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要背的口诀(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1)

一、基本知识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一个碳原子实际质量的1/12(kg),(单位为“1”,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4、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5、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6、原子的结构: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18、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19、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20、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1、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Cl- HNO3==H NO3- H2SO4==2H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OH- NaOH==Na OH- Ba(OH)2==Ba2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NO3- Na2SO4==2Na SO42- BaCl2==Ba2 2Cl-

26、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7、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8、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物理变化)。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化学变化)。

29、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元素

名称 氧 氢 氮 氯 碳 磷 硫

符号 O H N Cl C P S

金属元素

名称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铜 汞 银 锰 钡

符号 K Ca Na Mg Al Zn Fe Cu Hg Ag Mn Ba

原子团(根)

名称 氢氧根 硝酸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磷酸根 铵根

符号 OH- NO3- CO32- SO4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 K 、Na 、H 、Ag 、NH4 2价 Ca2 、Ba2 、Mg2 、Zn2 、Cu2 、Hg2 、Fe2 3价 Fe3 、Al3

-1价 Cl-、OH-、NO3- -2价 O2-、S2-、CO3 2-、SO4 2-、 -3价 PO43-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及物理性质

名称 化学式 俗称 主要物理性质

硫 S 硫磺 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氧化碳 CO2 固体俗称干冰 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体干冰易升华。

一氧化碳 CO 煤气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有毒性。

甲烷 CH4 沼气、坑气 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氧化钙 CaO 生石灰 白色固体,易吸水,有腐蚀性。

氧化铁 Fe2O3 铁锈、赤铁矿 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四氧化三铁 Fe3O4 磁铁矿 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氢氧化钠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有强腐蚀性。

氢氧化钙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口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且吸湿结块。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但溶解度比Na2CO3小。

氯化钠 NaCl 食盐

碳酸钙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硫酸铜 CuSO4 白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蓝色。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蓝矾、胆矾 蓝色晶体。

高锰酸钾 KMnO4 灰锰氧 紫色有光泽晶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紫色。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铜绿 绿色粉末状固体,不溶于水。

氯化银 AgCl 新制得为白色凝乳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硫酸钡 BaSO4 天然产称重晶石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

氢氧化铁 Fe(OH)3 新制得为红褐色沉淀。

氢氧化铜 Cu(OH)2 新制得为蓝色沉淀。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 MnO2 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 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 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 2HCl==CaCl2 H2O 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 H2SO4==ZnSO4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 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 CuSO4==FeSO4 Cu

(8)炼铁原理:3CO(也可以用H2、C来炼铁) Fe2O3==2Fe 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 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 CO2↑(条件:高温)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银白色金属的粉末都是黑色)、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含Cu2 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 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 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CaSO4、BaCO3(溶于酸)、AgCl(不溶于稀HNO3)、BaSO4(不溶于稀HNO3)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7、有毒的:气体:CO

五、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CaSO4(微溶)、Ag2SO4(微溶)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化合物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微溶)、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 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 水→碱)。

4、

六、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 B→AB 多变一 例:C O2== CO2 CaO H2O===Ca(OH)2

分解反应:AB→A B 一变多 例:2H2O===2H2↑ O2↑ H2CO3==CO2↑ H2O

置换反应:A BC→AC B 单换单 例:Fe CuSO4==FeSO4 Cu H2 CuO==Cu H2O

七、化学之最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5、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6、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7、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9、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10、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八、气体的鉴别

(1)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能复燃的是O2;

(2)C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3)空气、O2、CO2、N2、H2 等多种气体:先用燃着的木条,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4)H2、CO、CH4 三种可燃性气体:先点燃在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后往烧杯中倒少许澄清石灰水鉴别。

九、物质的除杂(括号内是杂质)

1、CO(CO2):通过NaOH溶液吸收掉CO2气体。方程式为:CO2 2NaOH=Na2CO3 H2O

2、CO2(CO):通过灼热的CuO除去CO气体(也可除去氢气)。方程式为:CO CuO = Cu CO2

3、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O2气体。方程式为:2Cu O2 = 2CuO

4、Cu(Fe):加入足量CuSO4溶液。方程式为:Fe CuSO4=Cu FeSO4

5、KCl(MnO2):先溶解,后过滤,再蒸发。(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一种难溶均可用该法除杂)

6、CaO(CaCO3):高温煅烧。方程式为:CaCO3==CaO CO2↑

十、化学中的“三”(熟悉即可)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3、还原氧化铜(冶炼金属)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4、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小)。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注:过滤失败的三个原因:(1)滤纸被捅破;(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3)承接容器不干净。

1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5、取用药品“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原子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8、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

1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0、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十一、必备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 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点燃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 5O2点燃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O2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 O2点燃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 O2(不充分)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高温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 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 3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MnO2 O2↑

15、电解水:2H2O通电2H2↑ 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 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CO2↑

(三)置换反应

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 H2SO4=ZnSO4 H2↑

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 2HCl=ZnCl2 H2↑

20、铁和盐酸:Fe 2HCl=FeCl2 H2↑

21、铁和稀硫酸:Fe H2SO4=FeSO4 H2↑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Cu H2O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CO2↑

24、碳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3CO2↑

25、铁和硫酸铜溶液:Fe CuSO4=Cu FeSO4

26、铜和硝酸汞溶液:Cu Hg(NO3)2=Hg Cu(NO3)2

27、氢气还原氧化铁:3H2 Fe2O3△2Fe 2H2O

28、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Al2(SO4)3 3H2↑

(四)复分解反应

29、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 2HCl=CaCl2 H2O CO2↑

30、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 2HCl=2NaCl H2O CO2↑

31、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2FeCl3 3H2O

(五)其他

3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Ca(OH)2=CaCO3↓ H2O

33、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 2NaOH=Na2CO3 H2O

3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Cu CO2

3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 Fe2O3高温2Fe 3CO2

36、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点燃CO2 2H2O

3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点燃2CO2 3H2O

十二、化学实验

1、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固( 固)

加热 固 液

简易装置 固 液 排水法 向上

排空气法 向下

排空气法

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 固)]或[固 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固 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固 液]

反应原理 2KMnO4==K2MnO4 MnO2 O2↑

2H2O2==== 2H2O O2↑ Zn H2SO4=ZnSO4 H2↑

Zn 2HCl=ZnCl2 H2↑ CaCO3 2HCl=CaCl2 H2O CO2↑

仪器装置 见1中 发生装置同CO2收集装置排水或向下排气法 见1中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

(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①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十三、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铁粉(银白色金属的粉末都是黑色);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2NaOH==Na2CO3 H2O(H2CO3 2NaOH==Na2CO3 2H2O)

SO2 2KOH==K2SO3 H2O

H2SO3 2KOH==K2SO3 2H2O

SO3 2NaOH==Na2SO4 H2O

H2SO4 2NaOH==Na2SO4 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H2O==H2CO3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N2O5 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2HCl==CuCl2 H2O

Cu(OH)2 2HCl==CuCl2 2H2O

CaO 2HCl==CaCl2 H2O

Ca(OH)2 2HCl==CaCl2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H2O==2KOH Na2O H2O==2NaOH

BaO H2O==Ba(OH)2 CaO H2O==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 H2O Cu(OH)2==CuO H2O

2Fe(OH)3==Fe2O3 3H2O 2Al(OH)3==Al2O3 3H2O

(二)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解答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3、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化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

4、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元素质量混合物质量×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5、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求是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在对应位置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