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雨落对于女性题材的电影,都比较关注。
主要因为,她们敢于做真实的自己,敢于表达对人生,时代,命运的反抗。有着细腻而真挚的感情,其中不乏对独立意识的觉醒,在我的印象中,最深的是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电影作为一部出彩的国产片,获得了第48届威尼斯银狮奖最佳影片,主竞赛金狮奖提名,以及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讲述的是深宅大院里一群女人的故事。
纵观,张艺谋90年代的电影,从《活着》《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红高粱》。聚焦的是旧中国时的社会容貌。一种对于个性的扭曲,对于尊严的践踏,对于时代的畸形。在影片,通过女性的镜头一步步走向与这个时代潮流相反的一面。
尤其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对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进行了极富象征性意义的渲染。与其说,这是一场封建的批判,不如说这是对时代下弱势群体的质问。究竟是制度创造了规则,还是规则诞生了制度。
鲁迅笔下“吃人”的血馒头,对于人们思想上麻木,以及时代潮流冲击下的迷茫,透过影片,依旧能看见其中的影子。
《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是对于女性命运的质问,更是一场对于时代步伐的审问。
时代之下的女性悲歌每个时代的女性,都有着旗帜鲜明的特色。或默默无闻,或愤气填膺,或满腔热血,正是她们的背后努力,才使其发挥着这个时代的一抹阳光。
而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就展现了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女性,她们围拢在男性的周围,秉承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可以说,故事中的陈家大院展现的是一幕封建社会下的家庭阴影。那种无形的礼教,压抑着难以踹息的女性艰难的生存。而这也深深地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故事中,展现的五个女性,都有着旗帜鲜明的特点。大太太是一位上了年龄的女人,儿子在外经商。而且每次登场都是手里拿着佛珠,面容安详。作为原配面对丈夫的不断娶亲,也早已选择了沉默。静静地承受着岁月带给她的孤独,而她也是封建思想感染最重的人。所以,只能凭借佛珠给她带来一点心灵上的安慰。
二太太看似外表和蔼可亲,温柔善良,其内心却很有心机。相比大太太的麻木,她的机关算尽,处处勾心斗角。又何尝不是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里,沦为了牺牲品。为了取悦对方,已经丧失了底线。
三太太却是一个外表争风吃醋,内心十分善良,又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她会为了丈夫娶了新的太太而选择闹腾,敢于去选择自己追求的,对于丈夫的一再忽视,选择出轨,不失为是对这样一种制度的反抗,即便最后暴露后的凄凉却显得异常悲壮。她没有走上其他女人的道路,选择了追求自我。
雁儿是影片中,最悲凉的一个女性。她没有走上抗争的道路,却沉浸在成为“四太太”的幻想中。她是一个下人最直观的折射,被奴隶,被命运玩弄,最终却依旧难以表达自我,沦为时代里的炮灰。她是影片中,最被忽视的一个角色,没有真正的在意过她,颂莲假怀孕的事情被曝光后,才真正的注意到她,但带来的又是什么,同样是冷漠,是忽视。最终,跪在雪地里冻死,也没有感到悲凉。
四太太颂莲,作为影片的主角是一种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念过书,有知识有教养。但依旧难以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满足母亲的意愿,嫁到了有钱人家。对于她而言,却是被无奈的推着向前,没有自己的选择的权利。只能最终沦为男人身边的女人。
颂莲初次去陈家大院的形象,是一种典型的五四青年装束,一身蓝白学生装两条麻花大辫子,接受着潮流的思想,有着自由平等的观念,以及渴望得到尊重和平等。但最后走进了四四方方的院子,被命运所束缚。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展现了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女性生活状态,精神层面以及面对争风吃醋的普遍困境。面对单调乏味,空荡冰冷的大院,只能选择默默的承受,而关于女性的魅力,也真正的表现在博得男性青睐。
这可以说,是一种潜意识的意识驯化,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强迫式压制,这也是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意识。摆在她们面前的路,只有竭尽全力地讨好男性,才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从锤脚,到吃的饭菜。都决定于红灯笼摆在谁的门前。这是一种无时无刻,都在主导着她们的生活。
在这样男性的社会里,她们注定没有话语权,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力。
意味深长的视听语言,人物冲突《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作品中,色彩运用堪称经典的作品。其中,对于红,黑,白,蓝的运用,可谓是一种极佳的视听语言。
全片以一种红色为主色调,代表了一种非常喜庆的颜色。原本作为一种大吉大利的颜色,影片中却成为了一种束缚,一种压迫。红色代表着权力,代表着在这个家庭里的地位,与环境的衬托显得格外的尖锐。相比之下,黑色则是一种安全的颜色,但背后依旧笼罩着一种封建的阴影。
除此之外,还有白色。这白色是大雪覆盖之下的白色,象征着一种纯洁善良,一种干净透明。但背后却是一种人世间的世态炎凉,是一个上演死亡的舞台。看遍这世间的荒唐,只有白色显得如此凄凉。
另外,灰色则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凶神面孔,它是高墙砖瓦围绕之下的灰色。有着难以被跨越的鸿沟,有着难以挣脱的束缚,同样也有着女性难以摆脱的时代命运。
在这些色彩的不断交织中,上演着整个家庭社会背后的故事。借大红的灯笼,代表了这个院子里至高无上的丈夫。同时,借红灯笼也寓意着整个深院大宅里,难以熄灭的女性欲望。为了地位,优待,宠幸上演着争风吃醋般的戏码。
而在这美好大红灯笼的背后,则是被扭曲,被异化的人性,她们成为了边缘群体,不被整个家庭所包容,不被平等看待,只成为了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
同时,大红的灯笼也暗示了最后主人公的命运。从刚开始嫁入陈家大院时的点灯,到耍小性子被灭灯,再到假怀孕时的长明灯,以及被发现时的封灯。随着灯光的明暗,凸显了人物面对的矛盾以及冲突。
其中,长镜头的运用,画面的对称构图,都有着一种旧中国天圆地方的象征性,建筑风格的运用,始终贯穿于这部影片。表达的是一个保守落后的社会,一个密闭的世界。同样是一种女性难以摆脱命运的折射。
封建礼教中的自我反抗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于女性阶级,命运的抗争是这部影片的亮点。其中,“独立和觉醒”也是始终贯彻于影片中。更加的倾向于赋予人物更多的复杂性,以及真实感。
透过深宅大院,展现了女性的普遍困境,在这里没有选择权,只能委屈求全,甘于男性的背影之下。而精神世界的富足,也建立在满足男性的基础之上。封闭的环境让她们丧失了最后的一点选择权利,最后只能沦为孤独,亦或是死亡。
不过,对于其中对于男权的反抗,以三太太的出轨显得格外的精彩。这是一种敢于追求自我的精神诉求,是一种对于制度,意识的彻底挣脱。它跳脱出了男权主导下的社会,敢于去表达自我,同时去选择追求自己的爱情。而这样的选择,正是不去取悦,依赖男性。
在与这个社会道德相驳的潮流中,离经叛道选择成长,选择真正的面对自我。然而,这却得不到整个社会的尊重,甚至最后被戕害。三太太对于这样的选择,尽管看起来有悖伦理道德,但却值得人尊敬。
另外,还有雁儿对于地位,阶级的反抗。作为一个最被忽视的群体,却敢于追求自我,大红灯笼作为只有这个院子男人才有的权力,雁儿私底下却点满了一屋子灯笼。她是一个最卑微的女性,却有着自己的个性。
面对颂莲占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四太太位置,敢于直抒胸臆。与其针锋相对,这正是一种不甘于命运摆布的倔强,同时,当红灯笼被烧之后,梦想的破灭也直接导致了她最后的结局。而这正是一种女性对于权力的渴望,对于一种封建礼教戕害的展现。
但同样是悲凉的,她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甘心被人利用。当真正的陷入困境,沦为炮灰谁又为她真正的说过一句话。在他们看来,雁儿不过是一个卑微的下人,是一个最没有选择权的丫鬟。对于她,更没有选择自己权力的地位。无疑,这样的女性让人最可悲。
面对这样一种内心深处的反抗,女性的出路又在哪里?影片的结尾,颂莲在大院门口不断的徘徊,正是一种女性对于未来的迷茫。
其实,透过影片可以看出,对于女性的权益在于真正的坦然相对。如果选择沉默,最终只会成为下一个大太太。然而,敢于表达自我,即便被这个社会所不容,但单就选择了自己追求的一切。同时,真正的强大,一定是基于思想的开放,而正需要不断去学习,不断加深各方面的认识。
才能够真正的懂得去捍卫自己的权力,相比狭隘保守的社会,只有精神上的真正独立和自由,才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也注定会面对,精神上的矛盾,困惑甚至迷茫。
影片颂莲门口的徘徊,一种迷茫的状态,表达的正是女性对于自我困境的深邃思考。“女性的独立和成长,注定是一个布满荆棘的道路”然而,在这样的道路上也注定了会遇见很多难以跨越的困难,但正是内心一种生生不息的欲望,才使得她们不断的克服困难,实现自我。
而这正让我感到激励人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