇帝名字中的“禛”同音,李元真只能改名为李元直,这个名字更加符合他耿直的性格。不管对于什么人,他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会拐弯抹角,就算是皇帝也是如此。

几年后,李元直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工作一丝不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给皇帝写了十几份奏折,而且是有啥说啥,从不避重就轻。雍正仔细地看完这些奏折,甚至有些看了不止一遍,觉得自己没有看出人,李元直是个靠谱的大臣,并感慨道:“若能多几个像李元直一样的大臣,朕就不用如此操劳了。”

一天上朝的时候,大臣们都要向雍正帝汇报工作情况,山西巡抚用极为华丽的辞藻呈上一封很长的奏折,大概内容是说近几年山西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都是仰仗皇上的恩德。雍正帝看后有些不悦,大声呵斥道:“朕是让你如实反映事情,你却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若以后你再这么虚伪,朕就对你不客气了。”

清朝雍正王朝深度解析(朝堂之上怒怼雍正)(2)

不一会,就轮到李元直汇报了,他清了清嗓子,铿锵有力地说道:“朝廷都俞多,吁咈少,有尧、舜,无皋、夔。”意思是说,如今的朝堂之上,尽管皇上您是尧、舜一样的君王,却找不到一个像无皋和夔那样的贤臣。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都被打脸了,他们心想:“李元直啊,你小子也太狠了吧,居然把我们都贬的一无是处,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李元直的这番话听起来是在称赞雍正帝,其实还有话外之意,雍正就开始与之争辩,并且说:“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朝代,若大臣都不咋地,皇帝肯定就不是个明君,你说朕的话对不对?”客观来说,雍正这话没毛病,但李元直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丝毫不愿让步,把雍正帝怼的没脾气。

清朝雍正王朝深度解析(朝堂之上怒怼雍正)(3)

就在这时,一批新鲜的荔枝从岭南运到了皇宫,雍正下令让人赶紧洗出来一些荔枝,继续与与李元直讨论刚才的问题。直到太监把洗好的荔枝端了上来,李元直依旧在与皇帝争辩,雍正就大笑着说:“爱卿真乃忠臣,朕非常欣赏你,估计你肯定口渴了,赏你一些荔枝润润口。”若是换作其他脾气暴躁的皇帝,估计李元直非但吃不上荔枝,很可能会被咔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