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拍摄节目(我心飞扬幕后揭秘)(1)

《我心飞扬》讲述中国冬奥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故事。

由徐峥监制,王放放执导,孟美岐、夏雨领衔主演的电影《我心飞扬》正在热映。电影灵感源自中国冬奥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原型人物是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电影讲述了1980年中国代表团开始参加冬奥会,屡次与金牌失之交臂。为实现零的突破,教练秦杉(夏雨 饰)组建以杨帆(孟美岐 饰)为代表的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临危受命向金牌发起冲击。>>>《我心飞扬》导演王放放:拼搏奋斗是体育精神,也是中国精神

电影中共有五场比赛:1995年国家队训练场、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1998年长野冬奥会、1999年长春冬运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这些比赛不仅向观众展示了短道速滑运动的“速度与激情”,还展现了中国体育人的热血与不屈。新京报专访导演王放放,他表示,这是国内第一部用商业手法拍摄短道速滑题材的电影,拍摄之前他将三位专业运动员训练成摄影师,提前把动作设计完,画成故事板,做成三维动画预览。在如此精准的设计下,才在68天的拍摄周期内完成了这个任务。

“好电影,从来不是钱堆出来的”

2021年3月2日,电影《我心飞扬》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开机。电影中,杨帆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短道速滑的成绩,专门去国外学习弯道超越技术。最初剧本设计了一段杨帆出国如何学会弯道技术的戏,但最后还是给删了,因为疫情原因没法实现。

原本剧组打算要出国拍摄这场戏,无法实现之后,剧组就想在东北找一些西方建筑,比如长春建筑学院,挺像国外建筑的。场景虽然解决了,但后面又遇到了问题——找不到会滑冰的外国人。没办法,最终只能放弃了这段拍摄。影片中,只能拿照片简单讲解了一下。

运动员拍摄节目(我心飞扬幕后揭秘)(2)

孟美岐和导演王放放在拍摄现场。

导演王放放说,虽然困难重重,但剧组工作人员没有放弃电影,更没有降低拍摄要求,“那时候电影人和体育人一样,在困境下没有退路,只有往前冲,那种奋斗的精神最后浓缩成电影里的冲劲儿,这与我们本身的工作状态有关系”。王放放特别认同一句话:“好电影,从来不是钱堆出来的”,钱太多的话,拍得就太舒服了,一切都顺理成章。只有当剧组遇到很多困难,每个工作人员去想办法克服它的时候,大脑才会特别兴奋,才会激发出一些好的想法和创意,电影真正的奥妙也在于此。

用三个月将运动员训练成摄影师

在导演王放放看来,《我心飞扬》在创作上有两个难点,一是剧本层面,二是如何拍摄短道速滑比赛场面。《我心飞扬》是一部体育电影,王放放说,这也算是一部动作电影,电影好不好看,取决于电影的视听语言能不能刺激观众情绪。

2012年王放放拍摄了《许海峰的枪》,片中许海峰打枪的动作比较文艺,瞄准很久才打一次枪,所以电影拍得也比较文艺。但是,短道速滑是一种高速运动,短道速滑场地一圈是111.12米,高水平运动员一般10秒左右就能滑一圈,特别是在弯道过程中,有很大的转弯,运动员在保持速度的同时还要保持平衡,有运动与力量的结合,拍出来就会特别有速度感和刺激感。

但是,短道速滑的动作镜头并不好拍。导演不是要解决演员或者运动员怎么滑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摄影机跟运动员的联动问题。虽然短道速滑运动是有规律的,但这是一个变化性的运动,有时候摄影机很难跟踪运动员。如何把摄影机和运动员控制在一起,剧组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有些是通过特效镜头来完成的,有些是实拍的。实拍时,最开始摄影组的几位摄影师想去掌机,但毕竟短道速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运动,别说拿着摄影机在冰面上高速拍摄,就连穿着冰刀在冰面上站一会,脚都麻了,最后只能放弃。

运动员拍摄节目(我心飞扬幕后揭秘)(3)

如何解决摄影机跟运动员的联动问题,成为拍摄的一大挑战。

将摄影师训练成运动员不太可能,但是将运动员训练成摄影师相对容易些。剧组找了三个省队的速滑专业运动员,花了三个月时间把他们训练成摄影师,让他们天天背着很重的摄影器材,在冰面上滑来滑去。有手持摄影机放在身体前面的,就可以从后面的视角拍运动员;有把摄影机放在背后的,从前面的视角拍运动员。剧组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各种各样的摄影装备,将摄影机放在头部、腰部、腿部,去捕捉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细节。

让王放放特别感动的是,剧组招来的几位专业运动员非常敬业,在拍摄过程中他们也经常摔倒,但摔倒了站起来继续拍摄,坚持完成表演任务。

68天拍摄,需要精准设计

2021年5月8日,《我心飞扬》宣布杀青,拍摄历时68天。对于一部体育电影来说,拍摄效率相当高。之所以这么高效地完成任务,与王放放导演理科生的身份不无关系。王放放做事特别有条理,计划性很强,计算东西特别精准。

王放放也坦言,拍摄《我心飞扬》确实需要精准的设计。如果拍摄冰场内的比赛场景,摄影器材搬上去之后,对冰面是有破坏的,之后拍摄还得重新浇冰,把冰面变光滑才能继续拍,会消耗时间,所以机器什么时候上冰,什么时候下冰,必须经过精确计算才行。

拍摄一场冰上比赛,王放放要提前在工作室画好故事板。如果这场比赛计划三天拍完,那就要统筹好拍摄时间。因为除了要拍摄冰面上的动作,还要拍冰场外教练、队友等人的反应镜头,冰上先拍哪些人,冰场外先拍哪些人,都得做好规划。

运动员拍摄节目(我心飞扬幕后揭秘)(4)

《我心飞扬》拍摄历时68天,对于一部体育电影来说,拍摄效率相当高。

因为涉及很多动态的东西,导演还不能完全靠画故事板来解决。导演团队还要提前大概五六个月,让特效组进来,将比赛中的镜头做成动画预览,用特效做出运动员三维模型,直接还原比赛,甚至演员表情都要做到还原。如果这场比赛时长两分半钟,基本这个动画预览也是这个时间。现场拍摄时,直接去执行就好了,即便这样执行起来也非常困难,因为运动员体力消耗很大,滑多了也累,冰刀也会破坏冰场,还得浇冰,至少要等半小时,所以要有特别缜密的计划才能完成。

王放放说,《我心飞扬》是国内第一部用商业手法拍摄短道速滑题材的体育电影,拍摄之前就把动作设计完,画成故事板,做成三维动画预览,“拍完之后剪得老快了”。

新京报资深记者 滕朝

资深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