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

电影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描述五四前后,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女人们为了争宠互相算计和争斗的故事,揭示了“一夫多妻”制度下封建家庭内部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表现在不平等婚姻制度下女性的恐惧痛苦与无力的抗争。

尤其是主人公颂莲的人生悲剧,从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女人们在夫权社会里个性的磨灭、尊严的丧失以及人生价值湮灭的悲剧以及悲剧形成的原因。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1)

01.社会原因:传统价值观对女性的物化与奴化

传统的价值观里,女性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永远是从属的。

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性饱受这种思想的荼毒,早就认同了这种理念,她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沦为男人的附庸,被奴化,被物化为传宗接代或者供男人玩乐的工具,失去了自我而不自知。

这种观念无疑对男性是有利的,在男权社会里,这种观念不断被强化,女性越发丧失了自我意识,丧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缺乏经济基础和独立意识支撑的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越来越强,恶性循环之下,女性的个人价值完全被否定了。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2)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背景在“五四运动”前后,“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次思想解放和妇女解放的运动。随着西方男女平等思潮的涌入,封建纲常伦理文化受到了冲击,女性个性独立的口号被提出,并受到先进知识分子广泛的认同。

但同时,传统价值观依然很强大,旧有的制度与伦理纲常还牢牢占据着大部分国人的思想意识,这些新与旧思想的交替,必然在社会生活中以某种形式产生碰撞,并引发一系列反应。

同一时期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中,主人公子君追求独立与爱情以悲剧告终,就是新思潮与旧思想碰撞下产生的结果。子君们的反抗就像是深潭微澜,很快又被深不见底的水吞没,妇女的解放运动艰难而漫长。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3)

02.家庭原因:一夫多妻制婚姻之下,失宠的恐惧与痛苦使女性的争斗成为必然

一个丈夫,多个妻妾,每个女人都想得到丈夫的宠爱,争宠是必然的局面。

而且在陈家大院里,为了刺激妻妾们的争宠意识,可谓无所不用。

“听招呼”、亮灯笼、捶脚、点菜,这就是伺候好丈夫的奖赏,女人们全然忘记了,把她们脚捶舒服的目的就是“更会伺候男人了”,她们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被奴化,而是谁受宠,谁得益的表象。不受宠,连下人都瞧不起,这是陈家大院的规矩,也是每一个妻妾成群的家庭的现实。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4)

这种观念不断被强化,促使女人们把全部精力用在讨好丈夫身上,就像一棵棵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互相绞杀,只为争得那一点点空气赖以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颂莲也不能置身事外。

在女人们的争斗中,二太太铲除了三太太,摆平了颂莲,但依然摆脱不了她悲剧性的结局。

电影结尾,年轻的五姨太被娶进家门,她依然要面对失宠的恐惧与痛苦,投入下一轮争斗。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5)

苏童说:“许多读者把《妻妾成群》读成一个旧时代女性的故事,或者一夫多妻的故事,但假设仅仅是这样,我绝对不会对这篇小说满意的。如果把它理解成一个关于痛苦和恐惧的故事呢?假如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那我对这篇小说就满意多了。”

一夫多妻制下,没有哪个女人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因为她们的敌人不是其他太太,而是不平等的婚姻制度,是封建礼教,是夫权至上的伦理纲常。她们不具备与之对抗的的能力,只能被驯化成奴隶,被物化成工具,被扭曲成非人,在封建家庭模式中苦苦挣扎。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6)

03.个人原因:个人选择以及思想性格的矛盾,导致发疯的结局

父亲去世后,作为上过大学的洋学生,颂莲并没有产生独立意识,她没有勇气走向社会,不想通过做工养活自己。当时整个社会女性自食其力确实很艰难,但嫁有钱人的选择其实暴露了她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婚姻是女子获得幸福的途径与生活的保障。所以,她选择了去给有钱人做小,这也就意味着她认可成为男人的附庸,认可自己的从属关系,这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7)

看清二太太慈眉善目伪装下对她的阴狠歹毒后,她剪破了二太太的耳朵。可惜她虽然硬起了心肠,却没有足够的狠毒与计谋来支撑自己的斗争。假怀孕遭二太太算计被封灯,她就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她毕竟太年轻,先识人不明,后智谋不够,阴狠不足;又性格倔强,不识世故,远不是蛇蝎心肠的二太太的对手,她的失败是必然的。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8)

她毕竟是上过学的,接受过新的思想,所以,一出场,她还带有新派女性的特点,梳辫子,穿学生装,避开接自己的花轿,自己提个箱子,走着来到陈家大院,显示了独有的个性特点。但显然,陈家大院不需要个性,它需要的只是对老规矩的服从。

她被服侍梳头换装,捶脚,点灯笼,每一次都告诉她这是府里的规矩。老规矩就是这个家庭里的无上法则。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9)

颂莲的到来没有给它注入新鲜的色彩,老规矩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掉她的个性,她无力挣扎,只能适应。她清楚自己的工具属性和女奴定位,却不得不为了保住它费尽心机。

受宠到失宠的过程,使她逐渐清醒,她看清楚了自己乃至整个陈府女人在老爷心中的地位,不过是一件想穿就穿想脱就脱的衣服,她开始思考,“在这个院子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她毕竟接受过新思想,对于女人作为“人”的属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处境,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知。但越是思考,她便越是痛苦。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10)

在争宠失败尤其是间接导致了雁儿死亡之后,她陷入了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之中,发出“死了比活着好”的感慨。她因醉酒泄露三太太的秘密,又在“死人屋”偷看到了三姨太的死,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却被老爷威逼“你什么也没看见,你疯了,你已经疯了!”她不想害死人却偏偏间接害死两个,想反抗却不敢反抗,想麻木又难以麻木,不想妥协又必须妥协。她终于承受不住外界和自身的压力,精神彻底崩溃,她真的疯了。

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的爱情悲剧性(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发疯看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剧人生)(11)

结语:疯了后的颂莲,又穿上了学生装,梳起两个大辫子,也许,这才是她内心深处的向往吧。可惜,她走不出四面的高墙。这高墙,是当时的社会、家庭给她筑起的牢笼,也是她自我不能突破的藩篱。

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个非常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电影通过颂莲及其他女性人生价值的毁灭,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旧时代不平等婚姻制度下女性的挽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现在,男女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女性作为“人”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好多女性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仍然有一部分人,固守着大男子主义思想,物化女性,歧视女性;也有一部分女性为了享受安逸的生活,自愿充当男人的附庸,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依然起着深刻的警示作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净植,让我们一起感悟、成长,遇见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