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别”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最重要是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最重要是什么(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最重要是什么

“男女有别”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

王营

据报道,杭州采荷二小关注学生动态发展,近年来推出学生成长册,分为蓝色的男生版和粉色的女生版,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穿戴仪表方面,要求男生“每天戴红领巾,红领巾干净”,要求女生“红领巾干净平整”;在日常礼仪方面,要求男生“公共走廊不追跑”,要求女生“公共走廊不大声说话”。

说到教育,人们常会想起孔子说过的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意思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长施以不同的教育。杭州采荷二小对男女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看上去好像对学生“不平等”,实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小学阶段,男孩和女孩不仅存在着生理方面的差异,还存在着心理、性格、行为、智能以及情感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比如在行为方面,男孩大多数活泼好动,女孩子则大多喜欢安静;在情感方面,男孩大多容易冲动,善于表现自己,女孩则要含蓄、细腻一些;在智能方面,小学阶段女生发展速度往往快于男生。针对男女生这些不同的表现,学校如果采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学生,显然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杭州采荷二小正是看到了男女生的这些差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日常礼仪方面,要求男生“公共走廊不追跑”,“教室里不打闹”,因为小学阶段男生比较好动;对女生则没有这一条规定,变成了“公共走廊不大声说话”,因为女生比较文静,但语言功能发育较好,要求他们不大声说话就可以了。针对男女生不同的行为表现,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种“因性施评”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性别差异,又抓住了各自不同的行为特征,而且要求具体,便于操作,这正是“因材施教”的应有之义。

更为重要是,这所学校不仅仅止于对男女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还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采用了一种补偿式评价,用学生的强项弥补弱项的不足。比如体育测试中的跳绳是120分满分,其他项目是100分满分,以往女生跳绳是强项,有优势。现在把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也设为120分,仰卧起坐男生比较厉害,就可以弥补跳绳方面的薄弱。这样以来,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可以在体育、社团活动等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将“因材施教”真正落到了实处。

“因性施评”、“因性施教”是近年来颇具争论的一个话题。早在2008年,北京市教委就要求从当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初中体育课实行男女生分班,原因是初中以上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在体育锻炼上存在性别差异,女孩侧重一些柔韧性的运动,如舞蹈,而男孩喜欢一些对抗性运动,如蓝球、足球等,采取男女分班教学能使男孩和女孩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锻炼。

对于此举,有的专家赞成,有的专家反对,但北京市一些学校的实践证明,男女生体育分班教学,不但有利于男孩的发展,也有利于女孩的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益。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子高中,地处云南山区,大大提升了女孩学习的自信力,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可见,虽然“因性施教”、“因性施评”不能完全等同于“因材施教”,但只要这些做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益,不妨拿来一试。

事实证明,由于每个儿童所接受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小学阶段男女心理发展的总体差异并不一定在每一个体身上体现出来,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实施科学的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男女生心理发展的各自优势,控制和弥补其各自的弱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等因素实施因材施教,而且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特点和不同成因,在实施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上做到男女有别,因性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