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痴女王 | 文
题目是两天前在豆瓣八组看到的一个话题讨论。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讨论蛮有意思的。
我看完《芳华》以后也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觉得冯小刚这次选人选得好啊。
男女主角都不是现在流行的唇红齿白偶像脸,不仅看着新鲜,也有人物的代入感。
男主角黄轩不用说啦,我N多朋友说他丑。
可是他出现在电影里,我觉得就是小说里刘峰的样子。
一个“长相只有五度”,但却有着人格魅力的男人。
女主角何小萍、萧穗子、林丁丁,都是青春、漂亮的。
而且重点是,她们都漂亮得很不一样。
看相貌,你很容易就能记住她们的个性,何小萍倔强、萧穗子聪明、林丁丁娇媚……
虽然对比起现在最红的女明星,这几个小女生的确是长得不够标致。
但很奇怪的是,在大荧幕上,这几张不够精致的脸,反而会让人觉得更舒服,更有味道。
△你们自己对比一下,其实无论是脸型还是五官,《芳华》的女主角是不够精致的,有很多人就说过何小萍的演员苗苗(左一)鼻子太大,太多肉。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在电影里,像《芳华》主角这样长相不算突出的人,会有特别的表现力?
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存在一种「电影脸」?让拥有它的人天生就适合拍电影?
如果真有,那什么样的脸可以叫「电影脸」?
今天,咱们就好好分析一下。
▼
首先,要分析什么是「电影脸」,就要撇清一些误区。
之前,有很多人说过,脸小的人适合拍电影。
(因为电影大荧幕会把一切细节都放大,所以脸小的人比较占便宜)
这是不对的。
因为汤唯的脸不小,但《色戒》里也很惊艳。
△汤唯的脸真的蛮肉的,占了大半个屏幕,但是你不会觉得她丑,反而显得很有风情。
至于说只有真正的大美人才能拍电影就更不对了。
张艺谋选周冬雨拍《山楂树》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周冬雨不好看。
为张艺谋文学做策划的周晓枫写过:
“镜头里的周冬雨看不出什么出色之处既不漂亮也不伶俐,也就是个路人甲级别的小丫头,太普通。”
但看了《七月与安生》,相信没有什么人会再质疑周冬雨不适合拍电影。
还有黄渤、葛优这些票房大哥,没有一个是“英俊的”,但他们拍出来的电影依然非常好。
所以,看了那么多反例,就知道用颜值来判断「电影脸」基本上是不靠谱的事情。
至于真正的标准是什么?
大S以前在《康熙来了》说过,是可塑性。
大S举的例子是周迅。
她说,周迅现实中长得“正常”,但一上了大荧幕,就金光闪闪。
因为“她什么都能演啊,可以演路人也可以演精灵,是天生的电影脸”。
为什么?
可塑性在电影里这么重要?
我是这样理解的。
我们一般看的网剧或者电视剧,大部分都是俊男美女组合的偶像剧,就这类型来说,你长得好看,当然有优势。
△随便搜了一下,今年热播剧大概都是这种类型。
可是电影不太一样。
它的尺度比电视剧大,题材也比电视剧多。
它有文艺片,有悬疑片,有搞笑片,有阴暗一点的题材,也有像《芳华》这样怀旧一点的题材。
要适应这么多类型的片子,光一张貌美如花的脸是不够的,你还得有变化。
所以在这一点上,没那么唯美、没那么精致的长相,反而更好塑造人物。
像黄轩就是这样。
冯小刚说当初选中他演刘峰,就是看中他不像个明星。
没有被定型,也没有被过度消费。
演起戏来,很容易就融入到角色里面去了。
他可以是《芳华》里朴实善良的“活雷锋”。
也可以是《非凡任务》里荷尔蒙爆炸的特警。
他可以演《推拿》里青涩懵懂的盲人小马。
也可以做《妖猫传》中具有文艺气息的诗人白乐天。
黄轩一张脸,就可以驾驭这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
可能,就颜值而言,黄轩确实是不够帅的。
但也正是因为不够帅,黄轩演起来,才能比那些只顾着耍帅的“霸道总裁”更到位。
△《黄金时代》骆宾基在知道萧红死之后,一边嚼口香糖一边哭的表情,也打动了不少人。
而《芳华》里的女主角让人看着舒服,也是这个原因。
演何小萍、萧穗子的苗苗、钟楚曦,之前都是没什么知名度的小透明。
新演员虽然演技青涩,但可塑性高。
演戏没有什么包袱的她们,会比那些已经定型的明星,更容易走近角色。
(这也是为什么导演拍电影都喜欢海选找新人的原因,不是为了炒作,而是新人本来就更容易操作,更容易培养成符合角色气质的人物)
△其实《芳华》的女主角还是很辛苦的,冯小刚的要求是自然,真实,她们为了贴近角色,集训了5个月,护肤品、护发素都不准用,就是为了让皮肤和头发状态更贴近那个年代。为了角色改变,这就是可塑性,讲真,如果不是这些新演员,那些满身代言的女明星真的能做这些牺牲吗?
相反,如果把她们换成现在当红的女明星,像AB、杨幂,效果就未必有这么好了。
因为在大家心中,这些漂亮的女明星形象早就和偶像剧、代言、奢侈品捆绑在一起了。
我们很难想象这一个个像洋娃娃一样精致的女孩,还能是文工团的女兵。
所以说,长相漂亮与否,并不是「电影脸」的关键。
想要在大荧幕前闪闪发光,更重要的,是这张脸,作为一张演员的脸,是不是还具有开放性,是不是还具有新的可能。
△周迅就是可塑性最好的例子,她可以演出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的人。
除了可塑性,其次,是表现力。
既然电影是一门表演,那要有一张好看的「电影脸」,当然是需要演技的。
而且,拍电影和拍电视不同,电影上的表演,因为荧幕更大,往往需要更精准、更真实的演技。
△精准的表演会让人想到黄渤,除了拍喜剧,其实黄渤脸上很少出现太夸张的表情
这一点,张译在知乎里面回答过:
“电视机、电脑和移动客户端的屏幕尺寸很小,所以略有瑕疵或者夸张,观众不会太计较。”
“但是电影,是为电影银幕服务的,演员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的放大,再加上观影的环境是封闭的、黑暗的,观众的投入度更。”
“在电影里表达吃惊,也许,只需要眨一下眼睛。”
张译这个教科书一样的回答,基本上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明星在偶像剧里表现得不错,但一上到大荧幕,就是各种尴尬。
这是因为,拍偶像剧那种套路化的反应,只用“表情包”表达感情的演技,是不适合电影的。
△对比一下就明白了,其实郑爽的表情幅度比章子怡在电影里更大(这可能是偶像剧的习惯),但一对比原来电影的表情,就让人觉得突兀。
最明显的例子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影版。
当时好多人吐槽这电影很烂。
除了粗制滥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玛丽苏偶像剧那一套矫情的做法,实在是经不起大荧幕的考验。
偶像们邪魅狂狷的表情,平时用手机看,就已经觉得浮夸了,现在还要把它放大好几倍,谁受得了?
△真的是再美好的颜都经不起浮夸的折腾
而好的电影表演,是怎样的?
就是不要演,真实地感受。
黄渤说过,在演《斗牛》的时候,他是切切实实和牛相处几个月。
每天和牛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把自己当成养牛的,才知道怎么控制这头牛,怎么和它拍电影。
△黄渤这张和牛一起的笑脸,还真不是摆个pose就能拍出来的,你得让牛信任你,你得和牛一起在摄影机前生活。黄渤的电影看上去那么自然、真实,是因为他背后下了很多功夫。
奚美娟拍《山楂树之恋》的时候,演静秋妈妈,是一个糊信封的。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职业,她也去了江西吉安一个专门做信封的地方考察。
奚美娟发现,做信封的人,因为裁纸多了,手巧得就像跳舞一样。
拍戏的时候,她就天天练,天天练,有一天纸真的在她手上飞起来了。
还有黄轩演《芳华》的时候,他要演出文工团的感觉,就要提前进组,和大家一起过集体生活。
每天练军姿、打枪、练舞,就像真的文工团那样生活,练了五个月,他们才可以演出那种在军队里的样子。
蒋雯丽也说过,在电影学院,也强调过,无表演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
他们老师当时最推崇的「电影脸」,是《追捕》里的高仓健。
推崇高仓健,不是说他在电影里有多帅,多cool,多有型。
而是喜欢他的真实。
“他那张脸,并没有任何的表演,但是却涵盖了很多的内容。”
从这一层面说,「电影脸」更像是一种专业态度。
它要求你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个角色,“演什么像什么”是不够的,最好还能做到“演什么是什么”。
最后,关于「电影脸」,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耐看,有内涵。
(是耐看,而不是好看)
因为电影相当于浓缩版的电视,两个小时就要演完一个人的一生。
在电视剧里,可能一集的内容,在电影里,仅仅就是几个镜头而已。
所以,这时候,更需要一张「有故事」「有内容」的脸,去给观众传达出更多镜头以外的东西。
△哥哥就是电影脸,他的一个眼神,就让人觉得写满了故事。
那什么样的脸叫「有故事」呢?
我讲一个简单的对比,你们就明白了。
李嘉欣和张曼玉,谁的脸比较像有故事,谁比较像「电影脸」?
讲真,光论颜值,我觉得应该是李嘉欣更高。
李嘉欣大概是我心中五官最标致的美女。
但是她的大多数电影作品,都眼神空洞,乏善可陈。
美是美的,但我只能记住李嘉欣的脸,记得她大大的眼睛,其他关于这个角色的内容,我完全想不起来。
△《古惑仔》这一幕,浩南抱着她叫小结巴的名字,你根本看不到李嘉欣眼中有痛苦。
张曼玉呢,其实也有过李嘉欣这种眼睛里完全没有内容的阶段。
△拍《缘分》的时候,张曼玉完全不知道什么叫演戏,她就是导演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人说她就像女道具一样,“除了美,没有一点其他印象”。
但是她,很快就在戏里成长了。
拍《警察故事》的时候,张曼玉因为被成龙骂哭了很多次,她开始改变自己对电影的态度,认认真真地拍戏,而不是走到镜头前摆pose。
△张曼玉以前的表情多浮夸,并没有比我们现在的偶像剧好多少。
拍《旺角卡门》的时候,张曼玉说是自己的转折点。
王家卫教会她怎样用心去体会角色。
“也就是那时起,我第一次发现演戏是需要认真琢磨的,我开始想要认真去做一个演员。”
△其实那时张曼玉演技还是很稚嫩,但你能感受到有变化了。
到《阮玲玉》,张曼玉真正在电影里发现了自己。
那时,是她人生的一个低潮期,她刚经历完“情书门”事件。(前任男友把她写的情书被全部公布在八卦杂志上)
被背叛的张曼玉,就像自己演的阮玲玉一样,在生活中,突然感受到悲伤、绝望……
这些敏感的情绪,让张曼玉可以更投入地去演阮玲玉,她也通过这个角色,去表达自己。
我最记得,是蒙受不白之冤的阮玲玉,回过头来面对路人那一幕。
那一个愤怒的眼神,把我给震住了。
这里面不仅仅是演技,更打动人的,是那种内心情感的爆发。
张曼玉好像就在那一刻,和阮玲玉这个角色,一起在电影里面,活了过来。
这之后,张曼玉就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演员。
她学会了把自己放到了电影里面。
她的角色,不只是剧本的,导演的,也是她自己的。
张曼玉的坚强,张曼玉的自信,都让她的角色,变得独一无二。
△在《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又演出了和阮玲玉完全不同的女性孤独
△《清洁》是张曼玉最特别的电影。那时候她已经和导演奥利维耶离婚了,但她依然和前夫完成了这部电影。有人说,这电影里,张曼玉很丑。但张曼玉根本不care,作家柏邦妮曾经这样评价张曼玉:“把自己扮美,我想很多女明星都能做到,但是像那么强大那么勇敢的美,就只有你一个人。”
而事实上,除了张曼玉,大部分出色的电影演员,也都是内心强大的。
他们都因为热爱电影这件事而成长。
像刚拿了东京电影节影帝的段奕宏,他曾经就是失败者。
考大学的时候,考了三次才考上中戏。
就算后来考上了,他也一直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好看。
“但你就是不打眼,又能怎么办呢?”
段奕宏说,表演让他学会了面对自己,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那些自卑、不安,其实就是我继续演下去的动力。”
△《暴雪将至》里的段奕宏,演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保卫科干事。段奕宏也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了东京电影节影帝。我觉得段奕宏确实是不帅,但他的角色里自有一份深沉,这是他作为一张“电影脸”的魅力。
黄轩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也是和段奕宏一样。
没有自信,遇到特别多的挫折。
本来演《黄金甲》的小王子,为电影试戏试妆半年,但开拍前,临时被换角。
在《春风沉醉的夜晚》,原本有40分钟的戏份,最后被剪得只剩下一个背影。
可就算是这样,黄轩也没有放弃过。
他说演员就是永远在等待和被选择。
面对机会,他能做的,就是慢慢地积累,等到终于属于他的时刻。
所以,你能看到,黄轩演的角色,虽然长相不突出,但他是有爆发力的。
他的眼神里,总是默默攒着一股狠劲。
而这些,演员藏在眼睛、嘴角的秘密,就是「电影脸」的真正魅力所在。
德国美学家艺术家汉斯·贝尔廷说过:
“所谓电影脸并不是指某个特殊的电影镜头,而是一张张面孔带着生命特有的感动和表情,直逼观众又忽而消失,除了在银幕上和漆黑的电影院里以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具有如此强大力量和暗示性的脸。”
△看到这段话,我首先是想起章子怡的宫二,关于章子怡的电影脸以前有文章写过:章子怡为什么总能赢?
将这段学术的语言翻译一下,你会明白,「电影脸」不是指某一张具体的、静态的脸,而是一个演员在电影里的综合表现。
它看似和长相有关。
但其实指向的,更多是演员的专业和投入程度,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信念感”。
△秦海璐说过信念感对演员来说是最重要的,在拍戏之前,你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演好。
理解了这个,自然我们就会明白「电影脸」为什么会被推崇。
我们喜欢「电影脸」,不只是喜欢他们这张脸,还喜欢他们藏在这张脸背后的态度和信念感。
演员的魅力,并不是由相貌决定的。
长得不打眼的人,只要足够努力,足够热爱,是可以在电影里,发光发亮的。
△周一围
△王千源
△黄璐 黄轩
而那些长得好看的,也不等于拥有一辈子的特权。
他们即使是“老天赏饭吃”,也需要通过演戏来提升自己的美貌。(像章子怡,像张曼玉)
这期间一旦偷懒、自我放弃,那他们那张万众吹捧的「电影脸」,就不复存在了。
△最近flop的最明显的,就是黄圣依了吧,她那演技,真的倒退了几万光年。
所以,你说,「电影脸」珍贵吗?
珍贵,因为它不是天生的。
「电影脸」难得吗?
难得,因为它只会属于努力的人。
花痴女王 | 文
关注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收看更多深度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