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放眼上党大地,一幅金灿灿、黄澄澄的丰收图景扑面而来,处处都是“希望的田野”,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1)

图为:太行山水惹人醉

自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长治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出成果,沃野千里谱写新华章。

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筑牢防返贫“堤坝”

几天连绵的秋雨过后,天气终于放晴。沁县沁州黄镇檀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宏伟从田埂上走过,望着层层梯田里金灿灿的谷子喜笑颜开。“又是一个丰收年!”

然而,今年6月份,同样是在这片田地上,李宏伟却愁眉不展。当时,旱情持续,作为沁州黄镇主导产业之一的谷子长势不容乐观。

沁州黄镇是沁州黄小米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今年,该镇获批省级示范创建项目——沁州黄小米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成了2955亩沁州黄有机小米种植基地,全镇沁州黄小米种植总面积达1.3万亩。原本指望着特色种植能够让群众增收致富,然而持续干旱却让老百姓愁眉不展。

坚决守住底线,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沁州黄镇第一时间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调集各方抗旱力量,成立技术服务指导组,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和服务。全镇抽调127名党员在镇党委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旱工作,最大程度减轻旱情对谷物生长的影响。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2)

图为:丰收的喜悦

沁州黄镇的应急响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不但第一时间抗旱保苗,同时还延续原有的补贴政策,这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确保了沁州黄这一优势产业的良性发展,也确保了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沁州黄镇党委书记田冠英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返贫“堤坝”至关重要。长治市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帮扶机制,先后出台了《长治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举措。

与此同时,长治市还创新性地实施一、二、三级预警监测对象,产业项目同享扶持、技能培训同享免费、就业安置同享补贴、小额信贷同享政策、防贫保险同享理赔、中医中药同享补助、低收入认定同享救助的“三级预警、七策同享”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缴纳防返贫险,并针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在全省创新出台了中医中药治疗帮扶政策。

截至今年6月底,长治市对全市脱贫户98205户250790人,监测户7036户16184人,2022年新识别监测户412户1069人,全部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地兜牢了防止返贫的底线。

秋收时节,黎城县程家山镇北流村脱贫户刘辛安的心情格外愉悦。今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发展起了300亩优质辣椒种植产业,刘辛安不仅将自家的4亩农田流转给了集体,还在种植基地务工,一年下来增收了5000多元。除此之外,为稳定脱贫户收入,刘辛安还在村里担任护林看护员,每年能够有8000元的收入。与以前的日子比,刘辛安很满足。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3)

图为:特色种植结硕果

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长治市出台《支持脱贫人口稳定增收20条硬措施》,从加强领导、产业帮扶、奖补激励、稳岗就业、社会帮扶、兜底保障、资产收益7个方面给予针对性帮扶,全力以赴增加收入。

长治市充分利用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开发设置公益岗位,光伏收益80%以上用于公益岗位工资和小型公益事业支出,带动脱贫群众就近就业。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人均达到6157元。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缴纳防返贫保险,对收入不达6500元的脱贫群众,由防返贫险一次性补足。建立完善脱贫人口数据监测体系,确保脱贫人口数据统计准确、科学。

据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1.3万元以上,增幅有望突破20%。

牵牢产业兴旺“牛鼻子”

激活振兴原动力

原来闲置的荒山荒坡,如今成了仿野生党参种植基地;长期产业落后的乡村,短短半年间引进了5家中药材企业;苦于没有就业渠道的群众,在家门口变成了产业工人……短短半年间,平顺县西沟乡韩家村、申家坪和下井村的变化,成了十里八乡乡亲们口中的美谈。而他们的变化,来自于“村级联建”的成果。

西沟乡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全乡国土面积9.42万亩,中药材面积2.6万亩,占比达到了28%。近年来,西沟乡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规划“一带四沟”的中药材种植布局,扶持壮大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实体9家,初步实现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但是也受到多种条件限制,产业发展难突瓶颈。

为了切实夯实产业基础,西沟乡依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指导三个村党支部根据发展实际成立“西沟乡中药材产业联盟”党委,实行对策共商、大事共议、难题共解、实事共办,逐步解决产业发展问题。

经过半年的运行,如今该产业联盟已形成了种植基地、仓储基地、加工基地、电商基地、培训基地,整个产业布局涵盖了中药材育苗种植、冷链仓储、产品加工、电商销售以及技术培训,并引进了平顺县绿都种养专业合作社、平顺县瑞茂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平顺县三里湾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平顺县晗烨养殖有限公司、平顺县深呼吸养殖有限公司联合经营,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4)

图为:采摘园中体验农家乐

牵牢产业兴旺“牛鼻子”,激活“振兴”原动力。一切围绕发展产业办,一切围绕群众致富干,长治市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向农村、农业倾斜,形成了乡村振兴发展合力,大大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自发展起旱地西红柿种植产业以来,不断扩大规模、改良种植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村。同时,还带动周边村庄一起发展,形成了规模效应。

壶关县因势利导,不但在店上镇打造旱地西红柿特色小镇,还把其作为兴村强县的特色产业来抓。目前,壶关县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年产量37万多吨,带动1万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优势产业的持续壮大,带来的不仅是农民的富足,还有思想的解放、新业态的兴起。

又到了新小米上市的季节,武乡县丰州镇兴盛垴村的乡村e镇格外热闹。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5)

图为:乡村巨变美如画

“小米乡村e镇项目的建设,让村里的小米通过电商变成‘金米’,山货变身‘香饽饽’,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兴盛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红星欣喜地说。

兴盛垴村作为培育小米乡村e镇的核心区,依托驻地企业太行沃土产业园,通过搭建“村企联建”平台,集聚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百谷园”等项目,整合特色农产品向乡村e镇集中,打造电子商务集聚高地,让更多村民跳出传统销售模式,走上电商路。

紧紧抓住新业态崛起的良好契机,武乡县把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以创新营商环境为牵引,多点发力、多方联动,从“人才、产业、服务、激励、品牌”入手,深入推动培育乡村e镇工作,带活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县有品牌、乡有产业、村有产品,业业有特色、业业都兴旺,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实践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力量正演绎着上党大地澎湃激昂的丰收壮歌。

用活用足政策“组合拳”

合力汇成“大合唱”

张强来自壶关县的农村,高中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到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煤矿智能开采专业就读。不但学费全免,还在入学时签订了就业协议。张强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张强所享受的“订单式”培养政策,是长治市提升脱贫劳动力技能的重要举措之一。长治市采取“政校合作,定向培养”模式,帮助脱贫群众提升学历、提升技能、提升能力,全方位培养乡村技能人才,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只是新生活的起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长治市充分撬动政策的杠杆作用,用活用足政策“组合拳”,切实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为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长治市在严格落实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项目开工建设、小额信贷投放、政策培训宣传、产销对接消费帮扶5个“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基础上,结合实际推进“推动政策创设落实”专项行动,形成了“5 1”重点任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进村入户、跟踪服务等举措,使脱贫群众全面享受各类政策。

今年上半年,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总人数达104731人,为上年度的105.28%;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2022年全市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1.33亿元,1766个年度实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不断加大小额信贷投放,上半年全市为5170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投放小额信贷2.58亿元,完成“百日攻坚”目标任务的121.9%……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6)

图为:家门口就业增收

走进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高标准建设的旱地西红柿产业园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产业园区水路电齐全,我一口气承包了21个蔬菜大棚。我们种植的是晚熟品种,错峰上市,销路不用愁。1个大棚最少也能挣2万元。如今搬出大山,不但有活干、有钱赚,居住环境也好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承包户贾红军说。

石堡寨村由石岩头、西堡、寨上3个村合并而成,是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之一。在工作中,他们推行党组织“加强”、干部“加压”、建设“加码”、发展“加速”、工作队“加力”的“5加”治理模式,驶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长治市不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聚焦199个集中安置区和10941户30006名搬迁人口,开展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就业帮扶、乡村治理等专项行动,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7)

图为:特色民宿受欢迎

以党建为引领,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落实。长治市在199个集中安置区,新成立党组织9个,加之原有党组织190个,实现了所有安置区基层组织全覆盖;对141个脱贫村安置区和14个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脱贫村安置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44个脱贫人口100人以下的非脱贫村安置区由邻近驻村工作队兼顾帮扶,实现了所有安置区工作队全覆盖。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安置区共配套产业项目43个;有劳动能力搬迁脱贫家庭6748户,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长治市持续引深领导联系帮、单位包村帮、干部驻村帮、企业结对帮、县际协作帮的“五帮联动”帮扶机制,948支2850人的驻村干部,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市域内县际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开展“百企兴百村”乡村振兴行动,选择了70个民营企业作为首批帮扶单位,“一对一”结对帮扶11个县区70个行政村,推动企业与帮扶村落实帮扶工作。

用活用足政策“组合拳”,合力汇成“大合唱”。一系列帮扶政策的实施,长治市广大乡村呈现出蓬勃而旺盛的生机。

铺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颜值品质共提升

尽管国庆小长假细雨绵绵,但位于壶关县集店镇的凤凰山庄还是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这个曾经以“穷”闻名的小山村,如今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省级示范村、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凤凰山庄所处的位置,是岭东村的旧址。岭东村整体易地搬迁之后,村委会和旅游开发商合作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利用岭东旧址,共同开发凤凰山庄乡村旅游,构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合作经营新模式。目前,仅岭东村股金分红每年9.2万元,村民务工收入60余万元,土地流转年收入8万余元,村民实现薪金、股金、租金“三金”分红。

特色民宿项目,也吸引了省内外许多人士前来投资。如今,梧桐小院、憨乐居、古筝小院、书法小院、江南小院、琴馆等不同风格的民宿在山庄陆续“落户”。一拨又一拨游客的到访,为凤凰山庄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

只有乡村美,产业才能旺,才能留住乡愁,留住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白云悠悠,流水潺潺,绿草茵茵,走进武乡县丰州镇五村农耕文化综合体禾田小镇,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8)

图为:现代农业唱主角

五村由前沟村、小庄村、百草站、崔家庄村、宏艺新村5个自然村整合而成,2017年整村脱贫后,他们积极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因村制宜,把浊漳河畔的废弃蘑菇棚作为重点项目开发成禾田小镇,倾力打造集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水果采摘为一体的综合体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大力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和农民增收新动能,不但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也开创了文旅结合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如今,像五村这样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长治市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各级各类扶持政策的撬动下,全市广大乡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2021年,经争取,武乡县获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在获得相应资金支持的同时,相关部门还为相关项目建设“把脉问诊”。如今,覆盖6个乡镇10个村5大类的20个项目,已按计划完工8个,剩余12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今年3月初,国家乡村振兴局和财政部派出评估组对武乡县示范区进行考核评估,给予高度评价,被评为A等次,奖励800万元继续用于巩固提升示范区建设成果。

长治乡村振兴动员会(长治交出乡村振兴)(9)

图为:技术指导到田间

2022年,长治市实施省、市两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52个,其中省级项目26个,市级项目26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共涉及240个子项目,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2.42亿元。

截至9月20日,长治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工程总体实施进度达84.3%;资金总体支出进度达69.3%;示范创建项目共吸纳带动农户10498户26120人增收。

“喜看稻菽千重浪”,太行之脊尽飞歌。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发展为目标,全市上下正激荡着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使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冯波、张国平、司敏、徐翔、张乐、李红卫)

原标题:沃野千里展新卷——长治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